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冷冰雪催生熱經濟,如今這股浪潮有望“席卷”高校。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強冰雪人才隊伍建設;依托現有高等院校設立冰雪運動學院;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開設冰雪運動、冰雪經濟等相關專業;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可以預見的是,政策的引領和帶動下,冰雪人才儲備將進一步豐富,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也完善一個越來越大的市場。
高等教育和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社會關心的話題。在冰雪領域,行業的先行者們都怎么樣了?哪些學校適合開展冰雪專業?從校園到社會,怎樣的培養方案更有利于學生們完成適應和轉變?
高校教育方興未艾
從成立時間和發展規模等維度來看,冰雪相關專業還相當年輕。
品橙旅游搜索發現,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已開設的與冰雪運動、冰雪經濟相關的本科專業主要有冰雪運動、冰雪舞蹈表演,高職(專科)專業主要有冰雪運動與管理、冰雪設施運維與管理,多數響應冬奧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號召設立。其中,作為冰雪經濟的重要代表,冰雪運動專業的學科建設最為突出。
軟科發布的2024中國大學專業排名顯示,“冰雪運動”這一專業排名前7位的高校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吉林體育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體育學院、河北體育學院及哈爾濱學院。公眾號“中國教育在線”的不完全統計顯示,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還包括河北北方學院、呼倫貝爾學院、北華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等。
簡單來看,這一專業設置呈現出兩大特征。首先是地域性:全部在北方,京津冀和東三省一帶則更為集中——要學冰雪,就要去有雪的地方讀書,這既是氣候條件的限制,也是配套產業的引導;其次是體育和師范類院校占比更高:在學生后續的職業發展上,無論是職業運動骨干還是冬季項目教師,都屬于專業需求和院校優勢直接對口。
在人才培養上具體舉例而言,北京體育大學的專業培養目標顯示,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自覺踐行北京冬奧精神,具備扎實的冰雪運動基本理論、熟練的運動技能、過硬的實踐能力和創業本領,能夠在各類學校、體育俱樂部、企事業單位中勝任冰雪運動教學科研、訓練競賽和文化傳播工作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以助力體育強國建設,繼續鞏固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持續推動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
沈陽城市學院綠島酒店管理學院院長付冰教授告訴品橙旅游,在高校教育中融合冰雪運動、體育旅游也有著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比如在MTA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中增設體育旅游方向教學、在本科培養階段豐富冰雪運動、冰雪經濟等相關課程內容,也可以與相關企業合作成立冰雪運動現代產業學院,再視招生反饋決定是否申請相關新專業。普通高等院校體育單招招生計劃可以向冰雪運動傾斜,在符合條件的普通高等院校設立冰雪運動高水平運動隊等。
她認為,各高校、地方要如何利用這波政策紅利,需要結合自身辦學定位、資源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一味搶占學科布局“高地”需要更加謹慎。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之外,地方管理部門在執行層面的支持也至關重要。在付冰看來,東三省地區因其冰雪資源優勢,會對這一政策做出更加積極的回應。
?攝圖網
行業期待專業從業者
“造雪速度趕不上買票速度”“排隊半小時,滑雪兩分鐘”,各大雪場開板以來,多個熱門雪場出現“人擠人”局面。同程研究院數據顯示,隨著冰雪旅游的持續升溫,前往新疆阿勒泰地區和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的機票預訂熱度,同比分別增長42%和36%。
行業日趨大眾,大量新雪友第一次上雪體驗,也使得教練資源供不應求。在去年就有坊間爆料稱,頭部教練的月薪可高達六位數。品橙旅游搜索發現,早至今年8月,就有滑雪學校發布教練招聘啟事,提前為雪季招兵買馬。
這其中,部分雪場的招聘確實存在門檻,如候選人必須取得大專或本科學歷;不過,更多崗位不會對學歷提出硬性考核,相較之下,經驗和資質更受關注:“0經驗可投”相當罕見,“滑雪國職”成為標配,還有部分企業要求應聘者在上崗前通過內部的理論培訓和考核。
“國職”,即《滑雪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由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人力資源保障部共同頒發,共分三級,是目前我國通用和必備的從業資質,用人單位往往要求“持證上崗”。除此之外,新西蘭、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國際滑雪教練協會成員國的認證證書也有相當的認可度,但目前其在國內的推廣和適用程度較為有限。
在招人的同時,許多雪場也會作為教學場地,開展國職培訓工作,一般為期5天,根據單雙板和級別的不同,機構報價在3000至5000元區間。
滑雪教練或許是被提及最多,知名度最廣的冰雪類工作,但這一市場的容納量不止于此。阿勒泰將軍山國際滑雪度假區今年的招聘信息中,就提及了新媒體主播、造雪工、壓雪車駕駛員、雪具維修、雪圈道工作人員等多項具有一定專業性要求的職位。
冰雪專業的加入,能為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和轉機?
