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國 生殖健康(第一健康報道北京 記者陳樾)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張慧東教授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top)發表的原創性實驗研究成果,入選2024年ESI高被引論文(top 1%)。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聚苯乙烯納米塑料(PS-NPs)的生殖毒性及其潛在的調節機制,表明納米塑料暴露是女性生殖健康的一個風險因素。
據了解,張慧東教授曾入選/獲得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2014)、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5)、遼寧省科技獎勵一等獎(2015)、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20)等。
圍繞“環境和女性生殖健康”主題,近年,他和他的團隊陸續發現多種環境污染物,如多環芳烴、納米塑料、金屬銅、缺氧、自來水消毒副產物等均可引發不明病因流產,揭示了調控機制并探索了干預措施,為保障女性生殖健康做出了貢獻。
在自然環境中,塑料廢物可分解為直徑<5mm的微塑料(MP)和直徑<100nm的納米塑料(NP)。NP作為一種新興的污染物,已經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其中聚苯乙烯(PS)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人們對PS-NPs對女性生殖健康的不良影響,特別是不明原因的種流產知之甚少。滋養層細胞遷移和侵襲的抑制與流產有關。而遷移體(Migrasomes)被定義為新型細胞器,具有大量未鑒定的功能。PS-NPs是否會影響遷移、侵襲和遷移體形成并誘發流產,目前尚未完全探索。
在這項研究中,選擇了聚苯乙烯納米塑料(PS-NPs,50nm)作為塑料顆粒的模型,并用PS-NPs處理人類滋養層細胞和懷孕的小鼠,研究發現,暴露于高劑量的PS-NPs會導致妊娠小鼠流產。具體機制是PS-NPs抑制ROCK1介導的遷移/侵襲和遷移體的形成。SOX2被鑒定為ROCK1的轉錄因子。PS-NPs激活自噬并促進SOX2的自噬降解,從而抑制SOX2介導的ROCK1轉錄。補充小鼠SOX2或ROCK1可以有效地挽救遷移/侵襲和遷移體的形成,并減輕流產。對暴露于PS-NP的滋養層細胞、不明原因流產患者的絨毛組織和暴露于PS-NPs的小鼠的胎盤組織中SOX2、ROCK1、TSPAN4、NDST1、P62和LC-3BII/I的蛋白質水平的分析給出了一致的結果。
(責編:薄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