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兩個在上進卻弄巧成拙的皇帝,一個是明朝的朱允炆,另外一個就是后唐的李從珂。有一種適得其反的努力叫無效的努力,而這種上進也是一種無效的努力,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把自己的王朝弄滅亡了,這就像一個CEO把自己的公司弄破產了一樣,不管怎么說這與最高領導都是緊密相關的。身為一個皇帝來說,王朝的滅亡肯定是負有直接責任的,那么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分析一下:后唐皇帝李從珂的傳奇皇帝生涯。
李從柯
李從柯原來姓王,父親死后跟著母親相依為命,后來李嗣源攻打鎮州,然后便納李從珂的母親魏氏為妾,于是李從珂便成為了李嗣源的養子。后來李從柯跟著李嗣源南征北戰并幫助李嗣源成為了皇帝,而與此同時,李嗣源的的勢力也越來越大,后來在李嗣源死后李從厚繼承了皇位。而李從珂的才能和軍事才能讓李從厚忌憚不已,然后他就進行了一系列神操作,而正是他的一系列神操作成功讓李從珂撿了大便宜。
原來他為了分化李從珂的權力,就把李從珂的兒子明升暗降并解除了禁軍統領的權力并發配到毫州擔任刺史,然后又把李從珂的女兒接入皇宮。這樣的目的一來是為了分化李從珂的實力,同時也會以他的女兒進行威脅來達到控制李從珂的目的。這招看起來很高明但卻很愚蠢,因為權力之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因此結果自然是把李從珂逼反了。而這場戰爭里,卻出現了一個更加魔幻的劇情。
李嗣源
當時李從珂擔任鳳翔節度使,當時天下形勢并不明朗,李從珂如果貿然出擊一旦有節度使響應前后夾擊,那么李從珂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于是他在鳳翔號召天下討伐李從厚,結果自然是非常明朗的,這種處理不討好的事情自然不會有人干了,然后朝廷重兵壓境鳳翔,李從珂的部隊節節敗退,天下形勢朝著有利于李從厚有利的局勢發展,而李從珂僅僅據守鳳翔城,那么李從珂又是如何反敗為勝的呢?
自古以來,鳳翔都不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不然李茂貞在當時也不會那么容易被朱溫擊敗了。局勢也朝著對李從珂不利的局勢發展,甚至朝廷軍隊已經攻上了城墻。李從珂想到自己即將死于此地不覺得悲從中來,他一面痛斥李從厚的所作所為,一面痛哭流涕的和部下告別,這時候滑稽的一幕出現了。李從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話語不僅感動了部下,也感動了敵軍。于是敵人也開始支持李從珂,于是李從柯順利登基為帝,開啟了他的治國之路。
后唐
從個人感情來說,李從珂是一個有上進心的皇帝,但對于皇帝來說,沒有能力的上進心對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比如對內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他任用盧文紀這樣的庸才,最終導致后唐內部日益潰敗。從個人來說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宰相,但對于后唐來說,他需要一個能夠合理規劃和實施理想的棟梁之才。這就像企業一樣,一個管理者如果只知道壓榨員工和壓縮成本,他不能預測市場走向,不能確定切實可行公司發展戰略,那么他就是個庸才,因為這些事情是個人都會做。
李從珂也看到了來自外部的威脅,這里主要是指石敬瑭的威脅。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李嗣源半個兒,只不過一個是女婿,另外一個是養子,而他們的經歷都是很相似的。只不過對于李從柯來說,他的性格太急了,這點他和朱允炆很像。最終狗急跳墻的石敬瑭與契丹聯合并一起推翻了后唐的統治。一代梟雄石敬瑭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悲歌,其實如果李從珂不那么心急,或許他也不會走向滅忙。而朱允文也是一樣,用人不當和操之過急是他們共同的弊病。
石敬瑭
有人說后唐的滅亡是由于石敬瑭認賊作父,這是一方面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后唐的底蘊不強大,李從珂的根基也不是很穩。當年宋朝討伐后漢時,后漢也聯合契丹,最終還不是被宋朝所滅。說白了,聯合不過是契丹的十多萬人馬和石敬瑭的實力而已。而一個王朝不能抵擋這些人的進攻,這才是后唐真正存在的問題。關鍵問題還是李從珂的治理水平問題,因此后人才會用治國無能來形容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