前 言
歲序更新龍蛇競舞;春風初度鶯燕爭鳴。我們即將告別輝煌的龍年,迎來充滿希望的蛇年。在龍年里,我們見證了無數的拼搏與奮斗,收獲了滿滿的成就與感動,文化藝術百花齊放,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蛇年的腳步悄然臨近,蛇,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智慧、靈活和神秘的象征意義,它將為我們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辭舊迎新之際,由海右文博書畫院主辦的《靈蛇送福--慶祝蛇年新春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跨年展》將隆重舉辦,在全國頂流網絡媒體平臺用作品向全國各族人民拜年送福,共同迎接新春蛇年。本次書畫展旨在邀請全國頂尖優秀藝術家,通過他們筆下一系列優秀作品,為觀眾提供一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并感受中國藝術的魅力與風采,感受文化的厚重和傳承。
馬萬國
藝名抱海,齊魯人士,昆侖入畫第一人,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西部畫院副院長
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
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書畫委國畫創研中心副主任
中國大眾文化學會文藝人才專家評委
北京東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藝術顧問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中華慈善總會中華慈善美術家
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中國畫院創硏室副主任
1994年8月與2014年8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對此進行專題報道。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性大展并獲獎,部分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央軍委辦公廳,中國美術館及各大博物館,紀念館等多家單位收藏。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精裝《馬萬國中國畫作品集》(昆侖系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獨樹一幟名家》作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馬萬國百幅扇面作品集》和《馬萬國百幅團扇作品集》《馬萬國百幅國畫作品集》(第一輯)(第二輯)
馬萬國《昆侖情中華夢》展研討會
(薛永年)發言
前幾天,參加了12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區的評選,其中的山水畫有不少好作品,但激動人心的不多,馬萬國的畫,特別是昆侖系列,則是非常激動人心的。可以用16個字概括:大氣磅礴,神秘雄奇,酣暢淋漓,搶眼撼心。具體地說,就是大氣象、大境界、大胸懷、大筆墨。具有悠久的歷史感、廣袤的宇宙感,旺盛的生命力、強烈的時代感,鮮明的個人面貌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震撼人心。同時想到幾個問題,都是馬萬國的創作給我們的啟發。下面簡單談一談。
1 靠毛主席詞意帶動了新題材與新意境,馬萬國的昆侖系列,所以激動人心,首先在于讓人忘掉筆墨,直接以真實的景觀感人,實現了荊浩所說的“忘筆墨而有真景”。新世紀以來,不少畫家重視了中國畫的語言特色一一筆墨,重視了筆墨相對獨立之美,不再滿足于重視畫什么,而是重視了怎么畫。但畫什么依然不能忽視,題材不是萬能的,不能搞題材決定論,但離開了畫家對真山水的感動,就無法打動觀者。畫新題材,則有助于表達新感受,構筑新意境,展現新的境界。為什么從來沒有人畫昆侖,馬萬國畫起了昆侖?原因是,他被毛主席詞《念奴嬌昆侖》打動了。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念奴嬌·昆侖》那首詞,意境壯闊,想象奇偉,胸襟博大。而且,毛主席詩詞,早已對中國畫創新發生了影響。