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央視舉辦第一屆春晚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從此以后每一年的除夕夜也都成為了老百姓視聽盛宴。可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春晚的形式開始大于節目效果,甚至成為了大家茶余飯后吐槽的對象,這是為啥呢?
有人說是因為少了趙本山,讓春晚失去的最大的亮點。也有人說春晚節目的審核過于嚴格,砍掉了很多節目的“包袱”。總之每個人對春晚無論好壞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終歸到底來說,想舉辦一場觀眾愛看的晚會并不難,審核人員也深知老百姓愛看什么,但我們每一年的期待,最終卻都以失望而歸!
以作者個人角度喜好來說,最期待的春晚就是多搞笑、少教育、多親民、少高大。回頭想想,大家都辛苦一年了,80后也都40多歲了,可每一年的春晚上還在問我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呀?還在教我做人要謙虛厚道,品德高尚?也難怪越來越多人開始抗拒春晚,不是網絡時代覆蓋了春晚的光芒,而是春晚本身失去了自己的價值。
那么如何提升春晚收視率和口碑呢?實際上非常簡單,把趙本山請回來演個小品;把刀郎叫回來唱兩首歌;讓郭德綱當節目主持人;試問這樣的陣容,再適當來一波“回憶殺”,哪個觀眾不會看呢?以前趙本山演小品時,全家都會坐在電視前觀看,包餃子的手都會不自覺的停下來哈哈大笑,未來一年的時間里他的小品和各種“梗”也會成為大家樂此不疲的談資。但從趙本山消失在春晚舞臺后,我們的歡樂和期待也隨之蕩然無存了。
想想電視機前人都是啥身份?有大學的教授 、各行業的專家、頂級的富豪,怎么就缺幾個小品演員來教育我們呢?看看現在每年的小品,公司加班、包餃子,這些素材未免也太古板了。為啥現在很多觀眾都喜歡一些喜劇比賽的節目,甚至說這些節目要是能上春晚,肯定拿第一名!就是因為春晚太過保守,太過嚴肅,沒有辦法走進老百姓的心里。
現在娛樂圈,有資源有人脈的人問居“C位”,那么過年了,就不能撒開手放一放,把位置留給觀眾喜歡的演員嗎?
好消息是,經過觀眾多年的反饋,2025年春晚終于“妥協”了,開始公開征集大家心聲,共創屬于老百姓的春晚。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畢竟春晚已經申遺成功,是否能還給我們一個原滋原味的春晚?讓我們在蛇年除夕夜共同期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