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1995年,許光夫婦決定前往北京,探望在北京工作的女兒許道江。
得知父母要來,許道江喜不自勝,并訂好了招待所招待父母。可許光得知消息后,竟然生氣道:“我不住招待所!我要去你家!”
一家團聚,許光為何要拒絕女兒的招待呢?
謹慎做人的家風
1995年在北京工作的許道江接到了辦事處的電話,父親許光要來北京探望自己,這讓他欣喜若狂。
父親許光是許世友的兒子,她作為許家的長孫女,一直被爺爺和父親寄予厚望。
而許道江也沒有辜負爺爺和父親的期望,這些年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并留在了北京成家立業。
只是如今工作繁忙,她鮮少顧及娘家,不曾想父母卻要千里迢迢來探望自己,這對許道江而言是意外之喜。
為了能夠讓父母在北京玩的盡興,她馬不停蹄的趕到招待所,為父母訂上了最好的房間。
等父母抵達北京的那一天,許道江頂著北京的晨霧將二老接到了招待所,豈料許光卻遲遲不愿進門,這讓許道江感到疑惑。
“你就讓我和你媽住在招待所嗎?”
父親的質問讓許道江不知所措,她急忙解釋道:“這是北京最好的招待所,您和媽媽住在這里比較方便。”
豈料許光搖搖頭,嚴詞拒絕:“我不住在招待所,你忘了我是怎么教育你的嗎?不能鋪張浪費!我要住在你家,幫你帶孩子去!”
許光一向清正廉潔,做事剛正不阿,他清楚在招待所多住一天就花一天的錢,而且還需要流程審批,長此以往必然會麻煩女兒動用特權。
更何況他們此次來到北京,只是單純的探望女兒和外孫。
得知父親的初衷,許道江既慚愧又感動:“我明白了爸爸,我們這就回家!”
女兒的懂事讓許光欣慰,而他也一直身體力行的教育子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家風傳承,讓許家世代長青。
以孝治家,以孝治政
許光出生于1929年,彼時正是大革命低谷期。
父親許世友因為參加工農武裝革命被反動派追剿,在與隊伍轉移之后,反動派又盯上了年紀尚幼的許光。
為了保證安全,許光與奶奶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1948年才與父親許世友團聚。
父子倆一見面抱頭痛哭,為了彌補缺失的父愛,許世友決定用心栽培許光。
許光也不負父親所托,通過自身努力考上了海軍部隊。
眼見前途光明之際,許光的奶奶得了重病,在家鄉無人照拂,為了替父親盡孝,許光毅然決然的離開部隊返回家鄉照顧奶奶。
但許光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部隊舍不得他離開,于是保留了他入伍的資格。
豈料八個月后,許光料理完奶奶的后事,便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決定:他要留在新鄉建設家鄉。
這讓所有人大為不解,回部隊就是有大好的前途,為何要留在家鄉?
許光的回答振聾發聵:“我回家是給奶奶盡孝,也是給我家鄉的人盡孝!”
原來許光回到家鄉后,親眼目睹了父老鄉親們的窮苦生活,這讓他感觸頗深,立志要讓家鄉在自己的努力下改天換地。
就這樣,許光無怨無悔地扎根在新縣,工作了二十多年。
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他曾親自帶領工程隊建設家鄉公路,新縣多次經歷洪澇災害,許光也堅持上陣第一線救災。
九十年代電話普及,許光立刻在家鄉安排搭建了電話線,電話走入了新縣千家萬戶中,唯有許光家中沒有安裝電話。
在這二十多年的時光里,許光有三次升遷的機會,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按照許光的話來說,他只是想為家鄉的人民做貢獻,讓家鄉的人民都過上好的生活。
同樣,許光舍己為人、剛正不阿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工作方面,他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因而在許光的影響下,他四個子女個個都被教育得出類拔萃。
將勤儉樸素貫徹到底
許光有四個子女,他的四個子女不約而同的都選擇加入部隊,尤其大女兒許道江,是兄弟姐妹之中成就最高的。
盡管許光最“偏愛”大女兒許道江,可是當許道江加入部隊的時候,許光甚至還特別叮囑過,要避開許世友的部隊,不許女兒有任何捷徑。
因此許道江才來到北京工作。
雖然父親對她要求嚴苛,但許道江心里清楚,父母之愛子則為計之深遠,她是長姐,應該為弟弟妹妹做好榜樣。
面對懂事的女兒,許光頗感欣慰,在許道江參軍入伍的時候,一向節儉的許光特意來到城里,給她買了行李箱,甚至將自己收藏的老式蘇聯手表送給了女兒。
許光對女兒的愛體現在細枝末節。比如在許道江結婚生子后,許光時常會不遠萬里前往北京探望女兒。
得知女兒返鄉探親后,一向很少動用公車的許光還會特意讓司機接送她。
原來許光擔心山路崎嶇,女兒和外孫不適應,可他卻忘記了,自己已經在這片大山生活了近半個世紀。
直到晚年,許光因為身體過于勞累不堪重負的倒下了,經醫生檢查,許光早已身患癌癥。
為了救治父親,許道江特意邀請了專家為父親看診,可她的行為遭到了許光義正嚴詞的拒絕:“我的病不需要看,專家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民!”
后來許道江想給父親許光轉院到更好的病房,仍慘遭拒絕。
許光認為自己是人民公仆,不應該占據好的療養院,療養院應該空出來給更需要的人。并且他還表示看病不能違反政策,更不能搞特殊化。
在許光的再三堅持下,許道江無奈,將他轉進了二科病房。
但許光沒有堅持多久,就在病痛的折磨下,于2013年1月6日與世長辭了。
許光一生為人民服務,他放棄了所謂的前途、放棄了大好的前景,回到家鄉建設家鄉,并且堅守著人民公仆的理念。
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家人,許光始終保持著謙遜勤儉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參考資料:
向采訪要深度 向情景要細節2014.第四期.人民網
開國上將的孫女寫了篇追憶文章2018.4.15.新湖南.世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