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建清
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的名字源于法國銀行史上三家重要銀行名字的組合。法國巴黎國民銀行的名字誕生于1966年7月1日,由當時法國國民工商銀行(Banque Nationale Pour le Commerce et l'Industrie)(簡稱BNCI)和法國巴黎國民貼現銀行(Comptoir National d'Escompte de Paris)(簡稱CNEP)合并組成并啟用此名。法國國民工商銀行的前身是1913年創建的國民商業銀行,1937年改名國民工商銀行。巴黎國民貼現銀行歷史更為悠久,其前身是1848年創建的巴黎貼現銀行,1889年改名巴黎國民貼現銀行。1999年3月9日,法國巴黎國民銀行對巴黎巴銀行發起收購成功。這兩個機構之間正式合并于2000年5月23日,使世界上又誕生了一個“金融巨無霸”。新銀行的中文名稱為法國巴黎銀行,英文名稱BNP-Paribas,直譯為巴黎國民·巴黎巴銀行。
最古老的法國商業銀行:巴黎貼現銀行
上方是一枚罕見的法國貼現銀行(Banque Nationale Pour le Commerce et l'Industrie)的古銀章,發行于1850年。直徑40毫米,重37克。銀章的刻模師是法國著名的藝術大師J.Cavelier F和L.Merley。此章為手工刻模的雕塑藝術珍品,由法國造幣廠發行。章的一面是法國女神搭肩倚立對視,其中一位手執蛇仗。周邊林林總總的船錨、列車、鐵錘、鐵砧、艾菲爾鐵塔,反映出當時迅速發展的法國工業和貿易經濟對金融的期盼。章的另一面周邊環繞有法蘭西共和國及巴黎貼現銀行的文字。帆船、鐵錘、鐵夾、茶壺和蛇杖表明了巴黎貼現銀行對法國工農業和貿易的金融支持,中間部分是巴黎貼現銀行創立期及機構、組織、分行開業及銀行展期等重要事件的時間記載。
19世紀上半葉,法蘭西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其作用在法國金融領域并非處于核心位置,私人銀行的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凌駕于法蘭西銀行之上,特別是羅斯柴爾德銀行。這一狀況直到1848年革命才有所改變。隨著革命的爆發,傳統的社會權力體系遭受更大程度的摧毀,新的權力分配格局迅速形成,在商業和金融領域也是如此。法國巴黎貼現銀行(Comptoir d'Escompte de Paris)誕生于法國經濟與金融危機和嚴重的政治動蕩期,1848年3月7日,法國第二共和國臨時政府財政部長路易斯·安東尼卡尼爾頁簽署法令,由著名的猶太銀行家埃米爾·佩雷爾和阿希爾·富爾德共同創建,阿希爾·富爾德此后還多次擔任過法國財政部長。巴黎貼現銀行的業務主要是為巴黎商人提供緊急流動性資金,以遏制巴黎商業組機構大規模破產的浪潮,并支持法國的制造業和貿易的發展。該行由法國地方政府支持而建立,銀行成立時資本2000萬法郎,其中三分之一來自投資股東,三分之二系法國政府和巴黎地方政府各半進行債券發行。臨時政府的秘書長安托萬洛朗(Antoine Laurent Pagnerre)成為該銀行的首任行長。1854年危機過后,巴黎貼現銀行在政府敦促下放棄半國有地位,轉型為一般的商業性股份制公司,但大大增加其資本和活動范圍。其業務內容也由為巴黎商業組織提供金融服務轉向對外貿易的金融服務。該行很早已專精于國際貿易融資,并于1860年率先建立國際銀行網絡。
