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最近日劇《住宅區的兩人》小范圍的火出圈,兩位50+的中年單身女性,自小是發小,后來又住在同一個小區,在生活中互相關心,彼此幫助,有點抱團養老的意思,非常治愈。
追劇的時候讓我不由得想到曾看到的一個統計數據, 最近兩年中國的單身人口數量已達到2.39億,按照這個趨勢推測,今年年底有可能突破3億,中國即將進入“超單身時代”。這其中,必然有相當一部分是女性。
我們所關注的是,經歷著全面城市化浪潮的70、80后的單身女性,現在也已步入中年,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養老問題,那么她們是如何考量和構畫自己的未來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我們邀請到三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女性進行采訪,以下是她們對于單身中女養老的思考。
撰文 | 小夜
編輯|晨仔
Shang
70后,博士,大學教師,畫廊主理人
單身女性如何養老,類似這樣的話題在眼下真的很火,我曾在網上po過一篇“52歲未婚未育,真的很慘嗎!!”的帖子,閱讀量達到了五萬,我自己也蠻驚訝的。
我是臺灣人,來上海定居已經11年,目前在福建省的一所大學教書也快9年了。此外,我在臺灣還開了一家畫廊,在日本和家人一同經營著一間民宿。平時,我的生活模式是在上海居住,有課時就飛去福建,偶爾回臺灣探親。
●上海家里一角。
其實,臺灣規定的退休年齡是65歲,所以我最開始聽說大陸女性50歲退休時,還挺吃驚的。
關于養老的想法我也是最近十年才有的。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了長大不想結婚的意識。讀大學本科時,我的老師是一位單身女作家,可能也是受到一些影響吧,我那時就確定了以后不會進入婚姻的想法。
● 不婚不育,這是我選擇的生活。
●做畫廊主理人也是我喜歡的工作。
年輕時我很文藝,會覺得一個人生活,為什么會需要很多錢,也從來不考慮未來會怎樣,然后賺到錢就去旅行或者享受生活。
●人生就是在路上。
不過,我40歲時在臺灣高雄買了第一套房子,還是家人看我一直存不下錢,說服我買的——我很小時父親就不在了,我和媽媽與姐姐一同生活,她們都是很有理財頭腦的人,我的很多投資意識也是受她們啟發的。
●看展是工作,也是愛好。
在我47歲時,有一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一個單身的閨蜜生了重病,她曾經做到了外企中高層,但是她以前講究享受生活,很會花錢,所以看病時都沒有存款,讓人看了很難過。
這讓我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在這以后,我開始把一部分收入存起來。2021年,還是在高雄,我又貸款買了第二套房子,并把它租出去了——還貸也算是強制存錢吧。
還有,我很早就開始買商業保險。也是因為臺灣人一直都挺看重商業保險的。20歲時,身邊朋友在做保險,我就跟著買了一些,所以在這一塊我是不擔心的。
●居家時光,自己動手做梅酒。
現在我也會和我的學生說這些概念,有的年輕人會攢幾個月的錢,就為了買一個奢侈品包包,我是覺得可以把錢留下來投資自己,學一些技能或者去進行體驗。背名牌包就是純粹為了享受,但是很多時候它是超出了你現有的能力范圍。
●我有許多朋友和酒友,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經常自己會動手做一些喜歡的食物。
現在的人在40歲也可以很年輕,所以在40歲也可以、也有能力享受生活,不一定要在20歲做這些事。我覺得50歲才是人生中盤,60歲以后才是老年,70歲人生還可以重新開始。
我也曾有過年齡焦慮,像是在快30歲時,我會覺得好像應該要做一些什么人生計劃而感覺不安,但是過了40歲,好像一切焦慮都化解掉了。
●喜歡學習做手工藝,很解壓。
我在41歲把臺灣大學老師的工作辦了停薪留職,媽媽很驚訝,但還是說“你喜歡就好”。那年我來到東華大學學服裝設計,坐我邊上的男生本科剛畢業,知道我的年紀驚呆了,可是在臺灣,女生40歲還是可以活得像小公主一樣。
●在上海的話會經常和朋友約咖啡,聊天。
我也沒有想過老了該怎么辦,到時應該更可以隨心所欲了吧(笑),想要住在哪個城市,就住在哪個城市。老到走不動了怎么辦?車到山前必有路。我有八個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半沒進入婚姻,也有離婚的,或許也許到時有可以一起養老的。
●在上海時會邀請朋友來家里做客。
不過有一次去看我的導師,有點感慨,她已經90歲了,大師級人物,也還是要有人攙扶她才能行動,不像我媽媽,90歲了還可以自己行動。所以我也會注意保養好身體,希望到那個時候還能像我媽媽一樣自己照顧自己。
我不怕外表上的衰老,也不會去做醫美。我覺得是有可以讓自己保持年輕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學習,接下來我還是想學一些新東西,比如想讀藝術管理,計劃先拿個碩士吧。
●讀書和學習是生活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也是,年齡對于我而言,只是個數字。我很幸運,我做的事情是自己想做的,家里人也理解我不結婚,支持我的選擇。我想工作到一百歲,當然,這里的“工作”不是指上班哦。
●居家辦公的時刻也很好。
