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真相是:
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會在親密關系中,單方面大額地付出,更不會忍受和默認自己應該將就一份糟爛的感情。
因為情感功能正常,心智健全的人,有穩定健康的自尊水平,自信自強自愛;
他們既有人性中那份趨利避害的本能,也會拒絕讓自己陷入一段注定是悲劇和折磨的兩性關系中。
為什么人們總說愛會流向不缺愛的人,而缺愛的人,卻很難得到愛?
因為任何習慣、認知、思維的轉變、養成和提升,都需要親自實踐和體驗,才能摸出一點感覺,找到一些“門路“,最后駕輕就熟;
一個人如果原生家庭存在很大的問題,那他從小是不知道一個正常幸福溫馨有愛的家庭,是什么樣子的;
他接收到的多半是錯誤的親密關系相處模式,父母之間靠互相埋怨、貶損攻擊過日子,甚至互相背叛,出賣;
親子之間也是有氣就往對方身上撒,不管家人的感受,幾乎每天都是雞飛狗跳和冷漠疏離。
這樣的人,在親密關系中,復制的也是畸形扭曲的人際相處模式。
再加上任何人的原生家庭,幾乎是與外界“隔離”的,你只要不親自去參與,不長年累月地觀察體會,你就是無法做到接納、理解和共情,你只會感到匪夷所思。
說穿了,愛這種很高尚很純粹又有些復雜和難懂的東西,更是不能光靠嘴說說,就能習得和學會的;
它必須經過長期的體驗和經歷,才能掌握。
就像你初入職場,前輩告訴你如何開展工作一樣,你大概率不會直接就上手;
而是人家告訴了你第一遍,你匆匆記下了筆記,但不全面;
告訴你第二遍,你筆記記全了,會總結歸納了;
第三遍,你第一次實踐了,但磕磕絆絆,等著別人給你補漏洞;
第四遍,你稍微有了點感覺,但遇到了新的難題;
第五遍,你有點信心了,能獨立承擔一半以上的工作任務了;
第六遍,你就快獨擋一面了;
第十遍,你終于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本職工作了,能量又重新回到你身上了;
加起來,這或許就過去了3-10年。
缺愛的人,面臨的問題要更加艱巨且難搞;
他們首先需要在身心受傷、又亢又卑的情況下,和別人去競爭,去為自己爭取生存的一席之地;
這就涉及到能量的損耗和轉換,有愛的人沒有精神創傷,沒有莫名的情緒波動和心理壓力,他們能夠輕裝上陣。
但是,缺愛的人,需要“向外抓取”,也就是需要別人“賦能”;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男人女人,總是戀人頻繁換;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愛,他們需要在不同的異性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要確認自己被愛,被認可;
哪怕是假性親密關系,也是他們呼吸和呼救時要抓住的一根稻草和希望。
接著因為他缺愛,他就沒有自我,更沒有真正的自信;
他不曾被愛過,他就往往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去愛一個人和接受別人的愛。
當面對一個他喜歡的人時,他的自卑感會油然而生,他覺得他不配;
這種不配得感,會驅使他拼命為別人付出,生怕別人會挑剔他,會看到他的不美好和不完整;
而當他面對一個真心喜歡他的人時,因為這種喜歡和愛對他來說,太過陌生,他會本能地抗拒和排斥,會誠惶誠恐;
所以他最終的歸宿,可能是縮回到一個自己熟悉的殼里——即原生家庭的模樣。
只有在這里,他雖覺得沒有什么愛,但抵擋不住熟悉和富有安全感,他也就抓不住美好的愛,而只能在一個比較錯位和畸形不良的兩性關系中生活。
無法爬出生活的泥潭,又越陷越深。
當然,也有一些缺愛的人,在親密關系中修復了自己的創傷,獲得了真正的靈魂自由和平等美好的愛。
這需要花上不短的時間,才能真正適應并了解幸福的模樣。
可以說,婚戀這種親密關系,是自身最好的鏡子,能照見自身的缺口;
在原生家庭里沒有得到過愛,就會喜歡搜腸刮肚地去奉獻和犧牲。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那么卑躬屈膝,真正的愛,不會那么“劍走偏鋒”。
有愛的人付出愛,是為了愛;
而缺愛的人付出,多半是為了重復自己熟悉的痛苦,以及出于一種恐懼心理。
哪怕對方令人忍無可忍,很糟糕,他也緊抓著不離開,不管是習慣了,還是因為無力。
不管哪一種,他都是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的缺口。
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圖文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