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下午13時22分,臺灣知名女作家,一代才女瓊瑤去世,享年86歲。
就在人們震驚惋惜的同時,隨后就了解到一個情況。
原來就在當天中午,秘書就發現了瓊瑤有輕生的傾向,于是立馬就通知了急救,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后來警方介入調查后,認定了無他殺嫌疑,新聞媒體后來也公布,瓊瑤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離世的。
瓊瑤之子也表示,母親留有遺書。
瓊瑤的去世無疑也讓一個時代劃上了句號,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比如當年金庸老爺子去世,我也寫過篇紀念文章。
在諸多九零后的眼中,瓊瑤是和金庸并稱的,我本人雖然未看過瓊瑤的小說,但是經他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看到過不少,最出名的莫過于《還珠格格》。
事實上,瓊瑤奶奶和湖南臺合作時間長達20年,從1989年就開始了,期間合作過不少劇集。湖南臺幫助瓊瑤小說走向大陸,徹底打響了名聲,而瓊瑤則幫助湖南臺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大陸省級衛視。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瓊瑤奶奶與湖南臺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縱觀瓊瑤奶奶的一生,可以分開兩層來寫,一個是商業層面,一個是生活層面。
應該指出的是,瓊瑤的事業成功一方面源于她自己,一方面也離不開他的丈夫平鑫濤,但這要從瓊瑤的愛情說起。
01
瓊瑤原名陳喆,祖籍湖南衡陽,1938年4月20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值得一提的是,瓊瑤是雙胞胎,還是龍鳳胎,瓊瑤是姐姐
負責接生瓊瑤的是成都原四圣祠仁濟女醫院(現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護士段儀明,人稱段婆婆,后來瓊瑤成名之后,還聯系過段儀明。
不過,瓊瑤出生時趕上了戰亂年代,所以他們一家不得不為了躲避戰亂而顛沛流離。
直至1949年遷到了臺灣臺北定居。
瓊瑤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陳致平是歷史學家,母親袁行恕也是書香世家出生,所以從小出生在一個文藝氣息濃厚的家庭里,瓊瑤自然也沾染了一定的文藝氣息。
特別是隨著年齡增長,這一特質就越來越明顯。
瓊瑤少年時代就開始發表小說,并且公開發表,展現出了出色的天賦,但因為戰爭的關系,她在每個地方幾乎都待不長,光是小學就輾轉了上海、衡陽、臺北三地。
我認為,這種多地輾轉的經歷,使得瓊瑤少年時就養成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后來很孤僻也不愛交朋友,也是因為即便是和某個人關系好,也會因為種種未知的原因分離。
到了臺北以后,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可這時的瓊瑤已經養成了她的性格,她變得內心不愛說話,內心越來越封閉。加之瓊瑤心思細膩且敏感,她的內心又很強大,到后來幾乎沒有人能打破她心里的牢籠。
遺憾的是,那時候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她這一性格的問題。
當然,那時候父母還是例外的。
直至后來那件事情的發生。
1954年,瓊瑤讀高一,成績非常差,特別是數學成績,幾乎完全沒天賦。
有一次,瓊瑤拿著只考了20分的數學卷子回家后,發現妹妹正為了考了98分而發愁。更為關鍵的是,當時母親看了她那張卷子后,憤怒的批評了她。
瓊瑤天塌了。
本來父母是足夠給予瓊瑤安全感的人,但這次批評完全摧毀了瓊瑤對父母的依賴。
瓊瑤受辱之后,心里想不開,直接吞安眠藥自殺,后來雖然經過搶救救了回來,但從此以后瓊瑤和母親之間就有了隔閡。
受了打擊的瓊瑤失去了心里的那根支柱,開始變得自暴自棄。
事實上,整個高中生涯,瓊瑤都沒有緩過來,毫無意外的大學落榜。
就在瓊瑤自我否定時,一個人的身影出現拯救了他。
02
這個人就是瓊瑤高中的語文老師蔣仁。
蔣仁作為老師,鼓勵開導自己的學生并無問題,而且他還注意到了瓊瑤的文學天賦,并讓她在課堂上朗誦自己的文章。
