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2月3日,由紹興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浙江大學出版社主辦,紹興市鑒湖研究會、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贈書儀式在紹興舉行,旨在進一步擴大研究成果的推廣和轉化。浙江省社科聯及紹興市社聯代表,紹興市文史館代表,國家級和我省省市有關博物館、圖書館代表,運河文化研究相關專家,“叢書”子課題負責人,本地新型智庫、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代表,在紹高校代表等齊聚一堂,交流“叢書”編撰情況、主要內容及出版發行情況。現將有關領導和專家講話稿刊載,以供同仁參考。
在《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
贈書儀式上的致辭
紹興市社聯黨組書記、主席 王靜靜
2024年12月3日
一條大運河,千年越地史。浙東運河這條流淌了2500多年的古老運河見證了吳越文化的生發傳承和紹興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作為浙東運河的核心區和主體,多層次、全方位、持續性的開展浙東運河研究是紹興的一項重要文化使命。我們從2021年開始謀劃《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歷時三年多,終于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的贈書儀式,交流探討浙東運河研究最新成果。首先,我謹代表紹興市社聯向出席本次活動的各位來賓表示熱烈地歡迎,向課題組全體成員表示衷心地感謝。
活動現場照片
習近平總書記對紹興的文化厚愛有加,贊譽紹興是浙江的羅馬,多次對紹興文化發展作出明確指示。多年來,紹興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進,自覺擔負起文化建設先行先試的重大責任,在全省11個地市率先實施文化研究工程。沿襲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做法,圍繞“今”“古”“人”“文”四大主題,在“十四五”期間共安排3000萬元經費用于文化研究工程,分年度、有重點地開展浙東運河、浙東唐詩之路、宋韻文化、黃酒文化等重大項目研究。
浙東運河文化研究是我市文化研究工程中首批實施的重大項目。叢書研究編著依托鑒湖研究會為主要學術平臺,并注重高校專家與民間學者的融合聯動,通過光明日報、浙江日報、中國社科網廣發“英雄帖”,邀約到了高水平的運河文化專家參與課題組,其中多位專家長期深耕運河研究領域,積累深厚。我們嚴把學術質量,嚴抓過程管理,經過課題組的潛心撰寫,叢書初稿于2023年底完成,經由浙大出版社的精心編審,于今年10月正式出版。
“叢書”是第一部系統研究浙東運河的百科全書式著作。十個選題全面涵蓋了運河史、文化遺產、運河生態廊道、名人行跡、文學詩歌、名城名鎮、民俗民風、傳統產業等方面內容,既獨立成題,又相輔相成,生動展現了浙東運河水利水運發展與社會經濟文化變遷之間的關系,充分反映了浙東運河博大精深的總體面貌和歷史底蘊。作為紹興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中首部問世的學術成果,叢書在系統梳理紹興歷史文脈、挖掘紹興文化底蘊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為紹興文化研究工程的長遠開展開了好頭。
贈書儀式
去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紹興浙東運河文化園考察,強調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總書記的講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利用浙東運河文化指明了方向。我們將以《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的出版為重要契機,進一步加強宣傳推介,讓叢書成為廣大讀者了解浙東運河文化、感受運河文化深厚底蘊的普及讀本;同時作為浙東運河研究的重要文獻,我們將在此基礎上持續深化研究,深入挖掘浙東運河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在紹興譜寫新時代膽劍篇的壯麗畫卷中呈現更生動更豐富的運河文化元素。也衷心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通過本次活動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交流出更多的學術觀點,在今后的學術創作中打磨出更多的學術精品。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程雪婷
審核:戴秀麗
總期:第809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