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志愿者日特輯
一張照片
改寫人生軌跡
在愛的分貝十二年的成長歷程中,志愿者一直都是至關重要的力量。盡管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職業背景和生活經歷,但都懷揣著一顆想為他人點燃希望的心。不管是走訪申請家庭,還是參與組織公益活動。每一步都是對“一旦遇見就不放開愛的手”的真實寫照。故事的主人公——柴斌,正是無數志愿者中的一員。
一張照片的緣分
△柴斌和孩子們
在與愛的分貝結緣之前,柴斌早已默默支持過許多困難家庭和需要幫助的兒童,甚至在大涼山一所小學的石碑上,還刻有他的名字,以致敬他的善舉,感謝他與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們不必再挽起褲腳,涉險過灘。
柴斌對公益的熱愛源于偶然之間的一次觸動。“當時也沒多想,就是有一天上網,看到了關于山區的一些報道,決定去親自看看,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公益之行,一直堅持到現在。”
2017年,柴斌無意間路過一個偏遠村落的時候,給一個小女孩拍了一張照片。這是他做公益的一種習慣: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拍下孩子們的照片,下一次再去時,將沖洗好的照片送給他們。這些孩子少有機會接觸外界,而一張記錄成長的照片,對他們來說彌足珍貴。
當他回到家翻看照片時,驚訝地發現那個小女孩的眼睛居然是藍色的。他心想:“難道是混血?或者我拍到了外星人?”這個浪漫的想法讓他忍俊不禁。然而,一年后他再次經過這個村莊,意外地又遇見了那個女孩。當時,她正背著弟弟走在路上。
重逢讓柴斌倍感欣喜,他趕忙把照片送給女孩,卻發現她不會說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走訪了她的家,才知道這個女孩從小就無法開口說話,因為家境貧寒無力為她治療。經過多方咨詢后,柴斌才得知她患有一種罕見的先天疾病——瓦登伯革氏癥候群,這種先天疾病通常會讓患者出現“藍眼睛”,但卻不會對視力產生影響,反而有可能出現不容樂觀的聽力障礙。
正是在幫助小女孩尋求聽力康復救助的契機之下,柴斌了解到了愛的分貝,從此開啟了新的志愿者旅程。
最難走的路,志愿者在同行
△柴斌志愿記錄
愛的分貝收到的每一份資助申請,都要經過審慎的核查,以確保有限的資金能夠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這其中,少不了各地志愿者去申請人家中進行真實信息的確認。而偏遠地區往往志愿者較少。
于是,柴斌主動請纓,投入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新疆等地的走訪工作中。這些地方,山路險峻,交通不便,但柴斌卻笑著說:“很多年前的山路真的非常難走,有些地方甚至都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它就變成了路。”
在走訪過程中,發生的許多感人瞬間都讓柴斌記憶猶新。有一次柴斌走訪了一個經濟極度困難的家庭,孩子的父親一開始還和孩子并排坐在逼仄的小床上,盡力在孩子面前維持著一個成年人的堅強。可隨著對生活困境的訴說,對孩子的愧疚不斷地涌上心頭,他再也忍不住悲傷,無助的坐在了地上。最終,還是年幼的女兒默默地為父親擦去了臉上的淚水。那一幕,深深刻印在柴斌的心中,也讓他更加明白自己的使命。
當然,志愿者的工作并不總是順利,有時柴斌也會遇到申請人隱瞞真實信息的情況,這對他是一種考驗。對此,他始終堅持原則:“如實最重要,要客觀公平公正地反映真實情況。因為如果我們不客觀公正的話,就可能讓其他條件差的家庭得不到救助。”
遲來的聲音,依舊動人
△柴斌第一次來到小古家中
柴斌與許多曾走訪過的孩子保持著聯系,小古就是其中的一名。在山區支教時,柴斌偶然注意到他。他總是遠遠地站著,偷偷看著他們,就算很熱情的邀請他加入,他也只是呆呆的望著,一句話都不說。
從村民口中,柴斌得知了這個小男孩的故事:他叫小古,今年5歲,是家中的長子。除了爸爸媽媽,還有兩個弟弟。小古從出生起就聽不到聲音,但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家人只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帶他去過縣城做過一次非常簡單的檢查,檢查的結果就是小古有了一張殘疾證明,僅此而已。
柴斌不忍心讓小古的人生就此停滯在一張殘疾證明當中,懷揣著幫助小古重回有聲世界的信念,他將小古的情況反應給了愛的分貝,于是,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小古終于完成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盡管他比其他聽障兒童晚了很久才進入有聲的世界,但好在聲音最終抵達了他的人生。
在小古遠赴深圳的康復過程中,柴斌也一直提供著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時因為他們家連一輛摩托車都沒有,也找不到合適的交通工具,就只能靠走路。走了5個小時才到了機場所在的市,機票是我幫忙買的。”那也是小古和爸爸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行。
來到深圳后,因為看小古年紀太小,又從來沒有出過遠門,脫離家庭陪伴的康復會更加充滿挑戰。柴斌便四處打聽,幫小古爸爸找了一份工地上的工作,盡管并不輕松。但在領到第一份工資的時候,小古爸爸依舊特別激動,第一時間就給柴斌打去了電話,不停的說著感謝。
“既然遇見了,就還是想力所能力的去幫助他們。”
就這樣,小古一家和柴斌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不但盡力去給小古提供生活上的幫助,還力所能及地傳遞精神上的支持。
“前不久還打電話跟我說,小古開始上一年級了。”
微光匯聚,照亮未來
△柴斌翻越大山
柴斌總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需要幫助的家庭看到繼續下去的希望,我覺得很有意義。” 他不僅積極參與“愛的分貝”的走訪,還號召身邊的朋友加入,無論是親自參與還是捐款捐物,他都毫不吝惜。因為他深知,對于聽障兒童而言,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助。任何一次拖延,可能就會引發“蝴蝶效應”,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可逆的影響。至于旁人的不解,柴斌平靜地說道:“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很正常,做好我們自己該做的就行。”
自從與愛的分貝結緣以來,柴斌參與過共計新疆、四川、廣東、貴州、內蒙古、山西,6個省份45次志愿活動。由于新疆幅員遼闊,他經常驅車上百公里,參與新疆地區聽障家庭走訪活動。是現有志愿者伙伴中參與活動涉及省份最多的個人志愿者。
在愛的分貝的成長過程中,志愿者不僅是我們的“眼睛”和“腿”,幫助我們核實申請家庭的信息,讓善款用在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更是愛和希望的傳播者。他們用行動證明,哪怕是最微小的力量,匯聚起來也能改變命運。
截至目前,愛的分貝已累計聯動6000余名志愿者及組織,開展項目走訪和公益活動近10000場。今天是國際志愿者日,愛的分貝感謝所有默默奉獻的志愿者們,是你們的參與讓更多聽障兒童看到了有聲世界的美好。正是無數志愿者的接力,才讓“讓世界聽到聽障人群的生命樂章”成為現實。
愛的分貝也誠摯邀請更多愛心伙伴加入我們,一起為這些孩子點亮更多人生的可能性。每一份愛心,都會成為他們前行路上的微光,最終匯聚成星河。
成為愛的分貝志愿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