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時空/文戴琪/文南宋詩人陸游的《后陵》一詩序中有言,“后陵永慶院在大西門外不及一里,蓋王建墓也,有二石幢,猶當時物。又有太后墓,琢石為人馬甚偉。”詩中所言的的“后陵”即今天成都的永陵,俗稱王建(前蜀開國皇帝)墓,在彼時成都西大門外,具體位置不詳。
我國帝王陵寢的建造方式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依山為陵,如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另一類是積土為陵,如著名的秦始皇驪山陵墓。采用積土為陵的一般都是地下陵,而王建的永陵是我國發現的唯一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建于地上皇陵,其直徑達 80 米,高 15 米,規模宏大,整體形似一個半球形。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永陵雖經歷過盜竊,但仍然出土了大量珍貴而據有代表性的文物,其中最富盛名的當屬永陵二十四伎。
永陵的發現是一次偶然。 1940 年抗日戰爭期間,為躲避日軍的轟炸,前天成鐵路局在此處開挖防空洞,意外發現這被人們認為是司馬相如撫琴臺的荒地居然是一座陵墓,命運之神將沉寂千年的永陵帶到了世人面前。
珍寶琳瑯,二十四伎樂浮雕展風采
永陵在 1940 年被發現之前經歷過一次盜墓,丟失了一批文物,然而這次出土的文物依舊驚艷,有舉世罕見的王建真身石雕像,有寓意精妙的“免頭龍身”謚寶,有墓主人佩戴的國寶級文物玉大帶,還有后世絕跡的“金銀平脫”漆器等等,充分展現了前蜀王朝高超冶金工藝和制作水平。
永陵棺床的棺座長 7.45 米,寬 3.35 米,高 0.84 米,采用“亞”字形須彌座,上鋪白大理石,四周雕有龍、鳳、人物、仰蓮紋、云龍紋、伏蓮紋等圖樣,精致而靈動;棺床整體覆彩貼金,富麗奢華,初出土時仍清晰可見,如今已因為風化而失去了當年的風采。而我們的主角——二十四伎樂浮雕就刻于王建棺床的南(即正面)、東、西三面,南面 4 人,東、西兩面各 10 人。顧名思義,二十四伎樂便是由 24 人組成,其中有 2 位舞伎, 22 位樂伎,這是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唐五代時期的宮廷樂隊。
隋唐結束了東晉以來的南北對峙的局面,實現了政治上的一統,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展現出新氣象,音樂也不例外,迎來了創作的井噴。唐初,音樂主要分為三種流派,一種是被稱為“先王之樂”的雅樂,一種為漢魏以來創新的清樂,以及北朝以來結合外來音樂而發展出來的燕樂,后兩者均可稱為“俗樂”。
事實上,雅樂早在春秋戰國時便被淘汰,至秦漢時已失去其音樂生命,隋唐時嘗試恢復之卻回天乏力。后世打著“復古”旗號創作的雅樂大多也被擱置,真正用于演奏的幾乎都是俗樂。唐代舞蹈種類很多,主要分軟舞和健舞兩大類,健舞動作矯健,節奏感強,最具代表性的是杜甫和玄宗都喜愛的胡旋舞;軟舞動作輕柔,身姿飄逸,仔細觀之,棺床的正南面的兩位領舞舞伎跳的正是軟舞。
(軟舞)
一支樂隊奏樂的和諧離不開指揮,兩位舞伎身側的分別是手持拍板和琵琶的樂伎。
拍板在樂隊中負責控制節奏,相當于現在的指揮;琵琶為眾音之準,琵琶伎坐于棺座正面東首,這副石刻特別之處在于樂伎居然是橫抱著琵琶彈奏的。白居易留下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千古名句,表明唐中期就有豎彈琵琶的方式,石刻上居然是橫彈的,難道是雕刻的工匠粗心大意了嗎?顯然不是,因為這位琵琶伎彈奏的是胡琵琶,又稱龜茲琵琶,體大而橢圓,發源于西亞,是波斯等地最主要的樂器之一,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壁畫中的琵琶也多是此類,彈奏的方式就是橫抱撥弦。
刻于南面(正面)的四位舞伎和樂伎應為整個樂隊的領隊,其服飾相對于其他各樂伎也有不同,拍板樂伎和琵琶樂伎披有云龍紋披肩,發飾更為華麗,這也突出了他們領奏的身份。
《新唐書·禮樂志》有言:“絲有琵琶,五弦(一種琵琶),箜篌,箏;竹有觱篥,簫,笛;匏有笙,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土則附革而為鞡,木有拍板、方響,以體金應石而備八音。”作為帝王的樂隊,二十四伎中自然是少不了上述樂器,我們以上文順序來介紹。
(豎箜篌)
首先是西面的豎箜篌。豎箜篌的身影常見于胡樂中,是一種外來樂器。《舊唐書》記載:“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有二弦,豎抱于懷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石刻中已經看不出箜篌有幾弦,或許是風化掉了。
其次是箏。箏形似瑟但較小,清樂的箏共 12 弦,他樂的為 13 弦,大致出現在秦漢之際,傳說為秦將蒙恬所造,受外來音樂文化影響明顯。
(觱篥)
(小觱篥)
觱篥(bì lì)也是胡樂中的主要樂器之一,它有一個更為人們熟知的名字——茄管。其形似嗩吶,但沒有喇叭頭的部分。其聲悲涼,胡人多吹之以驚中國馬,曾被視為“夷狄之音”而排除在雅樂之外。觱篥有大小兩種,大者一般為9竅,小者一般為 6 竅,石刻上兩者兼備。
