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統計的角度看,廣義貨幣是存款性公司對居民部門發行的負債!
由貨幣發行部門發行、貨幣持有部門持有的貨幣性金融工具才被視為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
由此可見,廣義貨幣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發行部門、持有部門和貨幣性金融工具。
1、貨幣發行部門
是指存款性公司,包括貨幣當局和其他存款性公司。
貨幣當局是指負責管理和實施一國或地區貨幣政策的實體,包括但不限于中央銀行。
我國貨幣當局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
其他存款性公司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我國還包括政策性銀行、信用社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
2、貨幣持有部門
是指除存款性公司和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居民部門。
中央政府和非居民部門屬于貨幣中性部門,所持有的本幣不納入廣義貨幣統計。
非居民部門所持有的本幣(包括通貨和存款)主要用于國際貿易而非國內貿易。
中央政府可以發行國債,其持有的貨幣數量受財政政策影響而非且貨幣政策。
3、貨幣性金融工具
是指具有明確價值的金融債權,包括現金和可轉讓存款。
合并貨幣當局和其他存款性性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對沖相互之間的資產負債,就是“存款性公司概覽”。
通過“存款性公司概率”可以得到存款性公司的總負債,其中對貨幣持有部門的負債就是貨幣。
合并這兩個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將對沖以下相互之間的資產負債(為敘述和理解方便,分別用央行和商業銀行替代“貨幣當局”和“其他存款性公司”):
1、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
對商業銀行來說,庫存現金是資產;對央行來說,發行在外的貨幣是負債。
2、存款準備金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存放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是資產;對央行來說,是負債。
3、再貸款
對于央行來說,發放給商業銀行的再貸款是資產;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再貸款是負債。
4、商業銀行之間的同業往來以及互相持有的債券
對于一方來說是資產,另一方則是負債。
存款性公司對外負債的主體部分就是廣義貨幣負債,我國央行編制的《存款性概覽》稱之為“貨幣和準貨幣”。
1、貨幣,即狹義貨幣M1,包括兩部分
流通中貨幣,即居民部門持有的現金,即M0;單位活期存款。
從2025年1月起,我國央行啟用新修訂的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增加了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
個人活期存款可以刷卡支付;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體現為即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余額,可以掃碼支付。
2、準貨幣
按照2025年開始啟用的新口徑,準貨幣包括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此外,還有不納入廣義貨幣的存款,包括財政存款、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存款性公司對居民部門發行的金融債券,也是一種負債,不屬于廣義貨幣M2,但屬于更高層次的M3。
債券與存款最大的區別在于不能提前支取,只能在二級市場轉讓,有損失本金的風險,因此流動性稍差。
廣義貨幣的發行部門是存款性公司,但有一個例外,即貨幣市場基金,由基金管理公司發行。
由于具有直接支付的功能,非存款性機構持有貨幣基金的被多國貨幣當局納入廣義貨幣M2。
不過,貨幣基金主要投資于銀行存款類產品,需要剔除這部分數額,否則就會重復計算。
采用新統計口徑后,我國貨幣層次劃分標準如下:
1、M0=流通中貨幣,即央行發行在外的現金(包括數字人民幣)扣除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
2、M1=M0+單位和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
3、M2=M1+單位和個人定期存款+非存款性機構持有的貨基+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剔除貨幣基金存款和購買的存單)
4、M3=M2+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非存款性機構持有的金融債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