上方是巴黎貼現銀行銅章,直徑60毫米。設計刻模師歐內斯特·波林(Ernest Paulin TASSET)。歐內斯特·波林(1839-1919)是著名雕塑家和幣章設計師。他師從著名雕塑家和幣章大師Eugène André Oudiné。1990年他在巴黎世博會獲銅獎。后擔任巴黎造幣廠首席雕刻師。除了巴黎貼現銀行以外,在法國各地也成立了76家地方性的貼現銀行,主要為外省地方商人提供各種商業票據的貼現服務。巴黎貼現銀行還成為在法殖民地和海外業務拓展的先驅者,1860年該行在上海開設了機構,連續多年在澳大利亞是唯一的外資銀行,也是印度的領先銀行之一,在倫敦和布魯塞爾也有大量業務。巴黎貼現銀行在銅投機和羊毛貿易領域非常活躍,時任銀行行長鄧費爾·羅什羅(Denfert Rochereau)還企圖壟斷世界銅市場。不幸的是,至1888年,銀行因過度投機和擴張導致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嚴重失衡、資不抵債,鄧費爾·羅什羅選擇了自殺謝罪,一命嗚呼。法蘭西銀行和法國其他銀行對巴黎貼現銀行伸出了援手,法蘭西銀行還組織了一個辛迪加及1.4億法郎來援助該行。當時的法國財政部長魯維說,如果巴黎貼現銀行倒閉了,整個法國銀行業體系可能會被摧毀。巴黎貼現銀行從此走出了困境,洗心革面,試圖以新的面貌出現。1889年該銀行將行名中增加了“國民”兩字,改稱巴黎國民貼現銀行,并很快恢復了健康。雖然它保持了海外利益,但開始關注法國本土業務,到1920年,它在法國開設了223個分支的機構。同時,它也更謹慎擴張,因此躲過了幾次大蕭條和二戰的劫難。
巴黎貼現銀行銀章,重17克。章上文字:(根據)1848年三月七日法令(成立) 。
作為法國政府的二戰后恢復計劃的一部分,以及1946年1月1日生效的銀行國有化法令,法國中央銀行——法蘭西銀行和四個主要存款銀行,包括巴黎國民貼現銀行(CNEP),本文另一主人公——法國國民工商銀行(BNCI),還有里昂信貸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被國有化。政府實行了信貸的控制,銀行的股份被轉移到政府,政府控制了所有權。銀行原董事局被解散,在每家銀行任命12名新董事。但國有化的銀行人員保持不變,人事和行政擁有自主權。國有化沒有影響巴黎貼現銀行在法國金融系統的核心地位和穩健成長,不過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巴黎國民貼現銀行仍是法國國有銀行中最小的一家。
孿生兄弟的兒子:法國國民工商銀行
1932年前法國國民信貸銀行老明信片
在1848年法國巴黎貼現銀行成立的同時,出于同一目的,法國還由多名紡織及制造業企業家推動成立了一家孿生銀行——米盧斯貼現銀行(Comptoir d'Escompte de Mulhouse)。1870年德國戰勝法國,吞并了阿爾薩斯·摩澤爾省。米盧斯貼現銀行發覺自己在處于一個困難的境地,它的總部在德國占領的阿爾薩斯,但業務卻在法國巴黎。隨著政治緊張局勢上升,銀行的管理層決定將銀行分成兩部分,結合法國的分支機構與一家投資銀行弗蘭·西德斯工商銀行(Banque Fran?se pour le Commerce et l'lndustrie),于1913年6月25日共同發起成立了法國國民工商銀行前身——法國國民信貸銀行(Banque Nationale de Crédit)。
法國國民信貸銀行通過購并一些小銀行和機構擴張迅速成長,一戰后成為了法國第四大銀行。1920年后它與股東銀行弗蘭·西德斯工商銀行合并。但此后因批發業務大量涉及工業長期貸款導致銀行巨大風險,銀行董事長安德烈文森特在銀行進行自己集團內的大量關聯借款,1930年的金融危機使安德烈文森特的公司無法及時還款,造成社會恐慌。安德烈文森特被迫辭職。1931年,國民信貸銀行失去了四分之三的存款,一年之內股票價格從1400多法郎驟跌至50法郎一股。國民信貸銀行幾乎成為了銀行不謹慎行為和全球大蕭條的犧牲品。最終法國財政部給予該行的客戶存款擔保,避免了擠兌的發生。1932年4月,在一些大銀行的幫助下,法國國民信貸銀行清算重組并改名為法國國民工商銀行,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18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法國中小銀行和地區銀行,而法國國民工商銀行卻逆勢崛起。如上所述。銀行國有化法令頒布后,1946年該行作為法國四大存款銀行被國有化,但其國際化步伐沒有停止,至50年代它在倫敦、馬達加斯加、西印度群島,乃至拉丁美洲和非洲都有了分支機構。以非洲為根據地所建立的國際網絡而聞名于世。1947年法國國民工商銀行將其倫敦分行改為合資子公司,改名為英法銀行(British and French Bank)。
