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4日通過評審,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人民日報12月5日)
下下下下下下下下周二就是除夕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最深厚的傳統,“拿到薪酬,回家過年”是當前中國數億農民工最迫切的期待。12月2日,江西省委書記尹弘在南昌市人民來訪接待中心下訪接訪中,認真傾聽農民工代表反映在南昌市西湖區某樓盤項目務工工資被拖欠問題后,當即要求省、市人社部門和西湖區督促施工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切實履行法律責任和合同義務,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農民工工資,確保年內把拖欠的農民工工資發放到位。
農民工薪酬能否及時拿到手,關系到勞動者的權利與尊嚴,關系到億萬家庭的幸福感、安全感、滿足感,關系到公平正義,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出門打工拼搏的農民工基本都是家庭的頂梁柱,老年父母等錢看病買藥,妻子等錢料理家用打理年貨,孩子等錢繳納學雜費伙食費。事非經過不知難,但可設身處地想想,農民工拿不到薪酬對于整個家庭來說影響多么大。現在“年關”漸近,各級領導要深入基層下訪接訪,傾聽民眾之心聲,了解群眾之急難,出硬招,求實效,切切實實維護農民工的薪酬權益。
勞有所得是國家法律賦予勞動者包括農民工的基本權利。憲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無不賦予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12月4日是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當前全國正在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宣傳憲法、學習憲法,就要尊崇憲法、遵守憲法。拖欠農民工薪酬,使勞動者勞有所得難以兌現,無疑是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通過“憲法宣傳周”活動,要大力弘揚憲法精神,要維護憲法至高無上的權威,要聯系社會實際運用憲法精神扭轉拖欠薪酬困境,把拖欠農民工薪酬事項提升到法律層次果斷加以解決。
拖欠農民工薪酬之“頑疾”由來已久。經過各級相關部門多年下大功夫依法治理,情形顯著好轉。但仍未完全“治愈”,尤其在建筑領域“舊病復發”依然多見。農民日報12月2日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集中公布了10家欠薪失信企業名單,要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依法依規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上海寶山區為嚴格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12月2日公布了各街鎮(園區)勞動關系矛盾預防協調中心地址及電話,勞動者如被拖欠薪酬,直接打電話或到街鎮反映。
解決拖欠農民工薪酬要未雨綢繆緊盯不放。在歲末未至、工資結算高峰未到之際,就要關注督促農民工薪酬支付問題。今年9月,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便通過實名制管理平臺系統數據匯集對比,對全省990個建設單位三個月內未向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撥付農民工工資款項的在建項目及全省213個施工總包單位未按時支付農民工工資、1337個管理人員考勤到崗率不達標等在建項目實施預警,要求限期整改。截至目前,僅剩18家建設單位、46個項目未完成整改,督促12月31日前按要求整改到位,彰顯了社會治理能力。
在春節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要下大力氣、花大功夫切切實實解決好這件實實在在的民生大事,讓農民工“薪滿”意足不帶“憂酬”高高興興回家過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