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新現實主義,“窮人掏錢,看富人演窮人”這個觀點很難成立,因為新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相比,前者講究真實,后者追求寫實。
如《偷自行車的人》,片中的演員都是素人,甚至男主拍戲時確如戲中一樣沒有工作,拍完戲后狀況也沒有好轉,跟那個角色一樣窘迫。
這類電影夠底層夠接地氣了吧,也實打實的反映了勞工階層的困境,為底層發聲。
可本片的導演并非窮人,二十年代就是深受歡迎的舞臺偶像和歌星,所以依然會有人說“富人消費窮人苦難,拿底層人開涮”,“演我的日常有什么好看的。”
反之則是“窮人掏錢,看富人演窮人,我回歸現實,他更加有錢”,因此這種觀點等同于一種只為找個對象發泄的暴論,先入為主的觀念太強,一般片子和主創很難抗住這一波魔法攻擊。
回應吧,身為主角,你確實比普通人有錢,賺的也多,不回應吧,階級對立的帽子一旦戴上,電影的前路基本被堵死了,屬于陽謀。
跳也得跳,不跳也得跳,面對這種輿論該怎么辦?只能等時間消耗,像《逆行人生》,風平浪靜后最新評論就不帶預設立場了,口碑也相對好了一點。
由此可見,“窮人掏錢,看富人演窮人”這個問題存在的本質就是找個標靶射箭,這一槍打過去的殺傷力與老登電影無異,影史幾乎全軍覆沒。
就連口碑票房雙豐收,被大眾普遍認可也改變現實的《我不是藥神》也難以幸免,所以只能等火氣消了,人冷靜下來了再做定奪,畢竟人在憤怒時思考是無用的,都會做出過激的舉動。
事后大多數人能明白真正的敵人并非是電影與演員。
所排斥的是把壓榨當福報,把苦難來歌頌,以及階層固化,奮斗致不了富,讀書是否無用的孔乙己的長衫和先富帶后富的共同富裕的滑稽。
所排斥的是看清了那些主義好像都不能當真,故宮大G、北極鯰魚、周公子們作威作福卻可以繼續享受億點快樂的人生,所排斥的是走后門、有背景、盤外招、人情世故、官僚剝削。
傳統觀念下的剛正不阿、不同流合污、善良老實公正的價值觀全都崩了,這個社會的主流不再是這些,什么公正、正義都是你法笑。
大家都在撈偏門,期待著被砸中成為網紅,一下子實現階層跨越,年輕人不再好好讀書,知識改變命運似乎變為了悖論,教育體制的根基被動搖了,講付出不再管用,都想立馬見效,從小接觸的三觀都在被重塑。
期待天降猛男,期待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可現實是什么?是歡呼孫大圣不來,妖霧反而愈演愈烈。
人們對《逆行人生》的訴求是什么?指著鼻子罵某團的不當人,讓一部電影倒逼資本改變,改變騎手們的生存環境。
對所有掃黑除惡、現實主義的電影的訴求是什么?指望拍了部電影現實就能好轉,體制沒有尸位素餐,底層生活有所改善。
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太大。
電影里雷厲風行,為民做主,現實中有苦難言,繼續望房興嘆,無處伸張,無產階級失去了鎖鏈卻沒有得到整個世界。
所以大家都開始懷念教員,懷念那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那個工農說了算的時代真的來過,他叫你同志,帶你革命,帶你解放全中國,現在你被叫牛馬,被罵只知躺平擺爛,就是社畜。
百年前,我們從畜變人,而如今,人又變畜。
但我們不甘心,想要再次做人,可總有人拼命阻擋,我們排斥這道屏障,在盡力打破,只是方式方法還處在摸索階段。
這也說明人們還是期望過上好生活的,不然也不會有階層矛盾,社會撕裂出來,希望每個人都能豐衣足食,都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