法國巴黎國民銀行的誕生
1996年10月6日法國巴黎國民銀行與德國德累斯頓銀行建立戰略聯盟關系。為此發行了這枚大銅章。當時的聯盟提出共同為客戶提供服務,甚至設想以合并為終點的可能性,但最終成為泡影。此章重149克,直徑54毫米。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由于信貸緊縮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需要,法國政府開始考慮金融機構的合并問題。這是導致巴黎國民貼現銀行和法國國民工商銀行合并的外部環境。1966年,新的銀行法國巴黎國民銀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誕生了,新銀行的首任行長是亨利·比朱特(Henry Bizot)。新銀行的合并卓有成效,巴黎國民貼現銀行的法國業務和法國國民工商銀行的海外業務優勢得以互補,法國國民貼現銀行國際化程度高,合并時與法國國民工商銀行在法國的1000多個機構和海外30個國外子公司,構成了規模巨大的國內外網絡。一些機構得以整合,如英法銀行的機構和巴黎貼現銀行倫敦分行進行了整合。客戶有了更多賬戶和產品選項,巴黎國民銀行通過其子公司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海外子公司Intercomi參與了對墨西哥的地鐵項目。法國巴黎國民銀行還聯系四家主要的歐洲銀行建立一個金融組織“東北歐洲興業金融公司”(Societé Financière Europé-ne),為促進企業國際化發展提供金融和智力支持。為重返投行領域,它成立了投資銀行Banexi。
法國巴黎國民銀行在國際上十分活躍,1968年它成為歐洲貨幣組織的最早成員,70年代在海外大量開設分支機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市西部銀行(Bank of west)被收購納入囊中。因此,60年代中期開始的法國國內貨幣緊縮和信貸控制政策,對海外業務強大的法國巴黎國民銀行的影響非常有限,相反法國海外貿易的蓬勃發展給其帶來了巨大商機。當法國巴黎國民銀行在海外機構業務羽翼漸豐之時,其他銀行因國內的貨幣緊縮政策也想走出去尋找新的藍海,不幸的是它們的申請大都被監管當局拒絕了。在此期間,為應對資本和盈利壓力,巴黎國民銀行的投行業務也得到了大的發展,它關注大量中小企業的購并業務,并抓住了1986年法國保守黨政府提出國有企業私有化計劃帶來的大量購并機會。1987年法律允許商業銀行購買投資銀行后,巴黎國民銀行即購買了巴黎證券經紀公司(Du Bouzet stockbrokerage firm)的54%股份,購買了英國券商(Ark Securities Company),從而進入了英國和中東投行和基金市場。其投資銀行子公司在巴黎證交所上市。它還購買了美國化學銀行在英國的抵押貸款公司,保險子公司(Natiovie life insurance)已經是法國主要的保險公司,加之它與當時法國最大的聯合保險集團(Union des Assurance de Paris)結成戰略聯盟,使巴黎國民銀行在銀行國際化、綜合化經營方面占領先優勢,成為歐洲的前列銀行。上世紀90年代巴黎國民銀行的私人銀行大肆發展,收購了香港投行百富勤公司,在中國IPO市場干得風生水起。同時,還收購了英國保誠保險在澳大利亞的股票經紀公司。1993年10月巴黎國民銀行成功地實現了私有化,增強了其資本實力。為了鞏固其歐洲大銀行的地位,巴黎國民銀行轉頭開始尋求在法國國內的更大收購。
驚心動魄的并購之戰