遼寧職業學院運動休閑與健康學院冰雪專業教師康馨元介紹稱,除了致力于進行滑雪教練員培訓的冰雪技術與管理專業外,在高職學校中還開設有冰雪設施運維與管理專業,著眼于培養與冰雪場館相關的設備設施方面的運營維修和技術人員,比如場地的造雪、壓雪,以及魔毯的維修和運營等。其指出,成立至今的短短兩年間,本專業招生人數已從30余人擴大至300人,冰雪培訓基地畢業的學生就業率達到100%,且基本都繼續從事冰雪相關行業。除了雪季的一線工作,也有許多學生也進入雪場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
?攝圖網
打通校企對話和培養橋梁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個被普遍運用的方式。西安歐亞學院職業教育學院副院長付宏科在和西安熱雪奇跡的簽約儀式上表示,其將以實習實訓為切入點,根據熱雪奇跡公司的實際需求,共同組建師資團隊、共同測評選拔招生、共同過程評價考核,實現教學、實習、就業的無縫銜接;呼倫貝爾學院已和金龍山滑雪場連續合作13年,本雪季計劃承接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冰雪運動等專業學生9批次近400名學生。
與企業協議簽約之外,也有更多高校選擇成立產業學院。顧名思義,其指的是在應用型高校等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關聯密切的學校中,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學院,結合多方力量實現學生培養“一專多能”。遼寧職業學院冰雪產業學院就是由遼寧職業學院、弓長嶺溫泉滑雪場、弓長嶺區人民政府和遼寧省冰雪運動協會“混合所有”。
不過,加深與社會力量聯結的另一個側面,是高校內部學科建設的掣肘。付冰稱,目前“體育旅游”這一專業在本科專業設置中并不屬于旅游管理大類,而是被劃分在教育學門類-體育學類下,其本身又橫跨體育和旅游兩大不同產業,因此無論是在理論支撐還是課程教學設計等方面,目前都還在持續發掘探索。
聚焦于冰雪專業,《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顯示,相關專業包括吉林體育學院申請的“冰雪舞蹈表演”專業(藝術學學位),以及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申請的“冰雪旅游”專業(管理學學位)和“冰雪運動與管理”專業(教育學學位),專業大類一定程度上“錯配”的現象依然存在。
放眼整個行業,付冰認為,相較于歐美國家大眾化程度更高、體系化程度更完善的冰雪市場,我國目前還存在差距。她認為,通過推廣體育賽事,打造有社會影響力的品牌,讓更多人體驗并受益于冰雪經濟,也讓冰雪運動真正走進校園,走向全民,是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解決方案。
一個小小的案例就能反映出行業的不夠成熟。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稱,自己于新疆某雪場因和朋友交流滑雪技術,被工作人員認定為“私教”而受到盤查。有網友評論分享類似的經歷,一家人出行需要戶口本證明身份,才能進行指導教學;被扣留手機“訛詐”交錢才能離開等。無論雪場是出于安全和風險考量,還是想要壟斷教練市場的利益,一份更加規范、人性化的管理標準都顯然能為目的地帶來更好的口碑和更大的客流,而負面輿情的效果同樣“立竿見影”:在該貼文下,已有不少網友對該雪場“避雷”“拉黑”。
除了制度性的規范,行業發展過程當然也離不開每一個從業者的堅持和努力。以滑雪教練這一職業為例,中國CSA單雙板7級考評員、太原市冰雪協會副秘書長樊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提升滑雪教學的質量,還需要行業去不斷引導從業者反思、總結。獲得執照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資格門檻,在此基礎上還要繼續鉆研教學的方法、思維,怎樣幫助學員滑得更好、樹立興趣。可以通過更廣泛的行業交流,共同支持冰雪市場良性運作。(品橙旅游Henr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