所以,我的五十歲人生心得就是:女性一定要經濟獨立,要有話語權,不用和別人比,適合自己就好。還有就是趁早理財,趁早買保險,不要指望退休金——不僅是對于單身女性,這些經驗我覺得對所有女性都有用。
莉莉安
75后,外企職員
最近看了《住宅區的兩人》,非常喜歡,片中展現的就是我向往中的老年生活,我也把它推薦給了很多身邊的朋友。
●《住宅區的兩人》是今年最愛的日劇,向往里面的初老生活。
我年輕時沒有養老的概念,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最開始有這方面的規劃,還是在35歲左右,父母跟我說不要亂花錢了,所以2014年我努力了一把買了房子,不大,但一個人住剛剛好。
2016年有朋友搬到香港工作,是做保險,我就很自然地跟著買了一份重疾險,當時就是想有個基本保障。保額還可以,折合成人民幣有七位數,明年就能把保費交完了。
不過,我在40歲的時候,人生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2019年,我裸辭了,旅行了一整年。沒想到第二年就遇上了疫情,又找了一整年的工作,當我在2021年就職上岸后,積蓄也幾乎都花光了。
●旅游始終是我的重要樂趣所在。
所以在42歲的時候,我又從零開始了,這時心態和30幾歲的時候相比也有了很大改變,開始有危機意識了,覺得要計劃一下將來,不只是養老,包括55歲(當時國內女性最晚退休年齡)之前萬一又沒有工作了,該怎么辦。
所以那時給自己定下了第一個小目標,就是儲備好當下到55歲的所需資金,計劃在上班這幾年好好打基礎。同時,作為退休金的補充,我還買了一份國內的商業養老年金,差不多要交十年的樣子,到60歲每個月可以領5千或者每年領6萬。
不過工作上,和裸辭前相比,重心也發生變化,向上再進一步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今年開始不像去年那么忙了,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除了給自己設計了一間書房,還喜歡上了去杭州,總之,最近兩年開始,更在意精神上的享受。
●看展也是一大愛好。
所以現在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會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告別“虛假繁榮”,但是也會為精神需求買單,這些會是將來比較大的開銷。
●杭州是我的精神家園,幾乎每一兩個周末必去一次。
婚姻和家庭,如果有緣分,也可以考慮。雖然我也習慣了單身狀態,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總之,萬事有利有弊。
說到“退休”,身邊有一些朋友是FIRE(財務自由、提前退休)的狀態,有條件的話,我覺得可能會想FIRE,但是還沒想好要做什么,所以還是先工作。
退休不意味著“變老”,我覺得65歲以后才算初老,70到80歲才是真正變老。我理想的老年生活是希望父母健在,身邊有好閨蜜好朋友陪伴,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目前還在探索中)。
●身邊有一大群好友,周末總是有好酒,有好朋友。
如果和朋友抱團養老,實現難度會比較大。以前有朋友說,以后一塊兒去山清水秀的地方養老,但是我喜歡上海,我覺得比純鄉村生活要享受。
不過,心理上的“衰老”,可能還是要注意一下的。我現在45歲,能感覺到自己生理的一些變化,比如白頭發,容易覺得疲倦,精神狀態和前兩年比差很多,也不是焦慮,但是會有些傷感。
●前不久去山西看古建,特別感動。
當然,春夏秋冬,四季流轉,花會凋謝,不能挽留,這些都是正常的。我會注意的是,在能量低的時候,不要消耗自己,可以多去自然之間,或者從藝術和閱讀等美好的事物之中,吸收能量,會有精神煥發的感覺,也能令心靈保持在一種年輕的狀態。
現在,我每個階段都想學一些新的東西,明年想學一種運動,還想讀個什么專業,這些也會抵消掉精神上感覺到的衰老。
●雖然對變老也有恐懼,但就像日落日升總有規律,每個階段都能看到同樣美麗的風景。
所以我覺得,要想規劃一個有質量的老年生活,首先就是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搞好,第二要保證一個比較充足的資金。對中年單女來說,還要交幾個知心的朋友,以及尋找到一些愛好或者精神支柱,這也是我現在的生活準則。
影子
80后,自由職業者
我最近也在補《住宅區的兩人》這部劇,確實很好看,不過回到現實就會發現這么做還是非常難的。所以說,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理想去努力,除此之外,也應該有自己的一些準備與安排。
在38、9歲的時候我會覺得養老是很久以后的事,但一旦進入40歲,你就會發現50歲好像突然變得離自己很近很近,根本無法逃避。
●貓對于單身人士來說真的是很好的陪伴,但是目前我很難承諾十幾年如一日去照顧它,只能隨手擼貓過癮。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對我影響很大。一位70后單女朋友,突然生病做了大手術。幸好她有兄弟姐妹,輪流飛來上海照顧她,所以她恢復得也挺不錯。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條件。就像我吧,不僅是單身中女,還是自由職業者,更是非土著獨生子女,可以說所有的buff都疊滿了……所以每次探望朋友回來,我都在想,萬一是我該怎么辦?