這是1922年巴黎巴銀行成立50周年(1872-1922)時發行的大銅章。發行至今已有九十個春秋了。銅章重162克,直徑73毫米。銅章的設計及刻模師為法國著名藝術家亨利·諾克(Henry Nocq,1868-1944)。章的一面顯示女神坐在塞納河邊,翹望著巴黎城,身邊為巴黎巴銀行的徽志和傾倒著錢幣的豐饒角;另一面是象征著工農業和貿易的帆船、谷物、水果等,雄鷹展拉著帷幕中,刻有從1877年至1915年七任行長、副行長的姓名。此銅章美輪美奐,技藝精湛令人贊嘆。
巴黎荷蘭銀行是1872年1月27日在巴黎成立的銀行。銀行的前身,還可以追溯到1920年路易斯·拉斐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立的以他名字命名的私人銀行。他的哥哥喬納森·路易斯分別于1827年、1936年在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設立了分行。路易斯·拉斐爾娶了當時德國著名的銀行家Hayum-Salomon Goldschmidt的女兒為妻,1846年在巴黎建立了以翁婿兩人聯名的比斯喬弗西·高特施密特銀行(Bischoffsheim-Goldschmidt bank),1860年在英國倫敦開設了分行。1863年該銀行購并同樣發跡于阿姆斯特丹的巴黎巴信貸與儲蓄銀行(Banque de Creditet de Depot des Pays-Bas),1869年路易斯·拉斐爾聯合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些銀行家,在其銀行的基礎上創立了巴黎銀行(Banque de Paris),總部設在巴黎歌劇院附近。此為巴黎荷蘭銀行的前身。
羅斯柴爾德家族曾對巴黎巴銀行有極大的影響和控制力。巴黎巴銀行也成為法國經濟金融界的一支重要力量。1931年時巴黎巴銀行一共持有法國357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在120家公司中控制著180個董事的席位。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發展成法國及西歐最大的銀行之一。1968年,機構進行改組,巴黎荷蘭銀行隸屬巴黎荷蘭金融公司,后者控制其5億法郎資本的87.5%。雖然,由于巴黎荷蘭銀行的規模還不夠大,它幸運地沒有被卷入1945年的法國銀行業的國有化浪潮,并將銀行朝投資銀行方向發展。但巴黎巴銀行還是在1982年2月被國有化。1983年銀行采用新行名巴黎巴金融公司和巴黎巴銀行(Compagnie Financière de Paribas, Banque Paribas),原因是“巴黎巴”一個世紀以來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報地址了。國有化四年后的1986年7月,巴黎巴銀行成功實現私有化,這一年該行在國內外共設有1230個分支機構。1993年資產總額為2039.41億美元,在世界1000家大銀行位次中排列第18位。巴黎巴銀行控制的金融機構有巴黎荷蘭銀行、巴黎荷蘭國際公司等三家持股子公司,還有巴黎荷蘭金融和工業參股信托公司、北方信貸銀行等。1998年實現了Compagnie Bancaire banque的購并 ,由于其原是一家實業銀行,在投資銀行及各種信貸方面較有經驗,與工業界關系密切,在電氣、石油、鋼鐵、機械制造、化學與工業部門中有很大勢力,控制著法國石油公司、湯姆遜—布郎特公司等。在荷蘭、比利時、瑞士及中東、西非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量投資,并與聯邦德國一些大銀行和工業壟斷組織保持密切聯系。它在法國海外債務融資、項目貸款和出口信貸和金融即商品市場方面也十分擅長。
巴黎巴銀行早期八邊型銀章,重16克,直徑32毫米, 銀章一面為巴黎巴銀行徽志。 另一面為巴黎巴銀行行名 設計刻模師斯特恩(STERN GRAVEUR)
