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Long COVID)是指初次感染后三個月或更長時間出現持續或新出現的癥狀,且沒有其他明顯的解釋。全球約有1.4億人受其影響。癥狀包括疲勞、腦霧、頭暈、記憶力下降、心悸、胃腸不適、嗅覺或味覺喪失、慢性咳嗽、胸痛、脫發等。長新冠目前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先前,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在線發表高福院士的研究《長新冠事實與發現:一項針對74075名中國受訪者的大規模在線調查》,引起了世界高度關注。其結果表明,在中國10%~30%的患者報告出現長新冠癥狀(包括反復感染者)。但關于長新冠的具體成因仍尚不明晰。而近日更新的幾項研究,則給出了可能的答案——長感染。
長新冠似乎是由“長感染”驅動的
11月24日,最新一期《澳大利亞醫學雜志》發表的一篇觀點文章,提出大部分長期 COVID 似乎是由病毒本身在體內持續存在所導致的。從新冠大流行的相對初始階段開始,人們就認識到,在某些人中,SARS-CoV-2(或至少是病毒的殘余物)可能會在各種組織和器官中停留較長時間。這個理論被稱為 “病毒持久性”。雖然某些病毒片段在部分人體內的長期存在已得到證實,但仍然不太確定的是,活病毒本身(而不僅僅是舊的病毒片段)是否在持續存在——如果存在,這是否是導致COVID長期存在的原因呢?幾篇權威論文提出了一些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
Nature:《一項關于持續性 SARS-CoV-2 患病率的大型社區監測研究》
今年2 月,《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大量患有輕度新冠癥狀的人從呼吸道中脫落病毒的遺傳物質(即病毒 RNA)的持續時間很長。并且持續脫落這種病毒 RNA(幾乎可以肯定代表存在活病毒)的人患長新冠的風險更高。
此外,柳葉刀子刊《The Lancelot Microbe》的研究提出,在患者初次感染數年后可以在患者的血液中檢測到病毒 RNA 和蛋白質的復制,這表明病毒可能在體內一些隱藏的儲存庫中長期復制,如血細胞。
(感染后 1-4 個月 SARS-CoV-2 RNA 在人體組織中的分布)
另一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也提出,在急性感染新冠后1-4個月,在患者的10 個不同組織部位和血液樣本中檢測到病毒 RNA。感染后4個月的重新檢測顯示,病毒 RNA 持續陽性的患者患長新冠的風險更高。此外,胃腸道也是一個長期病毒的藏身處。
防護很重要!
“長感染”是長新冠的促成因素甚至驅動因素,是一個強有力的信息。這有助于提高社區對降低再感染率重要性的認識。很多時候,這不僅是患者的第一次感染,隨后的每次感染都帶有長期新冠的風險。
長新冠不僅限于嚴重急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而是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在一項研究中,30 至 49 歲的人群受此影響最大。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們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與病毒的接觸,這些措施包括改善室內通風、適當佩戴口罩、感染后及時治療。希望有一天會有更好的治療方法來應對長新冠。
主編微信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生命科學綜合交流QQ群:6813418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