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無限
今年9月10日,蘋果發布了最新的iPhone 16系列,帶來了iPhone 16、iPhone 16 Plus、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雖然不少人對于這一代的iPhone 16寄予厚望,但從市場反饋來看,該機的表現似乎并不太理想,60Hz的屏幕和推遲的Apple Intelligence更是引起了不少吐槽。
而iPhone大致是一年更新一次,但也有例外。預計在2025年第一季度,蘋果將再度更新iPhone SE,帶來第四代機型。從目前流出的信息來看,iPhone SE 4可能是一款相當有性價比的蘋果手機!
這不近日,外媒再度確認,蘋果將在明年正式推出iPhone SE 4,這款新機不僅外觀配置進行全方位革新,還將首發蘋果自研的5G基帶。作為蘋果數年磨一劍的基帶產品,iPhoneSE4上的5G基帶能不能“成”,對于蘋果來說意義重大。
長久以來,蘋果在硬件和軟件上的自研能力備受業界矚目,但5G基帶一直是個例外。此前,蘋果依賴于高通提供的5G基帶技術,盡管雙方的合作曾一度陷入法律糾紛,但最終以和解告終。然而,蘋果從未放棄過在5G基帶領域的自研探索。iPhone SE 4作為蘋果自研5G基帶的首發機型,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5G網絡連接體驗。
還有,據外媒透露,蘋果的目標是在2027年前全面替換高通基帶,實現全系標配自研5G基帶,這無疑將極大提升蘋果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其在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
另外除了基帶之外,iPhone SE 4其他配置也很有看點,是該系列首次引入劉海屏,蘋果自此也將徹底進入全面屏時代,同時這種方案也大大增加了SE機型的可用性,終于跟得上時代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SE 4的另一大改變是完全取消了Touch ID,這意味著Home鍵也將徹底告別。據知情人士透露,iPhone SE 4將引入Face ID面部識別技術,這將是iPhone SE系列的一次重大變革。自從Face ID在iPhone X首度亮相以來,蘋果一直在逐步淘汰Touch ID,iPhone SE作為最后一個保留實體Home鍵的機型,也終于完成了這個轉變。
Face ID的引入不僅提升了設備的現代感,還提高了日常解鎖的便捷性。隨著蘋果對Face ID的不斷優化,該技術的速度和安全性都有了大幅提升,甚至在部分情況下能夠通過佩戴口罩的面部進行識別。對于iPhone SE系列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次用戶體驗的升級。
除此之外順便一提的是,根據媒體的報道,明年推出的iPhoneSE 4將極有可能配備8GB RAM。這一內存容量的提升相對當前的iPhone SE 3來說有顯著改善。目前,只有蘋果的高端機型如iPhone 15 Pro和Pro Max支持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因為這些設備至少需要8GB的內存支持。而尚未達到這一標準的iPhone 15和15 Plus,則配置了6GB內存。
除了內存升級外,據消息人士透露,iPhone SE 4可能會采用與iPhone 14相似的設計。該款手機預計將搭載一個6.06英寸OLED劉海屏,并支持面容ID和USB-C接口。此外,它還配備操作按鈕,并搭載最新的A18處理器以提供更流暢的使用體驗。
此次的升級表明AI大模型已經成為手機廠商們競相爭奪的技術領域之一,而蘋果對人工智能技術也非常重視。因此,在確保流暢運行Apple Intelligence的前提下,配備大容量內存成為必要之舉。
最重要的是,iPhone SE 4還能支持Apple Intelligence,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要遠遠超過iPhone 15 Pro以下的機型,會明顯刺激銷量。
所以有業內人士稱,從硬件來看,除了顯示屏降級等少數例外,iPhone SE 4幾乎就是低配版的iPhone 16,且價格更低。
iPhone 16目前首發價是5999元,iPhone SE 4預計價格在499美元至549美元之間,國行版預計大約在3999至4599元之間。
最后,蘋果分析師郭明琪此前透露,iPhone SE 4將會在12月份大規模量產,并且將在明年3月份發布。
好了,如果大家對于蘋果公司的iPhone SE 4最新曝光還有什么想要說的,不妨在評論區留言給明美無限參與一起討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