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國產電車發展迅速,其中,銷量最大的并非純電車,而是混動車,而且有些混動車的油箱比油車還大。
這種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混動車既解決了用電通勤問題,又解決了旅程焦慮,受到了人們的青睞。特別是在高價國產車方面,采用發動機+電池+油箱的增程車成為主流。
雖然不少混動車的油箱比油車還大,很多增程車跑高速油耗比油車還大,但并不妨礙這些混動車享受新能源補貼,享受各類綠牌車優惠。
不過,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國產插電車和增程車是趁著政策東風崛起的,那么,當政策有變化時,這些混動車就面臨挑戰了。
首先是車檢。
今年油車車檢引入OBD,結果導致不少車輛無法過車檢,混動車同樣有發動機和汽車尾氣問題,油車要檢測的,混動車也要檢車。
而且由于這幾年國產新能源車主打智能化,各類電子設備比起傳統油車有增無減,各種配置是好看,但車檢的時候,就成了大麻煩,特別是這幾年南方某新能源大廠大量使用消費級芯片,而不是使用車規級芯片,各類電子元器件的壽命和可靠性只會更低。
OBD檢測如果還是按照現在的只要有一個故障燈就過不了,將來混動車上雷達、傳感器以及各類芯片越多,智能化配置越多,OBD檢測的通過率就越低。
混動車的尾氣檢測也是問題,自吸的發動機還好一些,渦輪增壓發動機會比較麻煩,特別是新勢力在內燃機上毫無積累,往往采用三流發動機,或者是國外老舊發動機,加上很多車主把增程車當電車開,發動機只是偶爾啟動,本身發動機技術就不行,加上工況也不好,這些發動機是未來車檢的一個隱患。
明年3月,電車的三電也要進行檢測,等于說混動車的燃油動力系統要檢測,電動力系統也要檢測,一輛車年檢是雙份。其中,最麻煩的是電池,因為電池衰減和鋰晶枝都是目前無解的技術問題,如果把控的嚴格,很多電車就必然要換電池,如果把控的松,那么電池檢測就沒意義,何況萬一發生剛剛過檢測的電車發生了自燃,到時候車主、車企、檢測站之間就是漫長的扯皮過程。
有人說,檢測不過可以享受車企終身質保,去4S免費換電池,事實上,所謂終身質保坑很多,條件非常苛刻,有的車企明確年公里數超過3萬,就失去質保,有的車企明確底盤有超過3mm深的劃痕,車主就失去終身質保......因而有網友調侃所謂終身質保,就是終身不保。事實上,車企在國內鼓吹終身質保,但在歐洲是不敢的,因為歐洲法規嚴格,所以只敢在歐洲搞8年質保。
即便運氣好換了電池,其實也是用從別的車上換下來的舊電池。由于電池包里每個電芯的充放電不是均勻的,幾年使用后,必然導致有的電芯好,有的電芯差,車企的做法是把回收的A車的舊電池包中差的電芯換掉,然后作為新電池給B車,同時回收B的舊電池,翻新一下給C,循環往復。
還有一個悖論,那就是新能源車只要不在4S維修,就失去質保,同時,車檢不過,就必須在指定的M站維修。這樣一來,想要復檢就必須在M站維修,于是就必然失去質保。
其次是養路費。
最近,網傳海南將對新能源車收取養路費,用北斗導航確定里程數,按里程數收取養路費。雖然現在公布的養路費收費標準未必會是將來實際的收費標準,但養路費要收是大勢所趨。畢竟新能源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接下來的滲透率會繼續增長,加上土地財政熄火后,地方財政不寬裕,必然要向電車收養路費填補養路費窟窿。
正所謂一箱油,半箱稅,城市建設稅、企業所得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遲早要加到電車上。這時候,混動車就非常麻煩了,油里已經交了稅費,如果再按里程數又交一次,等于是交兩份稅費,這對混動車非常不公平。
插電車和增程車具備油車和電車的優點,自然也具備兩者的缺點。
一旦政策變化,油電同權,并且車檢嚴格,混動車在壽命和全周期使用成本上將面臨巨大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