簫,也稱排簫,是中原傳統樂器之一,同時廣泛用于各種胡樂中。簫的形制較為自由,管的數目沒有定法,一般工匠們會因時制宜,少者 16 管,多者 20 余管,相傳為舜所造,整體形似鳳凰,此說應當為后人附會。
(笛)
笛也是清樂中的主要樂器之一,觀石刻發現其形制和使用方法與今天無異,不加贅述。
(笙)
笙的使用范圍極廣,清樂、胡樂中均有一席之地,石刻中的“笙”由于風化已經變得模糊,樂伎的手也已剝落,只能通過殘留的部分樂器及演奏姿勢判斷出此幅畫面展現的應當是笙。
最后介紹的是鼓,主要用于和聲。石刻中出現的鼓共有 7 種 8 件,數量和種類都很豐富,在一般的樂隊中并不常見,可能與王建的軍旅出身相關。東面按順序依次是正鼓、齊鼓、和鼓、羯鼓、鞉牢鼓、雞婁鼓、答臘鼓、毛員鼓,西面還有一羯鼓。正鼓與和鼓均為系腰鼓,演奏時系于腰間,以手拍之,正鼓亦可杖擊。齊鼓為一種杖鼓,多用于高麗和西涼樂,其他樂種中不多見。《通考》中記載:“齊鼓狀如漆桶,一頭差大……兩頭貫以綬帶”,用法不太明確。
擊腰鼓樂伎
羯鼓是唐玄宗最鐘愛的樂器之一,贊其為八音之首。關于羯鼓的記載非常詳細——羯鼓源自“外夷”,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均流行。其狀如漆桶,下有牙狀承托,演奏時以兩杖擊之。
鞉牢和雞婁鼓均源自龜茲,常常由一人演奏,鞉牢形似一串三顆的糖葫蘆,雞婁鼓形為正圓,首尾擊打處平整,一般左手播鞉牢,右手擊雞婁鼓。答臘鼓較為特殊,是一種指鼓,其形制“廣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聲甚震”,因此也被成為揩鼓,龜茲樂中使用較多。
毛員鼓也是一種腰鼓,且為龜茲樂所獨有,其形制比都曇鼓稍大,系手拍鼓。
勵精圖治,唐風流被澤千年
要深入欣賞二十四伎樂,我們先看看他輝煌而短暫的一生。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大分裂時代, 54 年間( 907 年- 960 年)黃河流域出現了 5 個政權,換了 14 任皇帝,此為五代。五代之外還有十國,即當時的 10 個割據政權,可謂是“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弒相尋”。王建出生草莽,由于護唐僖宗、昭宗有功在 903 年受封為蜀王,統轄全川。 907 年,朱溫篡唐,他效忠的唐王朝就此灰飛煙滅,王建號召天下豪杰勤王未果后,無奈于同年在成都稱帝,建立前蜀王朝。
王建像 四川博物院藏
前蜀建立后,王建并未滿足于偏安一隅,而是堅持北伐,意圖興復唐室,最終病逝于行軍途中。為保全唐之碩果,王建對文人禮遇有加,他“容納直言,好施樂士,用人各盡其才”,唐臣韋建素的后人大詩人韋莊、唐初名相房玄齡九世孫房諤、唐丞相張濬之子張格、吏部尚書馮宿之孫馮涓等名士紛紛奔蜀,唐風因此能在蜀地流被。《資治通鑒》稱:“是時,唐衣冠之族多避難在蜀,蜀主禮而用之,使修舉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
二十四伎以一種奢華的方式形象地展現了一支宮廷樂隊的全貌,讓我們得以窺見千年前一位帝王的生活。其規模之大、樂器種類之多,雕刻技巧之高,在同時代留下的文物中無出其右。從對樂器的分析中可見這支宮廷樂隊屬于龜茲樂系統,融匯了大量胡樂成分,一展海納百川的盛唐氣象,堪稱前蜀音樂的典范,其藝術造詣之高為世人所公認,對后世的樂舞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鄭以墨.往生凈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與十二半身像研究[J].四川文物, 2012 ,( 06 ): 50-63 .
2、馮漢驥.前蜀王建墓內石刻伎樂攷[J].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57 ,( 01 ): 1-27 + 101 - 104 .
3、韓旭輝.前蜀永陵二十四伎樂服飾形象考證[J].裝飾, 2021 ,(10):80-84.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21.10.009.
4、馮漢驥,著何汀.永陵——王建墓的發現及發掘[J].四川文物, 2019 ,( 05 ): 83-87 .
5、秦方瑜.王建墓石刻樂舞伎演示內容初探[J].中華文化論壇, 1994 ,( 03 ): 94-97 .
6、葉瑩.從永陵石刻看五代雕塑的寫實性與世俗化傾向[J].西泠藝叢, 2022 ,( 07 ): 27-34 .
7、閆佳楠.后蜀趙廷隱墓樂舞伎俑與前蜀永陵王建墓樂舞石刻之比較[J].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 ,( 08 ): 130-133 .
8、徐學書.論王建及其前蜀政權的歷史地位[J].四川文物, 2000 ,( 03 ): 7-16 .
9、田玉英.晚唐五代入蜀士人及其在前蜀立國中的作用[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 10 ( 04 ): 5-10 . 1743 /c. 2010 . 04 . 002 .
10、徐學書.前蜀王建青少年時代身世、德行考辯[J].四川文物, 2000 ,( 03 ): 68 - 73 .
圖片 | 戴琪
排版 | 黃思琦
設計 | 尹莉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