可蔣仁自己也沒想到,這個學生后來會給他寫情書,并稱愛上了他。
要知道,蔣仁比瓊瑤大25歲。
蔣仁年過四旬,之前結過婚,但喪偶,就從普通情感的角度去看,其實也沒什么關系,但他和瓊瑤之間畢竟還隔著一層師生關系。
不少文章中在談到這一情況時稱,他們師生之間發生了戀情。
不過,我這里傾向于,瓊瑤應該只是單向戀,或者說她以為自己喜歡上了老師。
瓊瑤找到的應該是心里的那根支柱。
可這根支柱并沒有維持多久。
1958年7月,隨著第二次大學聯考落榜,瓊瑤的“戀情”被人發現,瓊瑤母親火冒三丈,將兩人戀情以“引誘未成年少女”“誘拐學生”的名義狀告至“警察局”與“教育部”。
蔣仁被解聘,不久后離開了臺北。
還有文章稱,瓊瑤為此曾第二次考慮過自殺,還給蔣仁留了封信。
瓊瑤自始至終沒有與母親和解,因為在她看來,母親袁行恕與父親陳致中的結合也是“師生戀”,她并不理解母親為何會這樣激烈的反對,但卻借小說的描述,把母親的想法說了出來。
“哼,雁容,你太年輕,將來你會明白的,愛是不可靠的,你以為你爸爸愛我?……我不要你們孝順我,我只要你們成功。你絕不能輸給別人,你看,徐太太整天打牌,從早到晚就守在麻將牌桌子上,可是她的女兒保送臺大。我為你們這幾個孩子放棄了一切,整天守著你們,幫助你們,家務事也不敢叫你們做,就是希望你們不落人后,我真不能說不是個好母親,你一定要給我爭口氣!”
顯然,瓊瑤記住了母親的話,后來把這句話寫進了小說,她雖然不能理解這種心態,卻以平靜的口吻敘述了女性另外一種人生。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小說《窗外》的成功之處。
不管如何,在經歷如此挫折后,瓊瑤雖然沒有再就學,但卻投身文學創作中,一開始,她寫的小說屢屢被退稿,但她并沒有氣餒,而是持之以恒不斷地寫,終于有了收獲。
1961年,瓊瑤小說《情人谷》在雜志《皇冠》上發表。
也是在這一年,瓊瑤兒子陳維中出生了。
瓊瑤第一次結婚是在1959年4月,結婚對象是臺大外文系的學生慶筠,從時間上不難看出,瓊瑤這段婚姻距離她第二次大學聯考落榜也就不到一年。
不算長也不算短。
慶筠是個普通家庭出身的文藝青年,他能和瓊瑤走到一起,應該也是源于身上氣質比較近。
可兩個人那時根本就沒想到,婚姻和戀愛完全是兩回事兒。
瓊瑤在婚后確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可兩人在一起以后,生活開支逐漸增大,慶筠的收入根本就抵不過開支水平,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
無奈之下,瓊瑤開始寫稿子投給雜志,被退稿了幾次,直至1961年才正式發表小說。
令瓊瑤真正爆火的是1963年發表的《窗外》。
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中,向觀眾第一次講述了創作《窗外》的經歷,就是她上高中時面臨巨大升學壓力時戀上大25歲老師的事。
據瓊瑤自己的說法就是,她和老師曾有過約定,如果他們兩人不能修成正果,其中一人一定要將這段故事寫出來。不過,她也坦言,這本書前十四章與她真實經歷差不多,但十四章以后的情節和她的真實人生大有出入。
小說《窗外》發表后,瓊瑤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
一方面是瓊瑤對丈夫越來越不滿,她后來回憶自己的第一段婚姻時坦言:“我們的婚姻只維持了幾年,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就是對工作沒有什么熱情”,以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瓊瑤認為丈夫沒上進心。
另外一方面是慶筠對瓊瑤的不滿。試問哪個男人能夠忍受,自己的妻子把過去的戀情寫進小說里。況且隨著瓊瑤的小說大獲成功,夫妻之間的相處也愈發不平衡起來。
1964年夏,瓊瑤與慶筠離婚。
03
瓊瑤小說的大獲成功,是有歷史時代背景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臺灣社會畢竟還是處于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中的,瓊瑤小說中描寫的情情愛愛,在正統的社會觀念里是屬于離經叛道的,但當時臺灣經濟高度發展的情形下,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就迫切起來。
瓊瑤的“離經叛道”在當時社會來講也可以說是一種“反抗”。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種精神,成功打動了人們的心。
