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義“便利點”,上下兩乾坤
這是一道比較特別的新定義壓軸題,源于某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背景材料給得十分接地氣,可望文生義,便利點,自然是讓人們覺得便利的點。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屬于數學綜合與實踐的范疇,將新定義納入到綜合與實踐版塊,非常有新意,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在我們學習幾何圖形的性質或函數圖象的性質時,研究過不少類似動態圖形的問題,當圖形位置不同,相應的性質也會有變化,能否準確理解這種變化,取決于對圖形概念或函數概念的理解,學會用已有數學概念去解讀新定義,運用新定義,正對應新課標中“三會”,對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
題目
某郊區公園設計了賞花步道和書畫展覽,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爭相“打卡”留念。已知賞花步道與公園主干道之間是一片開闊的休閑廣場,計劃在賞花步道與公園主干道之間設計一條美食街(美食街寬度忽略不計),使得美食街上的每一個攤位到賞花步道與到展覽館的距離相等。為了便于設計,在地圖上建立如圖平面直角坐標系,賞花步道所在直線為y=4,公園主干道所在直線為y=-8,展覽館坐標為(0,-4),設美食街攤位N(x,y)。
(1)若攤位在格點處,寫出符合條件的兩個攤位坐標_________________;
(2)求y與x之間的關系式,并在圖中畫出美食街;
(3)對于休閑廣場上的某一點M,記點M到美食街上某點N的距離,與點N到展覽館的距離之和的最小值為l,若8≤l≤10,則稱點M為便利點.
為了滿足市民游客的露營需求,公園打算設置一片長方形的露營地,記為矩形ABCD,其中點A(a,-4),B(a+4,-4),C(a+4,-6),D(a,-6),當露營地上的任意一點都是便利點時,直接寫出a的取值范圍.
解析:
01
(1)根據“使得美食街上的每一個攤位到賞花步道與到展覽館的距離相等”的要求,我們用數學語言重新描述,在直線y=4和y=-8之間,找到點N,點N到展覽館(點P)的距離等于它到直線y=4的距離;
然后分別表示出點N到直線y=4的距離,這相對容易,為4-y,然后表示點N到點P的距離,這利用兩點距離公式可得,為√x2+(y+4)2,推導如下:
顯然這是一條拋物線,攤位在格點處,意味著只要在拋物線上找整數點(橫縱坐標均為整數的點)即可,例如(0,0),(4,-1);
02
(2)我們在前面的推導中已經得到了y與x之間的關系式,但要注意自變量取值范圍,題目來自真實情境,休閑廣場是有范圍的,因此畫拋物線圖象的時候,要有邊界,如下圖:
圖中的點P為展覽館,拋物線上的每一個點N到點P的距離都等于點N到直線y=4的距離,這不禁令人想到拋物線的焦點和準線,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03
(3)現在整個休閑廣場被美食街(函數y=-1/16x2圖象)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因此某一點M,自然也要分兩種情況探究;
①當點M位于拋物線上方時
我們連接MP之后,在△MPN中,利用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可知MN+PN>MP,當這三點共線時,取最小值,即l=MP;
②當點M位于拋物線下方時
分別過點M、N向直線y=4作垂線,垂足分別為F、E,由前面條件可知PN=EN,因此MN+PN=MN+EN,根據垂線段最短,可知MN+EN
我們可以用更通俗的解讀:當點M位于拋物線上方時,距離和l最小值就是線段MP的長度;當點M位于拋物線下方時,距離和l最小值就是垂線段MF的長度;
然后我們作出矩形ABCD,如下圖:
我們先考慮其中一種情況,矩形ABCD有一部分在拋物線上方,另一部分在拋物線下方:
在拋物線上方的部分(矩形左邊紅色區域),根據前面理解的距離和l的最小值為區域中任意點到點P的距離,我們將距離最遠的點D與點P連接,只要DP≤10即可,距離最近的點H坐標可以求出來,H(-8,-4),它到點P距離恰好等于8;
當DP=10,即DP2=100,則a2+(-6+4)2=100,我們取負值,解得a=-4√6;
在拋物線下方的部分(矩形右邊空白部分),根據前面理解的距離和l的最小值為區域中任意點到直線y=4的距離,區域內點縱坐標最大值-4,最小值-6,因此到直線y=4的距離最大值為10,最小值為8,符合便利點定義,即矩形位于拋物線下方的部分全都是便利點;
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矩形在拋物線上方的部分,并且只需要找到矩形上距離點P最遠的頂點即可,所以當矩形ABCD位于拋物線右側時,同理可證,如下圖:
同樣我們只用考慮CP≤10即可,
CP2=100,則(a+4)2+(-6+4)2=100,我們取正值,解得a=-4+4√6;
綜上,-4√6≤a≤-4+4√6.
解題思考
先借助真實情景構造出拋物線,這段描述本質上是源自于人教版高中數學選擇性必修第一冊130頁,對拋物線的規范定義,如下圖:
如果學生在讀懂題意之后,用它去理解后面的便利點概念,會輕松許多。
在新定義便利點描述中,距離和最小,讓我們想起八年級學習軸對稱時著名的“將軍飲馬”問題,那也是距離和問題,當時我們是將直線同側的兩個點通過軸對稱,變成直線異側兩點,因此“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在本題中,我們同樣將兩條線段和轉化成了某條線段,所利用的依據除前面的公理之外,還有一個“垂線段最短”,這都是學生所熟知的公理;
便利點的新穎之處,就在于以拋物線為界,上下有別,呈現兩種完全不同的性質,從而導致距離和的計算方法不同,在矩形運動過程中,當矩形在拋物線下方時,所有點都滿足條件8≤l≤10,這是解題關鍵;
學生在實際解題中,困惑于“露營地上的任意一點都是便利點”,因為便利點本身需要判斷一次最值,而任意一點又需要學生從圖形通性上去尋找,思維難度較高;而本題對于學霸是十分友好的,前面的推導幾乎可以在腦中瞬間完成,外在表現就是秒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