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畫創新的一大經驗,就是通過畫毛主席詩詞創造新的意境。傅抱石、關山月畫了,《江山如此多嬌》,李可染畫《萬山紅遍》,錢松巖畫《喜看稻菽千重浪》。把新中國山水畫通過寫生反映,生產為建設新面貌的新,發展為創造新意境的新。馬萬國在毛主席詞《昆侖》的啟發下,世紀之初就走向昆侖,感受神秘、巍峨與壯偉的莽莽昆侖,面對“橫空出世”的昆侖,感受宇宙、自然、歷史、人生、中國、世界,追尋西部山水特有的潛能和意蘊,探索一種新的表現方法,終于構造了莽莽昆侖雄渾博大的意境,表現了大氣磅礴民族精神,同時也開拓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這次展出的130余幅作品,都是表現西部山水特別是莽莽昆侖的神奇宏大之美、謳歌超凡入圣的精神境界之美,以超越時空的、非俗世的視角,與自然對話,與世界問答!它不是類同于邊塞詩的蒼涼悲壯的“邊塞山水畫”,而是體現了當代山水畫新精神、新追求的作品。我想作者這次展覽之定名為“昆侖情中國夢”,也表明作者不滿足于通過畫昆侖謳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也試圖通過畫昆侖使人聯想毛主席的“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東國”的詞句,贊頌世界大同之夢。
2 以真情實感發展了五代北宋的壯美山水。馬萬國的畫所以感人,在于用感情作畫,表現了不同于古人的超逸情懷,也不同于當代滿足于小我的情懷。自古以來,山水畫中寄托了三種情懷,一是豪情壯彩、如范寬的《溪山行旅》,表現宏觀媚道的敬畏與自豪,石濤山水的更表現了山川代言的激情噴溢,這類極少。是幽情美趣,如馬遠的《深堂琴趣》,陶醉于曲徑通幽的細膩情懷、這類也不是很多。三是閑情逸致,如董其昌的山水,人的精神在空中游走,超乎物表,不動,情,超越具體感受。這類最多。李可染晚年的意境創新,就是追法:北宋畫大山大水,為祖國河山立傳。新時期的賈又福、周韶華,繼續發展,賈又福畫太行鐵壁,后來抽象了,宏觀探道,畫造山運動。周韶華走向西部,畫大河尋源。他們都通過強化個人感受, 體現群體精神,通過歷史的尋根,表現時代脈搏。馬萬國發揚了這種精神,他把毛主席的浪漫詞意的精神與描繪真實山水結合起來,以大氣勢、大筆墨抒發豪情,創造了“莽莽昆侖”的雄渾意象,以景的雄渾、巍峨、蒼茫、表現的情的高亢、激動、充沛。他的山水畫不僅僅是畫自然山水的生命,而且是畫畫家自己的生命,更是畫民族的生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命。于是在以特定景觀表現精神意蘊上開發出一片新的天地。
3 強他視覺的筆墨、圖式與色彩,李可染主張山水畫的意境和意匠,意匠就是大膽高度的藝術加工。馬萬國的昆侖系列,無論在構圖形式上,筆墨上,還是色彩上,都有大膽高度藝術加工的積極探索。構圖很新穎,不是傳統的三截兩段、不公式化,也不是創作式的寫生,不受具體景觀拘泥,而是一種滿構圖,是特別強調整體感與視覺張力的包滿構圖,不留天地,放大局部,把近景做遠景畫。而且筆墨與構圖是融為一體的,互為表里的。筆與墨也是融為一體的,互相滲透的。他不像傳統畫法那樣過于強調線,而且打破鉤皴擦染的程序,在筆觸與墨象的結合中,一氣呵成,拖泥帶水。把傳統的筆墨打碎了,重新按造境需要組合。尤其善用對比:大黑大白的對比,大濃大淡的對比、大干與大濕的對比,造成大氣勢,整體感、大調子,大韻律。他以傳統水墨畫的黑為基調,表現昆侖山的巨大體量和神秘神奇。同時巧妙地留白,表現以雪、水、云、霧、光,把明亮的光,注入暗調的山勢中,激活了古老而無聲的昆侖。他的黑與白的形狀組合,也不是古代的曲線為主,而是有沖擊力的三角形,他用三角形的動勢表:達山形山勢,使畫面動起來,呈現勃勃生機,百的三角形更打破山的壓抑和陰沉。他以當代人的視覺經驗,選材、構圖、用色、用筆墨,視覺效果突出,拉開了與傳統的距離,又注意表達獨特的內蘊。在新近的創作中,馬萬國的昆侖也有若干色彩絢爛的圖景,呈現出境界的新拓展。
4 寫實的觀察與寫意表現的統一,他的畫看著是寫意的,奔放的,大筆頭的。激情并發的,一氣貫注的。但外寫而內工,豪放而不脫離物象。他的觀察方式,表現方式是寫實的,注重體面、光暗、空間,屬于美院、徐悲鴻、李可染的路子,寫實的觀念、寫意的筆墨,又加上了一氣呵成的書寫性。他在寫實與寫意、客觀與主觀、傳統與現代之間實踐了一種新的聯系,能在寫實的形式中表現出飽滿的激情,是對中西結合的山水畫的發展,從而展現出中國畫那神秘而靈動的氣韻。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