法國總統雅克·密特朗在任期間,提倡將法國的國有金融機構私有化,從那時起的10多年期間,法國的金融機構數量幾乎砍掉了一半。法國各大型銀行成功地把握住這場稍瞬即逝的廝殺機會。上世紀90年代末,法國銀行界掀起大型銀行購并的熱潮。1996年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兼并了東方匯理銀行;1997年法國興業銀行兼并了法國北方信貸銀行;1998年法國人民銀行兼并了法國國民信貸銀行。而購并更大的獵物-法國興業銀行一直是巴黎國民銀行的夢想,法國興業銀行是一家以商業銀行業務見長的私有化商業銀行,當時資產4475億美元,資本125億美元,為法國第三大銀行。不過由于法國興業銀行規模巨大、缺乏被吞食的意愿,也成為最難達成的購并目標。巴黎國民銀行一直在等待著機會,準備著開展一場血腥的并購大戰。沒想到它覬覦的目標,卻與別人偷情了。
巴黎巴銀行是法國最主要的投資銀行,當時資產3093億美元,資本99億美元,位居法國第六大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與巴黎巴銀行銀行為了取長補短,爭取更大優勢,于l999年2月3日宣布兩行將以換股方式進行友好合并,計劃成立法國興巴銀行集團。如果這場婚姻成功,該集團將成為法國最大的商業銀行。按資產當時排列在國有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之后,作為法國的第二大銀行,也是法國最大的私有化銀行——巴黎國民銀行,作為資產總值為3790億美元,資本為128億美元的巨無霸銀行。它怎會讓垂涎已久購并對象,也是它的競爭對手好事成雙,超過自身?
1972年法國巴黎巴銀行成立100周年(1872年-1972年)時發行的大銅章,直徑72mm,193克。圖左是巴黎巴銀行總部大樓——橘園的內庭,位于巴黎昂坦街,現為法國巴黎銀行總部。圖右是巴黎巴銀行的行名、徽記和成立年份。在橘園的內庭房間內,珍藏著拿破侖和約瑟芬的結婚證書。已33歲的約瑟芬特意在證書上把自己的年齡改小5歲,而拿破侖則紳士地把自己的年齡夸大了1歲。不過律師為忠于職守, 還是在結婚證書的反面寫上了新娘的真實年齡。
于是,巴黎國民銀行妒心大發、毫不示弱,硬要拆散鴛鴦。它于同年3月提出要以更高的價格換取巴黎巴銀行的股票,同時收購興業銀行。該計劃很快獲得了法國金融市場委員會的通過。為了抵抗第三者的介入,法國興業銀行兩次提高與巴黎巴換股的價格,但每次巴黎國民銀行都以更高的價格跟上。經過6個多月的激烈競爭,巴黎國民銀行最終收購了巴黎巴銀行65.1%的股權,同時收購了興業銀行36.8%的股權。在當時的法國,惡意收購是比較罕見的,何況還是超過300億歐元的投標額,這場世紀并購大戰也成為了全球媒體大戰。在1997年末,法國的銀行總數為587家,其中大型銀行8家,但沒有一家能躋身世界超級銀行之列。因此巴黎國民銀行針對此提出的蠱惑人心的民族主義口號:“給法國一個具有強大國內基礎的歐洲大型銀行集團”。
巴黎國民銀行銀行雖想攬入兩家巨型銀行,成為全球首家資產超萬億美元,超美趕英的地球金融巨鱷,但遺憾于所購入的興業銀行股份未達半數,根據法國政府的有關規定,其所持股份只得重新返還市場,收購興業銀行夢想隨之落空。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巴黎國民銀行還是成功收購了巴黎巴銀行,由此興巴銀行集團的夢想破滅。2000年5月,巴黎國民銀行與巴黎巴銀行正式合并,合并后的銀行名稱丟掉了“國民”,銀行的中文名稱為法國巴黎銀行。購并后兩個銀行各自鮮明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文化沖突,形成了整合的最大難題。新合并后的集團是法國最大的銀行,歐元區銀行排名第二。新銀行在85個國家經營,有15.51萬雇員。法國巴黎銀行確立的戰略是突出發展在法國國內的中小企業和個人金融業務,在全球為客戶提供投資銀行、服務企業、金融機構、私人銀行的服務。并購也極大地提高了法國銀行業的集中度,1990年法國五大銀行的總資產占法國銀行業總資產的42.2%,至1999年提高到79%以上。
