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歷史神話體系里面,不管是人還是萬物,它們都有一種東西叫靈氣。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叫人活一口氣,與此同時草木青石,山川鳥獸都會在日月精華的靈氣加持下獲得靈性,它們先是可以幻化成人,然后可以羽化飛升。但由于山川聚靈的時間周期很長,于是聚化成像的山脈便被稱為龍脈。相傳龍脈之地的人受到山川恩澤的加持會人才輩出,而對于君主來說,人才輩出是沒有好處的,因為便有了一個詞叫斬龍脈。
龍脈
在歷史上斬龍脈最著名的就是劉伯溫,當時劉伯溫發現了99條龍脈,于是在華夏大地開始斬龍脈,但最終留下了長白山龍脈,而劉伯溫由于天譴也落了一個不得善終的結局。而在唐朝時期,皇帝也曾讓袁天罡和李淳風斬龍脈,當時有90條龍脈,最終卻留下了兩條。這里就有一個很矛盾的詞,明明李淳風斬的只有兩條龍脈了,為什么明朝忽然冒出來那么多龍脈呢?難道龍脈也會繁衍生息嗎?下面,我就用神話理論來解釋一下這個原理。
在占卜術里面有句名言:一龍隕落萬蛟生,萬蛟騰空化成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怎么處理,世間的靈氣總是固定守恒的,如果一個龍脈被破壞,它就會化作蛟龍潛入萬山之中,然后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便會形成數不勝數的龍脈。這也就是為什么龍脈都被斬光了但卻依然有很多龍脈的原因,蒼生萬物遇靈成仙這是定數,如果公然毀壞龍脈這是違背天道的,輕則不得善終,重則會在死后萬劫不復甚至魂飛魄散。
劉伯溫
上至君王下至術士,這些都是幾世積攢的靈氣才能實現通神占卜、通曉天機。因此基本不會有人干這種事情,因此但凡高人都是不問世事的。而事實上斬龍脈也是修行之人的一個劫數,天地運行循環往復,只不過一批幾修行的術士化為烏有,然后涌現另外一批新的術士,這便是天道,而這些也是神話體系里面的龍脈理論。事實上,所謂的龍脈不過是一些江湖騙子利用君王做賊心虛的心理營造出來的一種假象而已。因為他們能從里面得到好處,而這些從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就開始了。
在文學上有個詞叫睹物思情,思情易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思念一個人,你看什么都像是這個人曾經的行為。這就是典型的心理暗示,而面對長生和江山永固,這幾乎是所有皇帝的軟肋,說白了這就是利用先人之刀,斬人之后的做法。我舉個例子《推背圖》,如果我拿出這本書說這是秦始皇的寫的,你一定會覺得這本書神乎其技。但如果這本書是我寫的呢?那么這就是一本闡述事實的書籍而已,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暗示,用前面的因讓你相信后面的果。
唐朝
而再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唐朝斬了龍脈就歌舞升平了嗎?好像并不沒有,安史之亂讓大唐戰火不斷,甚至吐蕃一度占領長安。原因很簡單,全球不止一個大唐,還有吐蕃等王朝。明朝斬斷了龍脈,但他不是滅亡在后金的手里,而是李自成的手里。說白了,從崇禎死的那一刻起,不管有沒有滿清,明朝滅亡的命運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管大唐還是明朝,都沒有逃脫三百年滅亡的命運,既然龍脈斬了有用,為什么還會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才呢?
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王朝因為斬龍脈而長治久安吧。甚至他們存在的時間都可以說是很短的,唐朝拋開武周時期,明朝拋開靖難之役,他們真正的時間又有多久呢?龍脈說流行于明清,這是華夏快速衰落的時期,換句話說這就是皇帝思想腐朽不堪的一個證明,即使真的有龍脈,你能斬斷自己的龍脈,你能斬斷全球的龍脈,即使你能斬斷全球的,你怎么知道其他星球沒有生命和龍脈呢?世界發展從來不是單機游戲,自我閹割的結果只能是讓自己的民族永遠落后于世界的趨勢。
皇帝
曾經有個說法特別好:“龍脈,其實就在那個人的心里”。如果君主勵精圖治,那么即使是真龍,百姓也會保衛皇帝工服難關。如果皇帝貪得無厭,那么即使出現真龍保衛你,百姓也會揭竿而起與你拼死一博。換句話說,沒有龍脈的加持,你的后代不也是普通人嗎?事實上每個王朝的后代都很普通,因此不管有沒有人才這些人都會揭竿而起。東漢有皇甫嵩這樣的人才,但在數以萬計的波才面前還是節節敗退。行將就木的東漢王朝猶如困獸猶斗,有沒有人才都難以改變它滅亡的命運,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