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13時22分許,臺灣知名作家瓊瑤于新北市淡水區家中輕身去世,終年86歲。
瓊瑤在遺書中表示,“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個最后的大事‘作主’”。即便已經決定離開這個世界,也不忘用深情的文字做一個體面的告別,這本身就很瓊瑤。
文學作品具有時代局限性。極少有作家能做到穿越時代,影響幾代人。就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言,華語世界恐怕也就金庸能夠與之匹敵。“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瓊瑤同樣配得上這樣的贊譽。
如今,金庸、瓊瑤先后離世,讓無數人70后、80后乃至于60后感慨“一個時代的落幕”。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生死病死是人之常態,但能夠留下經典作品供世人品讀,這應該是一個作家最大的幸運。
瓊瑤一生著作甚豐,創造了無數經典的女性角色,也捧紅了上百位影視明星。但其實,瓊瑤本人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在人生這場大戲中,她牢牢地掌控著自己的命運,雖然歷經坎坷,但依然奮力向上,不曾屈服過。
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里,她策馬奔騰,活得瀟瀟灑灑,生命凋零之際,她直面死亡的灑脫與無畏,這樣的人生態度,在社會意義上,或許比她的文字作品更有價值。
瓊瑤于1938年了生于成都,幼年時期即與父母奔走于逃亡路上,幾乎夭折。來到臺灣之后,瓊瑤的學習也讓父母頭疼不已,除了語文拔尖之外,數學成績奇差,大學聯考連續兩年落榜。學業的壓力加之與老師的不倫戀,讓瓊瑤兩度輕生。留給瓊瑤的,似乎只有職業作家這一條路可走。
瓊瑤的感情生活,也談不上順遂。她有過兩段婚姻,首段婚姻因為丈夫沉迷于賭博而告終。
即便是瓊瑤引以為傲的文學作品,也同樣飽受爭議。她的作品大多表現俊男美女間的情情愛愛,在很長時間都被批評格調不高,毒害青少年。一句“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她失去的可是愛情”,至今為人所詬病。
李敖就曾批評瓊瑤,“她應該知道,這個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膽怯的愛情之外,還有煤礦中的苦工、冤獄中的死囚……”,暗指瓊瑤無視現實,沉迷于用文字造夢。
李敖說的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但要求一個作家全能,本身就是一種非常苛刻的標準。瓊瑤之所以成為瓊瑤,就在于她雖然有大多數人都有的磨難和挫敗,依然用文字打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她的人生足夠精彩和厚重。這得益于她的文學才華,更得益于她旺盛的生命力。
瓊瑤一生創作了幾十部小說,幾乎每一本都是熱銷書,“瓊瑤小說”幾乎成了言情小說的代名詞,伴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長。她經歷了報刊雜志、電影、電視等不同的歷史時期,但每一個時期,她都精準地把握機會,挺立潮頭。她不僅有卓越的寫作才華,也有敏銳的商業頭腦,停寫小說之后,她與丈夫成立電影,制作了大量的影視節目,至今熱度不減。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將近80高齡,仍然出版了自己的新書……瓊瑤的一生,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絲毫不遜色于她的小說。
也許是因為勇敢地活過,才能死得瀟灑。非常難得的是,瓊瑤的遺書給人感覺不是悲傷,而是灑脫和從容,有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她說,“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點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磨練……”,作家瓊瑤給自己的一生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給她的億萬讀者寫下了最有意義的一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