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死了不如賴活著!
道理再簡單不過:人死如燈滅,沒有下輩子!人世間沒有天堂,仙界里也沒有天堂!死了也就死了,翩不翩然,沒有任何區別!
一生飽受病痛折磨的史鐵生,在他的《我與地壇》里說過這么一段話: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松一點?并且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夠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
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話,也是出自《孝經·開宗明義》篇里的名言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絕不能有絲毫的損傷,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如同敬愛父母。那么,隨意毀棄自己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和不敬!
而“百善孝為先”,對父母不敬不孝,你還算是一個善人、好人嗎?
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是父母賜予的,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既然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做不了主,那么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憑什么做主?你有什么資格做主?
說過了這些之后,回頭再看瓊瑤的離世,雖然她特意錄了告別視頻,留下了說明死因的遺書——無論是看視頻,或者是讀遺書,似乎都那么浪漫、那么圓滿、那么富有詩情畫意,但是,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說法,畢竟不是壽終正寢、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輕生、是自殺、是非正常死亡!
可能在瓊瑤看來,自己一輩子風華絕代、出盡風頭,可謂功德圓滿了——如她所言,她是火花,她己盡力燃燒過。但實際上,恰恰是自作主張的離世方式,無論什么時候什么人說起來,都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一種沖動!
一輩子敢愛敢恨,該做的不該做的,似乎都已經做過了。既然如此,86年的漫漫長途、驚濤駭浪、高光時刻等等,她都已經經歷過了,那又何必在意這最后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十年、二十年本可以安享晚年、頤養天年的生命時光呢?
2024年元月9日,《人民日報》的一篇“夜讀”文章里,有一個金句是這樣說的:
“不要提前焦慮,也不要預知煩惱,生活就是見招拆招,日落歸山海,山海藏深意。”
回頭看看你已經不知不覺挺過了很多磨難,練出了一邊崩潰一邊自愈的你。該經歷不該經歷的都已經經歷了,該忍受的不該忍受的都已經吞下了,天大的事情,順其自然,也不過如此。”
對于瓊瑤的死因,有人猜測,說她親眼見證了自己摯愛的丈夫渾身插管以維持生命的慘狀——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她不想讓自己十全十美的生命歷程里出現那樣的凄慘場景——她曾經目睹那種慘狀,她不要那樣的“死亡”。
也有人猜測說,看似滿面笑容、笑意盈盈的瓊瑤,她似乎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樂觀,她的身體或許存在某種病痛。
但不管怎么說,發生的已經發生了,未來的還沒到到來,生活本可以平靜如水的繼續下去,卻突然來了這么一個急剎車!為什么要自尋煩惱,提前預支自己的生命?不想凄慘,不想痛苦,難道她是以安樂死的方式離開的嗎?不管以何種方式離開,以非常手段意外了結自己生命的過程,難道也像她的告別視頻或者遺書那樣浪漫、那樣唯美、那樣富有詩情畫意嗎?
無論如何,筆者都認為,瓊瑤的離世方式是不足取的,更不應該提倡甚至艷羨!高危操作,后果嚴重,,一旦行動,萬劫不復!敬請后來者慎勿模仿!——尤其是生命尚未怒放或者正在怒放的年輕人!這也正是瓊瑤在遺書的最后,諄諄告誡我們的——
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但愿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親愛的你們,要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別錯過那些屬于你的精彩!
千言萬語說不盡,最后,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