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只買48架殲10C,就想要整套的殲10C生產線?埃及這回打的算盤,真是太精了,但中國這回,可不會答應了。
事情是這樣的。近些年來,埃及在提升自身國防實力,建設強大埃軍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大動作,尤其是在空軍方面,埃及的目標已經非常清晰,就是要全面替換到落后的、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備受限制的F16機群。
為此,埃及已經分兩批次,從法國引進了54架陣風戰機,耗資超過了70億歐之巨。埃及F16的數量超過了200架,大約218架左右,這么大的一個機群,他們也不可能會全部使用陣風戰機來替代,而殲10C就成為了第二個不二選擇。
放眼整個藍星,殲10C的優異性能是有目共睹的,相比較于陣風,只會強不會弱,巴基斯坦的反饋就相當好。所以在今年9月中旬的時候,美媒《國家利益》就曾報道稱,埃及已經訂購了殲10C,來取代F16。
不過到目前為止,雙方還并沒有證實這一信息。但考慮到在10月份的時候,埃及防長阿卜杜勒·馬吉德·薩克爾在內部會議上,已提到引進殲10C的事,還有就是咱們的殲10C表演隊已經不遠萬里飛赴埃及進行表演,向埃方各界展示了這款當前整個藍星上最具性價比的中型單發戰斗機,因此買殲10C應該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那埃及會買多少架殲10C?其實,埃及當前急需換代的機型數量還是比較大的,包括81架“幻影”5E2/SDE/SDR/SDD戰斗機,還有大約48架非常雞肋的F16A/B戰機,所以外界預計,埃及會首先換掉最雞肋的F16A/B戰機,也就是用48架的殲10C來換。
可是,埃及的夢想,是想要一直通過“買買買”來提升埃軍能力嗎?相信但凡有夢想的人,都不會只有這樣的抱負。實際上,埃及不僅想要殲10C,還想要殲10C的整條生產線,他們想要將殲10C的生產本土化!
目前,埃及方面已經對外釋放了這樣的消息。
在12月1日的時候,據外媒報道稱,埃及的阿拉伯軍工生產組織(AOI)的董事會負責人穆赫塔爾·阿卜杜勒·拉蒂夫,在參加埃及國際航天航空展的時候表示,該組織熱衷于確保任何的交易都包括強有力的生產技術轉讓,目標就是為埃及建立一條教練機和戰斗機的生產線,以確保埃及獲得本地化制造和更大程度的國防自給自足的好處。
這個組織,在當年就是負責將K8教練機進行本土化生產的,所以也許是嘗到了甜頭,因此埃及此時將本土化生產的目標,瞄向了殲10C。
但是,K8教練機和殲10C,根本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機型,當初,K8教練機本身就是一款大量出口的機型,也并不是當初最先進的教練機,而且埃及方面的需求也非常大,首批需求就有80架,總需求達到了120架之多,所以轉讓K-8教練機的技術也不是什么難事。
而殲10C呢,放眼整個藍星都是頂級的存在,配備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航電系統和大推力發動機,甚至使用了殲20的部分技術,因此各項技術和性能都是一流水準,是當之無愧的空中“四劍客”之一,盡管殲10C也已經成功出口巴基斯坦,可連巴方也沒有獲得技術轉讓的許可,可見,對這樣一款先進的機型,若是目前就允許技術轉讓,必然也會有技術外泄的風險,因此中方這回是不會答應的。
埃及若想進一步發展其航空工業,最合理的選擇是先從技術門檻較低的L-15高級教練機入手,逐步提升技術水平。L-15不僅是中國近年來研發的先進教練機,其技術難度和應用前景對于埃及來說較為適中。
另外,埃及還可以考慮引進“梟龍”戰斗機的生產線。雖然“梟龍”是一款輕型戰斗機,但其配備的現代化電子系統和多用途能力,完全能夠滿足埃及對高性價比戰斗機的需求,并且其技術轉讓難度較低,相較于殲-10CE來說,埃及更可能獲得“梟龍”的生產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