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的時候,有很多優秀的將領并沒有參加,其中原因有很多,基本上都屬于離開了部隊,去了政府工作。而在兵團政委中,也有四位并沒有參與授銜。
那么他們都是因為什么原因沒有參與授銜?建國后的成就如何呢?
一野第2兵團政委王世泰
王世泰是西北人,1930年,他跟隨劉志丹參加了革命活動,參與創建了陜甘革命根據地和西北第一支紅軍隊伍。
在抗戰時期,王世泰留在了大后方,先后擔任過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王世泰所在的部隊被劃入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麾下4縱隊,他擔任了司令員一職。后來,又成為了一野4軍軍長、2兵團政委等職,為解放大西北立下赫赫戰功。
建國后王世泰離開了軍隊系統去了地方工作,前往甘肅任甘肅省政府副主席。從此,王世泰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地方建設上,沒有再回部隊。
三野第7兵團政委譚啟龍
譚啟龍是著名的政工干部,很早就參加了老家的農民運動,并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來去了瑞金,參加了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圍剿”戰斗。紅軍長征期間,譚啟龍留在了南方,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譚啟龍加入了新四軍,長期活躍在南方領導抗日活動,參加了江南抗日根據地創建工作,開辟和建立了浙東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譚啟龍擔任過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第七兵團政委等。
建國后,譚啟龍留在浙江工作,擔任了浙江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以及省委書記等職務,令人想不到的是,此后多年譚啟龍又擔任過山東、福建、青海、四川等四個省的省委書記,被稱為“五省書記”。
1985年,他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位居正部級。
三野第8兵團政委袁仲賢
袁仲賢是黃埔一期畢業生,參加了北伐戰爭以及八一南昌起義,他還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后長期從事軍隊領導工作。
抗戰開始后,袁仲賢在山東先后擔任山東軍區教導團團長,膠東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協助司令員許世友,發展壯大了膠東地區的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袁仲賢先后任山東軍區副參謀長、華東軍區副參謀長。1949年部隊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的時候,他成為了第8兵團政委,后又擔任過第三野戰軍代理參謀長一職。解放軍渡江戰役的時候,曾發生了炮擊英軍的“紫石英號事件”,他參與處理了這一事件。
建國后袁仲賢沒有參與授銜,而是去了外交部工作,成為了將軍大使,也是中國第一任駐印度大使。1956年,他回國擔任了外交部副部長,可惜這個時候他已經重病纏身,第二年便因病去世了,享年53歲。
華北軍區第20兵團政治委員李井泉
李井泉是政工干部,主要做的是政治工作。南昌起義后,他積極動員農民幫助起義部隊搞運輸工作,在起義部隊南下時,他加入了這支隊伍。不過此后一段時間,他留在了南方做地方工作。白區工作的殘酷性有目共睹,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堅持斗爭。1930年,李井泉進入中央根據地,也入了黨。
紅軍時期他擔任過軍政委,也曾在紅軍三大主力中任職,經歷了艱苦的長征路程。
抗戰開始后,李井泉擔任副旅長,不久改任政委,參加創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第二年,他擔任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開辟了大青山根據地。1940年,大青山形勢穩定后,他又回去擔任了第358旅政委兼第三軍分區政委,保衛陜甘寧邊區。
解放戰爭時期,他依然在晉西北,曾任晉綏軍區政委、晉綏野戰軍政委,也曾兼任二十兵團政委,從賀老總的老部下,逐漸成為了他主要的搭檔。
在解放大西南時,他隨賀老總入川,并留在了四川工作,先后擔任過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四川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等職。
在這期間,李井泉領導了四川軍民的清匪反霸,土改鎮反,恢復經濟,發展農業生產,極大地推動了全省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尤其是他領導重修都江堰,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毛澤東視察都江堰工程時,說他“為四川人民立了一大功。”
也因為去了地方,所以李井泉沒有參與授銜。否則,按照他的資歷和貢獻,至少也應該是上將級別。
在1960年9月,他曾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兼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此外,李井泉還當選過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