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王耳朵先生
ID | huangezishiba
01
問一個稍顯冒昧的私密問題,有人喜歡蹲坑嗎?
反正我挺喜歡的。
因為衛生間是一個密閉的狹小空間,非常有安全感。
試想一下,你在公司,是個普通員工,沒有獨立辦公室,那么衛生間是你一整個白天,僅有的可以徹底放下戒備做自己的地方。
不然摸魚的方法那么多,怎么唯獨就火了【帶薪拉屎】呢?
不只是公司,在學校,在所有的公共場所,其實衛生間都是僅有的【臨時個人空間】。
羅永浩講過一件往事。
他從新東方出來后,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做了一家【老羅和他的朋友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也是搞英語培訓的。
那年暑期班,他發現公司租的教學場地,廁所的隔間有很多門都壞了。
有的鎖扣壞了關不上,有的干脆門就沒了,被踹掉了。
老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給所有的廁所隔間,都裝好了門。
因為人需要隱私,更需要主線任務之外的,片段離線時刻。
這幾年,不是特別流行一個比喻么。
說這個世界,就是一款巨大的網絡游戲,有的人是玩家,但大多數人可能只是NPC。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NPC呢,有下面幾條標準:
1.不怎么消耗游戲資源,就是沒錢;
2.建模簡陋,就是沒身材沒長相;
3.經常無聊沒事干,就是沒有主線任務;
4.生命值較低,就是容易生病搞不好猝死;
5.只有做活動才會更新皮膚,就是過年過節才舍得買套新衣服;
6.活動受限,運動軌跡鎖定在某一區域,就是沒錢旅游…
以上幾條全部符合的話,就基本可以確定,你是個NPC了。
換句話說,在地球Online這款游戲里,你是個AI工具人,為有錢氪金的真人玩家服務。
但游戲服務器也需要維護,NPC也需要放松。
所以啊,當了2個小時牛馬,蹲坑這10分鐘,可以看動物園直播牛馬。
當了2個小時學生,蹲坑這10分鐘,可以蛐蛐打小報告的同學,甚至在墻上寫下心儀女同學的名字。
當然,如果你有手藝,在廁所繪上漫畫或者連載小說,那就是NPC覺醒的信號了。
02
真有人這么做,而且是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傳承著去做,甚至做成了一種文化。
就在衡水中學。
這所中國人家喻戶曉的高考堡壘,據說廁所是這座學校,唯一沒有被監控覆蓋的地方。
涂鴉墻位于衡中致遠樓4樓的男廁,所有夠得著的墻面,都被學生們畫滿了。
甚至還分了類。
廁所有7個坑位,每個坑位對應一個主題。
有游戲區、有漫畫區、有小作文區,還有唱跳rap小黑子區…
廁所涂鴉,其實朋友們都不陌生。
諸位出差或者旅游,走高速時進服務區休息,應該都在廁所墻上看到過一些小網址、小電話什么的。
我不知道女廁的墻面上會留什么,反正男廁基本都是賣片的、壯陽的、賭博的…
衡中的廁所文化墻,也源于此。
最開始也是一些帶有【嗶嗶】聲的屏蔽詞,比如某某某我X尼瑪,或者抱怨某位老師垃圾…
但總有高素質人類橫空出世,猶如閃電劃過夜空,引領人們前進。
第一幅漫畫出現之后,大家發現,廁所還可以這么玩。
如你所見,越是壓抑的環境,僅有的那條裂縫宣泄出來的能量,就越大。
各種畫作如雨后春筍涌現,幾乎每天都誕生新作品。
從政治歷史,到電影文學,到漫畫游戲無所不含。
甚至還有學生,大手一揮,留下了名篇【論廁所文化的重要性】。
留下墨寶的學生越來越多,慢慢就有人搞起了評比,當起了衡中【百曉生】。
這就有了【作家榜】和【畫師榜】。
廁所文化墻出圈之后,不少當年的衡中畢業生,留下了自己與母校廁所的故事。
他們說,廁所涂鴉,是同學們一代又一代接力的傳統。
可惜這傳統,去年斷絕了。
因為學校。
2023屆學生畢業以后,衡中把4樓的廁所全部翻修了。
曾經百家爭鳴的文化墻,如今干凈得如同一張白紙,潔凈而枯燥。
03
衡中的廁所文化墻,很難不讓人想起,今年火起來的那個名詞:
廁所社交。
什么意思呢?
是很多學校,下課后不允許學生出教室,有的甚至不允許離開座位。
采訪里,不少老師說是為了安全,怕孩子課間打鬧出意外,也有說是怕孩子玩上頭了,上課后心思都不在學習上。
反正課間十分鐘只準喝水,連上廁所都要打報告。
但孩子們想玩啊,怎么辦呢?
只能躲在廁所里玩。
因為廁所,是天眼之下,唯一沒有監控的地方。
然后孩子們怕老師發現,互相之間就發明了暗號。
課間咳嗽一聲,對看一眼,就十分默契地打報告上廁所,跟黑社會接頭暗號似的。
隨后躲在廁所隔間,聊聊最近玩的游戲,分分好吃的零食。
明明是最臟最臭的地方,卻成了校園里孩子們最喜歡最開心的地方。
一位海淀的媽媽說,自己兒子的朋友都是在廁所結識的。
因為班級里不讓說話,只能在廁所里交朋友。
反正哥們我讀小學的時候,還是90年代。
農村山區,校舍很破,冬天還要自帶報紙糊窗戶。
但課間10分鐘,那是真的野。
那時候我們也愛在廁所玩,男孩子嘛,不過玩的是比誰尿得高的游戲…
然后斗雞、跳田、打彈珠,學校操場邊的梧桐樹上,都能長滿人。
曾有人問,以前的孩子,物資那么匱乏,也挨打挨罵,怎么就沒有那么多心理問題。
反觀如今,校舍窗明幾亮,動輒造價幾百萬的教室,名校畢業的老師,但一到開學,竟然屢屢爆出醫院兒童精神科爆滿的新聞。
更不提那些中學生跳樓自殺的慘劇了。
答案或許就出在這里。
因為這代人的童年,困在廁所里。
小學的廁所社交,高中的廁所文化墻,背后都指向同一個困境。
有時候覺得,我們這些當大人的真的蠻奇怪。
平時要求孩子乖乖的,安安靜靜的,不吵不鬧的,越聽話越是好孩子。
等到小升初、初升高呢,又得讓孩子體育也拿高分,還生氣為啥孩子跑個步、跳個繩都不過關。
平時要求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其他一切不用管,也不許分心。
等到走向社會,又抱怨孩子工作上不會來事,人生中不會戀愛,甚至明明好吃好喝供著,怎么還抑郁癥了?
你說為啥呢?
奔跑在草地上聽到的風聲,跟書里文字描繪的風聲,能一樣嗎?
雙腳踩在河水里的感覺,跟從動畫片里看到的抓魚摸蝦,能是一回事嗎?
曠野里生長的野草,和溫室里開出的花朵,能一樣堅強一樣勇敢嗎?
要知道,快樂的童年不光治愈我們的一生,也在塑造我們的一生。
共勉。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