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鯉城區法治文化空間”系列展館揭牌,下午青少年網絡素養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便迎來了首批小訪客。在場館里,來自晉光小學的同學們在游戲、互動中“沉浸式”學習網絡素養法律知識。
活動現場
在翻轉文字滾軸游戲中,同學們學習網絡欺凌涉及的情形及應對之策。
變聲魔法聽筒和網絡聊天模擬互動,通過感官沖擊為同學敲響注意隔空猥褻、個人信息泄露等網絡風險的警示鈴。
轉盤抽獎收獲的卻是還不完的貸款,情景模擬游戲將超前消費、網絡貸款、網絡賭博的危害直觀呈現。
在網絡詐騙課堂區域,同學們互相提問、翻轉答題板學習反詐小知識。
自助查詢機包含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庫、案例集、閱覽室、放映廳等諸多板塊,可以查閱學習相關法律知識。
同學們說
知識搶答區域,同學們全神貫注,在寓教于樂中溫習展館里所學的網絡素養法律知識。
實踐出真知,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陳彥穎:我覺得這次研學很有意義,我意識到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在網絡世界里也是需要遵守法治紀律的,我將堅持與法同行,做一個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學生好公民。
吳鈺涵:今天的活動大部分以游戲和互動的形式展開,讓我們在輕松的游戲氛圍中學習法治知識,我學會了很多“防詐”知識。
章鈺函:我們生活在數字時代,而這個時代互聯網無處不在,我們顯然是它的“受益者”,可它是一把雙刃劍,網上的各種騙局,我們也要睜大眼去分清,當我們被網暴時,一定要拿起法律保護自己。
蘇澤榕:這里真是個受人歡迎的地方,我們體驗了多款小游戲,游戲中我遭遇了網絡性侵、網絡貸款陷阱,我意識到保護好個人隱私的重要性。
下一步,鯉城區人民檢察院將以鯉城區青少年網絡素養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為陣地,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打造青少年文明規范上網的特色課堂和網紅“打卡地”、法治“加油站”!
本期文案:康鳳玉
本期編輯:王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