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亮,開始被抵制了。
今年10月以來,一檔婚姻觀察綜藝《再見愛人》把李行亮帶回了大眾視野。在這之前,很多人對他的了解限于唱《愿得一人心》的歌手,參加過《快樂男聲》和《中國好聲音》,但一直不溫不火。
節目開播后,李行亮和妻子麥琳的婚姻切片被展示在鏡頭前,引發巨大爭議。起初,觀眾控訴麥琳糟糕的性格和言行,同情被伴侶“迫害”的李行亮。但最新節目中,李行亮沒有像公眾期待的那樣“覺醒”,卻跟麥琳重歸于好,觀眾的同情被一種“耍猴”的憤怒代替。
怒火越燒越旺,節目被質疑存在劇本,很多人將李行亮打為“炒作私生活、傳播畸形婚戀觀的無底線藝人”。近期,這股怒火蔓延到現實生活,李行亮的兩場商演計劃遭到強烈抵制,目前難說能否順利進行。
網友們紛紛表示,從今以后不想再看到這對夫妻出現在任何地方。
李行亮“家里沒人了”,現在,力挺他的網友,也所剩無幾了。
輿論的轉向發生在第七期節目播出后。像往季一樣,節目錄制到這,三組夫妻從集體旅行變為單線旅行,各自開車啟程。
李行亮和麥琳的車里氣壓最低,前一晚的爭吵,讓兩個人都默默按捺著心里的不滿。聊著聊著,麥琳再次提出離婚后怎么分錢和孩子。
麥琳和李行亮育有一兒一女。李行亮表示,自己可以不要兒子(撫養權),但一定要女兒,因為女兒跟自己很像,“我喜歡閨女,我對她會更好,你理解不了她。”
麥琳爭辯說是自己在照顧女兒生活中的大小事,“我為什么需要理解她呢,我為她做了這么多。”
在強調個人感受、提倡平等尊重等觀念的當下,這句話仿佛往所有人心中的雷池扔了個炸彈。屏幕這邊,觀察室的嘉賓和萬千觀眾的心臟突突地跳,深呼吸才能接著往下看。
令人意外的是,正在開車的李行亮突然情緒失控,嚎啕大哭。
往期節目里,無論麥琳的言行如何挑起怒火,李行亮的態度永遠溫和體面,此時他卻一反常態地邊哭邊喊,“我家沒有人了”,“你們都跟我不一樣,只有她(女兒)跟我一樣”。
看到這里,觀察室的侯佩岑眼泛淚花。而在那些力挺李行亮的觀眾們心里,麥琳的“惡魔”形象更加根深蒂固,觀眾們一邊對李行亮的同情心達到頂峰,一邊對他的“覺醒”充滿期待——
已經談到離婚分配問題,又加上這次的情緒崩潰,李行亮終于能觸底反彈、離開麥琳了吧。
誰知,兩人到達目的地后,經過好友一番調解,竟然迅速承認錯誤,甚至在節目預告里又重歸于好。麥琳表示自己要放下對家庭成員的控制欲,“去媽味”,李行亮也“自洽”了,說自己應該主動去理解妻子的感受,從封閉感情的機器人變成活人。
當天晚上,李行亮和麥琳流著淚談心,相擁而眠。
在這個看起來圓滿的畫面上方,彈幕飄過一串串的問號和“不理解”,“完了”。相關的詞條沖上熱搜,沒有祝福,倒惹來一片罵聲。
兩人和好了,觀眾卻被徹底激怒了。
不少人感到被背刺,曾經真情實感地辱罵麥琳、幫李行亮說話,結果人家對自己妻子的毛病沒那么在意,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氣壞觀眾乳腺的矛盾。麥琳身上“嚴重的性格缺陷、人品問題”,成了夫妻間床頭吵架床尾和的情趣。
當初的同情化為了憤怒,矛頭開始掉轉攻擊李行亮,怒斥其軟弱、愚蠢、活該,“被馴化的狗”,“全是自己作的”。
同時,“是否有劇本”的揣測也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網友質疑麥琳李行亮通過炒作私生活賺取流量,“節目中的真真假假讓人感到不適”,在社媒上號召進行抵制。
恰逢李行亮近期有兩場已官宣的線下商演,江西南昌的拼盤演唱會,和江蘇某商場的開業宣傳活動。活動主辦方的社交媒體評論區被抵制的留言刷屏。
商場不斷接到投訴電話,于是刪除了李行亮的官宣視頻。投訴洶涌而來,演唱會也刪除了李行亮個人官宣照。
公眾的憤怒繼續發酵。很多人開始舉報這對夫妻。討厭麥琳的、討厭李行亮的、討厭節目內容的,各種情緒都濃縮成恨意,在此刻統一了立場,“看見他們一次就舉報一次”,“不讓他們賺到一分錢”。
不喜歡他,所以讓他在視野中徹底消失。
《再見愛人》官方微博評論區被抵制留言刷屏
《再見愛人》到底有沒有劇本?