當然,瓊瑤的成功還要得益于一個人,即皇冠雜志社創始人平鑫濤。
平鑫濤少年時就熱愛文學藝術,但家教的嚴苛迫使他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
1954年2月22日,平鑫濤創辦皇冠雜志社,同年成立皇冠出版社。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平鑫濤在自己理想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當然從后來發展來看,平鑫濤并沒有往文學藝術領域發展,反而成了一個成功的商人。
事實上,直至今天平鑫濤所創辦的《皇冠》雜志仍然有相當的名氣。
除了得益于瓊瑤外,還和平鑫濤的經營不無關系。
從創辦伊始,《皇冠》雜志便在步履艱難中慘淡經營,但因為有一個文學夢,平鑫濤很注重發掘一些頗具潛力的創作者。
當然,瓊瑤一開始并不在此列。
1962年以后,《皇冠》雜志大獲成功,隨著規模的擴大,平鑫濤的約稿范圍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在1964年,平鑫濤創立“皇冠基本作家制度”,開始以預付稿費的方式培養有才華、有潛力的作家,為業界首創,也是雜志能自始至終屹立的根基。
我寫不出小說不要緊,只要我培養的作家能寫出來就可以——編者按
也就是同一時期,瓊瑤的小說《窗外》發表了。
《窗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令平鑫濤欣喜,后來他出了單行本,同樣收獲了很好的評價。平鑫濤也意識到了瓊瑤的才氣。
1964年,瓊瑤離婚以后,攜兒子到臺北定居,在平鑫濤的幫助下,瓊瑤陸續出版了《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菟絲花》三部長篇小說,以及中短篇小說集《六個夢》《幸運草》。
2005年,平鑫濤出版自傳《逆流而上》稱:
“《窗外》改變了瓊瑤的命運,也改變了我的命運,改變了《皇冠》的命運,如果我沒有《皇冠》,我不可能和瓊瑤結緣,甚至不會相識,那么我的生命可能不會有那么多云彩,如果《皇冠》沒有瓊瑤,《皇冠》很可能不是現在這樣的《皇冠》”
不過很明顯,瓊瑤與平鑫濤之間也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04
1979年,瓊瑤與平鑫濤結婚。
也許有人注意到,我這篇文章時間前后出現了斷層,從1964年到1979年,中間橫跨了十五六年。
這十五六年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這個過程說出來挺難為情,因為瓊瑤與平鑫濤的結合并不光彩,畢竟平鑫濤那時已經結了婚,并育有三個子女。
平鑫濤的第一任夫人是林婉珍,是個富二代畫家,事實上直至今天,林婉珍仍然在世,并且已經有九十多歲高齡,她在書畫領域的建設成就那是相當高。
林婉珍88歲高齡時寫了本書《往事浮光》,把她和瓊瑤以及平鑫濤之間的情感糾葛全寫了出來。
有意思的是,這本書還是皇冠文化出版的。
商業歸商業,情感歸情感。
平鑫濤的“皇冠”后來能發展的那么大,和林婉珍的努力也分不開關系。
不過這也凸顯出一點不同。
平鑫濤、瓊瑤算是一類人,他們都活得很理想化,也可以說是有一些不食人間煙火,林婉珍和他們不一樣,她雖然出身較高,但卻追求實際,是個比較務實的人。
林婉珍的理解里,婚姻就是愛情,盡管平鑫濤一開始并不是他的良配,但兩人后來在一起以后,林婉珍便死心塌地的對丈夫,不僅心甘情愿的做了家庭主婦,還為平鑫濤的事業忙碌。
平鑫濤婚姻觀念,特別是他同林婉珍的結合,只是他認為自己到了結婚的年紀,找了一個差不多的足夠匹配的人結了婚,可畢竟這只是婚姻,不是愛情。
也許在平鑫濤或者瓊瑤心里,他們的結合才是婚姻與愛情的雙重結合。
有意思的是,在平鑫濤與瓊瑤的愛情神話中,物質基礎卻是林婉珍一點一滴搭建起來的。
瓊瑤后來寫的小說,絕大多數都有她自己的影子,而且這么多年下來,也有人看出來一點不一樣的意思。
比如《梅花三弄》第一部《梅花烙》中,靠賣唱為生的女子白吟霜與碩親王府的貝勒爺皓禎相愛,貝勒爺卻不得不娶當今皇上最疼愛的妹妹為妻。為了給吟霜一個名分,皓禎把吟霜接進府中,以丫鬟的名義增加二人相處的機會。
不管如何,從認識瓊瑤再到逐漸熟悉后,平鑫濤的整個人生就開始圍著瓊瑤轉了。
瓊瑤在平鑫濤的幫助下,事業上進一步的騰飛,從一開始出售版權,到后來自己拍電影,然后再從拍電影轉向拍電視劇。
趁著時代的東風,無論是瓊瑤還是平鑫濤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