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地道天津人,勸業場和百貨大樓對于我,倒像是兩座精神堡壘,有關于它的故事可以信手拈來,但自己的雙腳卻十幾年間未曾踏入過一步。
路過哪里,匆匆間遠遠一撇,感嘆一下它還在,就足夠了。
你無心江湖,江湖卻向你走來,這是江湖人的宿命。
對于地產人而言,百貨大樓也是如此,你總覺得遠離它,它卻時常撲入你眼前。
一摞房本
大約六七年前,應邀到一位沿海省份天津商會副會長的辦公室里做客,在翻來覆去又沖又洗儀式感滿滿的布茶之后,副會長拿出一摞紅本本,讓我幫忙看看怎么處置一下。
一開始我以為是哪里的土地,心想這果然是大戶人家,地證都論堆往外拿。打開一看赫然發現,是百貨大樓某樓層的產權證,再看后面本本皆是如此。大約有六七個樓層之多。
怎么百貨大樓賣給個人啦?疑問中細看才明白,這一摞房產證并非是人流攢動的百貨大樓商場,而是商場之上的塔樓。不知道這位副會長經歷了哪些故事,竟然積攢了這么多樓層,還并不都是相連樓層。這是玩拼圖拼到一半沒興趣了嗎?
手指這些房本,這位滿屋金玉的商屆大佬也是嘆氣,誠言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也就抵押給銀行借錢還有點用,眼見這不動產真的成了“不動產”。問我們找機會能不能給它去化了,茶水費絕對豐厚。
在座各位都暗自搖頭,心想我們這些小小草頭神,哪有這么大的神通。
后來許久沒再與這位大佬再見,只聽聞百貨大樓這座塔樓,一部分成為了華信半島酒店,其余部分空置閑置了很久很久。
一位老板
三四年前又遭遇百貨大樓,是在濱海新區開發區,一家曾經非常有名做爆米花的企業里。
老板當年在國內做生意順風順水,賺的盆滿缽滿,和很多因為抓住機遇大勢的成功人士一樣,這位老板也覺得成功完全歸功于自己的能力超群,開始揮斥方遒跨界經營。
很多成功老板的共性就是這樣,調度幾百萬資金時擅長以小博大,運籌幾千萬資金時屢戰屢勝,等手里攢下過億資金時就一頭扎進房地產。
于是這位老板在某些專家建議下,買下了百貨大樓塔樓中的一層。購買的理由是:這是天津的核心、天津的地標、天津頭等的地段、相當于上海的某某某中心。
當如風似水的現金流,變成了不可移動的鋼筋混凝土,老板開始隱隱感覺到不對。現金換購不動產非常容易,不動產兌現現金可就難了。
后來這個爆米花企業被資金鏈給拖住了,能押的都被押在銀行,能封的都被封在賬戶。偌大一個廠區只能做來料代加工,連員工工資都要從代加工企業的賬戶里發放。
或許這位老板夜深人靜時看著手里的房產證,心想當年如果買的不是百貨大樓,而是生態城幾十套別墅、或者一個海邊城市的度假酒店,那今天又會是一個什么樣子?
一個地名
現在打開百度地圖,搜索“百貨大樓”你能搜到什么?
是百貨大樓公交車站和百貨大樓地下車庫。真正的主體“百貨大樓”已經搜不到了。原來的地標已經更名為“勸華薈”。
百貨大樓的老樓在2010年被煙臺振華集團以2.05億元的價格成功收購,到了2023年又被振華集團以物抵債,抵給勸華集團,并于同年9月份正式更名“勸華薈”。百貨大樓新樓部分則停業閑置,并在近日登上拍賣。
一個商場的冠名,其實才是它最大的隱性價值。比如可口可樂,幾十年海量廣告宣發投放的持續輸出,才在一代人心里牢牢烙印下這個名稱。
怎么能讓“百貨大樓”這個地名重新閃亮,才是真正意義上盤活它的第一步。
一道難題
在這個連西瓜和作業本都要網購的年代,全國老舊百貨類商業的經營都是一個難題。
當年百貨大樓、勸業場的輝煌,在全新商業經營模式之外,很關鍵一個因素就是,它的商業建筑形式在當時是最時髦最流行的。樓上樓商業形態,上下直達電梯是,是當年絕大多數國人未曾領略過的。
當建筑形式已經落后時代兩階甚至三階,不論用什么樣的招商手法來解決,都只是低質量的續命而已。
正如帝王將相曾經有過多么輝煌的過往功業,也沒法做到返老還童,最終只能銷號重來。
某一天聊起勸業場的城市更新,在座有位業內老大哥發愁:在教培這個行業被砍掉之后,商場的五六層面積該用什么業態才能裝滿?
我說當這條腿應該做截肢手術的時候,你發愁用創可貼還是用割可貼、還是創口貼,這都沒用……。你還不如索性把這樓改造成一個直播帶貨基地,讓網紅們從六樓一直跳舞到一樓。但前提是,帶貨收入的稅要留在和平,你就掙出租給網紅的租金和稅收的獎勵。
大哥一生氣,把剛給我的橘子又拿回去了。
看來這道題,我也沒答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