從第一季以來,制片人劉樂就反復被問到這個問題。到了第四季,因為嘉賓身上突出的人設標簽、“劇情”不斷反轉的戲劇沖突,話題被數次引爆,劇本的存在也招來前所未有的質疑。
“婚姻關系無法給出劇本,現實比電視劇抓馬多了”,劉樂多次明確否認。她解釋一檔情感類綜藝的制作邏輯,從嘉賓選角開始,到節目中的活動、游戲、相互傾訴等環節,再到后期剪輯,節目組能做的是拉通整體框架、有選擇地呈現議題,但很難預判每個嘉賓被觸發的具體反應。
尤其是在嘉賓組爆發矛盾的當下,也蘊含著夫妻吵架的共性。雙方看似為眼前的事發生爭執,實則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背后都牽扯著多年積累的舊仇宿怨。這些難以被外人了解,當事人怎么思考、情緒如何變化,也很難被“設計”出來。
但真人秀離真實的生活仍然遙遠,其中的真,更多是一種“真實的感覺”。結束正片拍攝后,經過復雜的剪輯手法和渲染技巧,最終播出的真人秀更像是一部導演組視角的敘事性文藝作品。
對《再見愛人》來說,造成這種“劇本感”的一大原因,或許也是嘉賓自身有意識的表演。
經過四季,離婚綜藝已不再是一個新鮮概念。看過這么多對夫妻的境遇后,嘉賓對節目的行程安排,每個環節的意圖,以及觀眾喜歡什么、討厭什么,怎樣做最刺激公眾情緒,都有自己的觀察和判斷。
愿意來參加這樣一個極易產生爭議的節目,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間巨大。
前幾天,第四季中最先走紅的楊子黃圣依夫妻,被網友發現“一個節目一個人設”。那些《再見愛人》中強烈刺激觀眾的名場面,幾乎都在其他綜藝中被推翻了。
比如,楊子在第一期節目中上演了十分戲劇化的“油炸方便面”,塑造出一個飯來張口、缺乏基本生活技能的巨嬰男,貢獻了節目開播后的第一次全網討論。
但在芒果臺綜藝《婆婆和媽媽》里,主持人李叮咚爆料稱楊子有四年廚師經驗,楊子不僅和黃圣依一起做飯,還能熟練地炒菜掂勺。
黃圣依的話也真假難辨。《再見愛人》里,她表示自己和楊子都不記得結婚紀念日,也從來不過這類節日。另一個節目里,她的原話則是“我老公是個特別細心的人,基本上每年生日他都會給我送禮物...一些紀念日啊生日啊,一個都不會錯過。”
張泉靈詢問黃圣依有無個人財產,黃圣依言之鑿鑿地表示“沒有,我們家都是他(揚子)管錢”,而楊子曾給出完全相反的答案,“我們家的錢都在圣依那,我名下都沒有。”
節目里,每位嘉賓分別配備著一支攝像團隊,24小時多機位跟拍。嘉賓們很清楚的是,自己在旅程中的所有生活細節,乃至所有的微動作、微表情,都會被攝像頭捕捉并記錄下來,呈現給觀眾。
從這個層面上,職業經歷越靠近公眾的人,在塑造人設和拿捏輿論情緒上越占優勢,而像麥琳這樣多年待在家中處理瑣事的純素人,則要吃虧得多。如何卸下前者的偽裝、保護后者的無畏,竭力去貼近真實,是節目組的課題。
如今,輿論沖向了本不會承擔這一切的節目嘉賓。這個局面,是任何一方都不想看到的。
從第一季開始,《再見愛人》便試圖認真地探討愛,探討親密關系,以及關系中折射的更隱秘的問題。在很多人心中,它成為了一堂“婚姻預習課”。
首季的成功,讓節目得以延續到現在,但由于種種因素,最初的“神作”在后面幾季中都沒能再復現。
情緒漸漸蓋過了對關系本身的探討,觀眾對緩慢的變化和成長失去耐心,更想要一個確定的離婚或不離婚的結果。嘉賓們也按部就班地走“解決問題”的流程,很難再看到相處中復雜又微妙的情感流動。
因此,很多人覺得,第四季中,雖然李行亮和麥琳的爭議最大,但三對夫妻里,似乎只有他們身上還留存著一些前幾季的熟悉感。
他們最貼近普通夫妻的婚姻樣本,沒有楊子黃圣依的名氣和家境,也沒有像初代網紅留幾手那樣,把生活完全暴露在互聯網上、靠流量賺錢。
從對待節目的態度來看,李行亮和麥琳也是唯一相對真誠的、雙方都真心想要解開婚姻困惑的夫妻。兩人對愛的渴望,在理解對方上付出的努力和經受的挫敗,給了制片人劉樂關于這一季主題的靈感。
