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 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在全球軍火貿易領域掀起波瀾。過去一年,全球前 100 大軍工企業軍火銷售總額累計突破 6300 億美元,中國軍火廠商出口總額創新高,強勢躋身世界主要軍火出口國之列,成為全球軍火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中國出口軍火總數達 1030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7500 億元,僅次于美國的 3170 億美元與歐洲的 1330 億美元,遠超俄羅斯的 255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中國軍火出口規模的顯著擴張,更標志著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格局中已占據關鍵地位。從名單構成分析,中國軍工企業貿易地位亦全面提升。全球前 20 大軍火商中,中國企業占據 6 席,僅次于美國的 9 席,而傳統軍貿大國俄羅斯受西方制裁沖擊,僅余 1 席,貿易額大幅下滑至 255 億美元。
回顧歷史,中國軍火出口曾以傳統飛機、坦克裝甲車輛、輕兵器等裝備為主,近年來則成功向雷達、無人武器、大飛機、潛艇等高精尖兵器領域轉型,生動展現了中國軍工企業的產業升級步伐與軍事工業的科技飛躍。這一轉型背后,是我國長期以來對軍事科技研發的大力投入與堅定決心,眾多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與創新精神在此得到充分體現。
珠海航展等一系列國際性軍工展覽會的成功舉辦,為中國軍火出口搭建了閃耀的舞臺。在 2024 年珠海航展上,殲 35A 隱身戰斗機、運油 20 大型加油機、九天重型無人機、殲 15T 艦載戰斗機、紅旗 19 防空系統、反隱身雷達系統等先進武器裝備驚艷亮相,吸引了全球買家的目光,成功促成累計 2900 億人民幣的展會合作協議成果,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展會與武器裝備的國際影響力。這些展會不僅是展示平臺,更是交流合作的橋梁,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在軍事技術與貿易領域的深度互動。
盡管中國秉持防御性國防策略,但在世界局勢日益復雜動蕩的當下,加強軍火出口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具有關鍵意義。通過幫助其他國家提升自衛能力,中國為地區安全穩定貢獻力量,同時也為自身出口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了多贏局面。
展望未來,中國軍工產品將繼續在全球防務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為鞏固地區局勢穩定、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隨著中國軍事科技的持續進步與軍工企業的不斷發展,相信中國軍火出口將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