持續的并購——“大而不能倒”
1851年建成的巴黎前法國國民貼現銀行大樓,現法國巴黎銀行大樓
成為歐洲金融巨頭的法國巴黎銀行此后又進行了一系列的購并。2001年5月法國巴黎銀行的收購了1874年成立的美國西部銀行(BancWest)的剩余股份,使其成為100%控股子公司。2005年,法國巴黎銀行宣布通過其子公司收購美國銀行商業聯邦公司和美國加州銀行,后者是加州第四大零售銀行。2002年法國巴黎銀行又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進行當地銀行收購。2005年和2010年連續收購了1927年成立的土耳其經濟銀行(Türk Ekonomi Bankas?)。2006年購并了意大利第6大銀行——意大利國民勞工銀行48%的股份(見下方銅章),宣布還要進一步收購剩余股份,收購總金額達90億歐元。這家銀行成立于1913年,最初為信貸合作社,1929年改名為國民勞動銀行。收購時意大利的網絡654家,員工達1.7萬人。2008年10月6日法國巴黎銀行斥資145億歐元從比利時政府手中收購富通銀行(Fortis Bank)75%的股份﹐比利時政府將繼續持有余下的25%權益,并購入富通旗下比利時保險資產10%權益,同時法國巴黎銀行從盧森堡政府手中收購富通銀行盧森堡16%的股份﹐從而使其控股權提高至67%。此外,富通銀行在法國巴黎銀行融資擔保下,出價13.75億歐元從富通集團手中買入富通比利時保險公司25%的股份。收購給巴黎銀行帶來了包括2390億歐元客戶存款,資產規模急劇擴大,并帶來包括比利時分行逾1000家,還有富通在波蘭、土耳其及法國的零售網絡。由此,法國巴黎銀行六個經營領域更加清晰:包括私人銀行、資產管理、網上經紀和儲蓄、證券服務房地產和保險業務,在全球擁有7000家分支機構。
意大利國民勞工銀行銅章,重208克,直徑80毫米
法國巴黎銀行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了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然而在歐洲主權債務的波及下,意大利開始搖搖欲墜了,更成問題的是意大利發生危機動搖了人們的信心,法國1.7萬億歐元債務和意大利1.9萬億歐元債務也相差不遠,歐洲社會擔心意大利可能“接棒”希臘。而人們在意大利銀行的背后看到了隱隱約約的法國銀行身影。(后記:意大利銀行業危機蔓延,受意大利國民勞動銀行商譽減值影響,法國巴黎銀行2015年第四季度的凈收益同比暴跌52%)。
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外灘29號,是外灘萬國建筑群中唯一一幢由法國人出資建造的大樓,大樓總高21.6米,平均層高達7米以上。
1848年巴黎貼現銀行成立不久,就將目光投向了號稱“東方巴黎”的上海。清咸豐十年(1860年10月),巴黎貼現銀行在上海設立代理處,代理中法貿易的匯票、兌現等業務,同時也接受法租界公董局委托,代理發行法租界市政建設債券,代理清朝政府向法國戰爭賠款事宜。1875 年后,法國政府為拓展和加強對法屬印度支那的貿易和經濟控制,由巴黎荷蘭銀行、巴黎貼現銀行、法國社會實業銀行、巴黎商業銀行等聯合組建成立了東方匯理銀行, 前兩家銀行后來構成了法國巴黎銀行主要部分。1899年,東方匯理銀行又把分行開到了上海,開始了在上海長達50余年的經營歷史。
在東方匯理銀行進入上海之前,其主要股東之一的巴黎貼現銀行已從英國規矩會拜經堂手中買下了外灘29號的房地產。法國貼現銀行同時也是華俄道勝銀行的主要股東之一,成立之初的華俄道勝銀行就在此設址開業。1907年,華俄道勝銀行購得外灘15號原顛地洋行房產后,離開這里,外灘29號又成為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上海分行的行址。1911年,東方匯理銀行將舊房拆除重建新樓,1914年建成投入使用。