每一季的主題,多少會往某一對夫妻傾斜。這一季,劉樂選擇的是麥琳。萬千感受被濃縮成一句話,“真愛,從無坦途”。
早年的麥琳和李行亮
回看李行亮和麥琳的過往,或許能夠理解兩人的困局。
李行亮和麥琳2009年相識,共同生活至今。從遇到李行亮起,麥琳開始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15年的時間,歷經至親離世、事業起伏、買房、生兒育女等李行亮不同人生階段的大事件。
最初,她為李行亮管理粉絲后援會、應援物資等幕后事務,辭職支持他的音樂比賽。經濟困難時,她一年不買新衣服,摳門到近乎病態,省下兩個人的開支。婚后,她安排全家的日常起居,成為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
如今,麥琳對丈夫展現出強烈的控制欲,同時把個人的價值感完全寄托在丈夫身上,變成了既不受男性歡迎,也不受女性歡迎的那類人。一系列言行,讓很多網友聯想到自己家里難以溝通的長輩,批判麥琳以愛之名進行道德綁架,令人窒息,讓她“趕緊找個班上”。
而對李行亮來說,獲得妻子過度的關注,成為妻子的生活重心,也是他自身的需求。他在節目中表示,希望自己在麥琳心中占比50%,兩個孩子占30%,麥琳自己則占剩下的20%。可以想知,麥琳離不開李行亮,李行亮也難以想象沒有麥琳的生活。
多年緊密的相互纏繞,形成了兩人如今的性格和相處模式,難言絕對的對與錯。
2013年,李行亮和麥琳婚禮現場
節目中,李行亮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家沒有人了。”
也許是觸動心事,他第一次在鏡頭面前失態地哭了。李行亮的父母分別在他17歲、20歲的時候患病離世,親情和家庭,成為他不敢宣之于口的隱痛。
當晚,李行亮講起另一個細節,又忍不住掉眼淚。那是在給媽媽辦喪事時,需要一個人給媽媽擦身體,他介意“爸爸沒有親自去擦”。更受打擊的是,他看見爸爸站在旁邊和一個叔叔聊天抽煙,“還能笑出來”。
“如果換了現在,我一定把那個人趕走,親自給我媽擦。”麥琳也哭起來,抱住了他。夜色里,兩只刺猬終于收起了這些天來相互攻擊的尖刺,承接住對方心底最柔軟脆弱的地方。
屏幕內外,五味雜陳。這一刻,即便畫面外的聲音并不友好,麥琳和李行亮也的確治愈了對方。這或許才是他們參加這個節目最大的意義所在。
無論如何,一個人、一段婚姻,很難因為18天的旅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婚姻本是雜糅各種感受、處在動態變化中的關系,感到痛苦時,結束婚姻也不是唯一的解法。更何況,“離開”并非一個簡單的動作,沒有人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選擇。
這段18天的旅程,目前才進行到第8天。“劇情”接下來會去往什么樣的方向,很難預判。或許今天的故事,只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奏。或許這場鬧劇收尾后,一切又歸于平靜。
《再見愛人》第二季的嘉賓張婉婷,也曾被卷進輿論的“漫天風雪”。節目中,和麥琳相似,她在丈夫宋寧峰面前一次又一次地爭吵、“發瘋”,在鏡頭前崩潰大哭。兩人的最終選擇是沒有離婚,算是圓滿的結局。
但她坦言,自己婚姻遇到的最大危機,不是發生在《再見愛人》節目里,而是節目播出之后。那段時間,她和宋寧峰的關系降到冰點,持續冷戰,“互相恨到沒辦法用語言溝通”。差一點,就真的決定離婚了。
對如今的麥琳和李行亮來說,大概也是同樣的煎熬。當輿論升溫,對兩個人婚姻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