所以,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在我心中急速上升到第一位。主要是每年定時認真體檢,還有不舒服就及時就醫。最近兩年還檢查出了輕度脂肪肝,所以現在我都是低油低鹽低糖飲食,幾乎不叫外賣了,飲料也從奶茶、咖啡換成了茶和白開水,每天還堅持運動一小時。
●喜歡在綠色植物多的地方生活,也想擁有一個這樣的小院子。
我還是很怕衰老的,很怕50歲的到來,很怕我臉上有皺紋,所以注意飲食,也是希望能保持在一個相對年輕的狀態(不過還是懶惰了,不會像40歲以前天天稱體重)。
萬一以后生病需要較長期間陪護的話,我是這樣想的,第一種方案是付出高于市場平均價的酬勞,請有空閑的親友幫忙照顧;第二種方案是,如果是非疑難病癥的話,我可以回到老家省會的三甲醫院治療,也便于有人照料。
總之,做好這樣的心里準備后,我感覺在思想上輕松了很多。當然,以上說的只是特殊情況。做好養老計劃,更多還是看平時的積累。
在當下的環境下,經濟情況變得很不穩定,對于自由職業者真的是很大的考驗。實際上,今年很多自由職業者都扛不住了,回去上班了。
●疫情之后,開始嘗試一個人旅行,感覺也不錯。
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可能也會去上班吧。目前我是自己在交社保,壓力肯定是有的,但還是在堅持。另外,前幾年在媽媽的強烈建議下,我買了一份重疾險,目前也在每年繳費中,保額不多但是可以應急。
資金儲備方面,作為自由職業者很難像上班族每個月固定存一筆錢,我也不搞別的投資或理財,只做定存。我知道這個很老土,但是安心,而且也從來沒掉入過什么理財陷阱。
前幾年在利率還比較高的時候,我在地方銀行存了一些長期定存,現在我就每年年初把利息取出來,加上手頭的存余再存一次,就相當于每年都有固定存款。
●旅行到陌生城市,我會考察一下居住環境,衡量是不是可以移居養老。
如果人老了,錢還沒攢夠,那我還有最后一條退路——我很早時在上海買了個小房子,可以租出去,住到郊區或低消費城市,用房租的價差來補貼生活費。
我理想的退休(或者說不工作)年齡,應該是50~55歲之間,我覺得至少55歲可以不要為賺錢而工作了,但是現在延退了,有點難說。
我曾設定“退休之后,每天可以喝一杯咖啡”作為老年生活標準,不過現在咖啡也便宜了,加上考慮到精神生活需求,我就改成“每天可以喝一杯咖啡,每周看一場演出”作為努力目標,也比較容易實現。
●最近幾年來,開始能欣賞國畫了,也會看一些相關的展覽。
●有時間的話,也會考慮學畫國畫,是一種美的享受。
所以我也希望現在能再拼搏一下下,40歲出頭好像還應該發揮或實現一下個人價值。還有,如果以后能有個類似生活搭子一樣的伴侶,彼此獨立又能互相照應,我感覺也挺好的,不過這個還是看運氣。
作為單身人士,我覺得養老這件事還是要更多的靠自己,外部力量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所以,努力工作,過好現在的生活,不生病,不焦慮,就是我眼下最大的追求。
本文作者:小夜,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本文配圖均來源于受訪人提供,版權屬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的可能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