新樓由通和洋行設計,華商懷盛營造廠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樓帶有法國情調的巴洛克式建筑風格,建筑外墻用長方形石塊疊砌,勾勒出平整的線條,顯得勻稱與厚實。一樓中間為高大拱門,門楣飾以巨石刻成的一方渦漩圖案;二、三樓貫以愛奧尼克立柱,使門窗與墻面的比例均衡;二樓窗外有廊式陽臺。整個墻面的窗框設計不盡相同,使均衡的立面透出一絲“寓動于靜”的藝術效果。大樓頂部出檐較深,檐口飾以精致花紋,大樓內部地面與墻面都用大理石輔砌。營業大廳采用玻璃天棚,有很好的采光效果。解放后,東方匯理銀行停業,1956年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改名東方大樓,長期為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使用。后通過置換,歸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才10年短暫歷史的上海巴黎國際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of paris & shanghai, 簡稱IBPS)留下的琺瑯銅質小鐘。
1980年巴黎國民銀行作為第一家歐洲金融機構在北京開設了代表處。1992年11月9日,法國巴黎國民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共同出資6000萬美元在上海設立了合資銀行——上海巴黎國際銀行 ,雙方各占一半股份。1993年10月28日該合資銀行正式對外營業。當時除中國銀行外,中國其他銀行海外機構很少,因此與外國銀行合資辦銀行成為選項。通過加強與外國銀行的合作,學習它們先進的管理和技術經驗及培訓人才。上世紀90年代左右中國一共有7家合資銀行,工商銀行就占有4家。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逐步開放,合資銀行就沒有什么優勢可言了,其歷史性任務已經完成。2003年11月法國巴黎銀行溢價收購中國工商銀行原在上海巴黎國際銀行中的股權,合資雙方友好地分手了。法方將上海巴黎國際銀行更名為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開始獨自行走中國。文中提及法國巴黎銀行收購了富通金融集團,早在2003年中國工商銀行就收購了富通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華比富通銀行的全部機構和資產,并將其整合納入工商銀行(亞洲)。華比富通銀行(Fortis Bank Asia HK n.v-s.a.)注冊地在比利時,但99%的業務在香港。華比銀行建立于1902年,可謂“百年老店”,早在1902年就在上海開了第一家辦事處,1935年在香港開設了第一家分行。早期以華比銀行名義在中國發行鈔票。2000年5月,華比銀行被富通銀行收購,并將其與Meespierson合并成立華比富通銀行。華比富通銀行在香港有著很好的客戶和業務基礎,擁有22家分行和5家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總資產285億港幣,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歐資銀行之一。工商銀行收購價格十分合理,包括換股,實際總支付25.3億港幣,購并后并整合后使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的業務和盈利上了一個重要臺階。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法國安盛保險集團是法國巴黎銀行大股東之一,2011年這家銀行又與中國工商銀行合資成立合資保險公司——工銀安盛保險公司。世界就是這么小!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