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86版電視劇《西游記》的朋友,一定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威猛印象深刻。
在電視劇中,孫悟空打上了凌霄殿,玉帝嚇得趴到桌子底下,要求下邊人去請如來佛祖。其實,這個細節是編劇改的,而且改得非常不好。
這么一改,傳遞了兩個信息:第一、孫悟空無比厲害,天庭對他無能為力;第二、如來佛祖更加厲害,靈山實力遠在天庭之上。
然而,當觀眾朋友們看到孫悟空保唐僧過程中戰績平平時,幾乎都不可理解。孫悟空這么厲害,怎么越來越不能打了。
如果照著原著拍,必然會削減孫悟空的實力。如此一來,觀眾不會有疑問了,但是也不會那么喜歡孫悟空了。
其實,《西游記》中的玉帝并沒有那么壞,也沒有那么霸道,同時也沒有受到被打入桌子底下的屈辱。
《西游記》中的玉帝表現得很大度,格局比孫悟空大太多。在孫悟空鬧天宮的過程中,玉帝很好地表現出了一位三界共主的大氣與包容。
玉帝王者風范的背后,是他五百年的苦心經營。奠定玉帝三界共主地位的,其實是封神大戰。封神大戰前后,玉帝做了什么?
一
封神之前,玉帝已經是名義上的三界共主,然而實際上他的權力是有限的。
那么玉帝到底是怎么來的呢?關于玉帝的來歷,有無數種說法,不過真正符合封神、西游宇宙觀的說法,應該去原著中尋找蛛絲馬跡。
先看一個有趣的細節。如來佛祖要收服孫悟空時,孫悟空提出想坐一下玉帝的位置。佛祖嘲笑了孫悟空一番。
佛祖說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這樣算來,玉帝光修行就修了2.268億年。
在《北游記》中,玉帝在輪回中曾經有兩度被玄都大法師度化。玄都大法師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過,是太上老君唯一得了真傳的弟子,法寶是八卦紫金爐。
他對封神大戰沒有太多興趣,出場的次數也不是很多。
不過,在《北游記》中,他兩次度化玉帝,因此是玉帝的老師。這奠定了他在天庭的崇高地位。玉帝將他封為妙樂天尊,享有“天尊”的榮譽封號。
在整個神仙體系中,天尊是非常高的榮譽,可以理解為榮譽的頂峰,能夠稱天尊的大神寥寥無幾。
如果從師承上講,玉帝是太上老君的徒孫。玉帝與老君的關系在任何著作中都沒有統一的說法,各種猜測,五花八門。
然而,從封神大戰前后三界的格局可以推測出,玉帝這個角色應該是老君一手創造出來的。
封神大戰之前,三界的格局是“三教共治”,做顧問的是鴻鈞老祖。鴻鈞老祖是三界格局的開創者,他的三個弟子是他最為得力的助手,分別創立了三教。
太上老君掌控人教,元始天尊掌控闡教,通天教主掌控截教。鴻鈞老祖放權三位弟子創教前,是三界唯一的統領者。
其他不是這個系統的仙也可以享受作為仙的尊榮,但是沒有神權。
鴻鈞老祖是神權與教權牢牢掌控在手里的超級大仙。然而,凡是修仙都逃不過劫數,鴻鈞老祖也是如此。
神仙可以長生,但是無法不老。當鴻鈞老祖無法逃避劫數的時候,他只能選擇退位,將教權、神權等,分配給自己的三個弟子。
鴻鈞老祖的一體模式,很快就變成了三體模式。鴻鈞老祖認為,這個模式或許更能穩定三界。
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非常有進取心,勢力很快就變得格外龐大。太上老君只收了玄都大法師一個弟子,沒有再擴大門徒。
三教之間的矛盾在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中展開了,而太上老君作壁上觀,并沒有參與其中。
截教、闡教的矛盾越來越大,于是進入了修昔底德陷阱,雙方都拼命收徒弟,通過收徒弟、比勢力進行軍備競賽。
闡教對徒弟有所考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進來,所以團結了一批很厲害的大仙。截教則有教無類,收納了一大批妖魔鬼怪進入系統,從而成了數量上的第一大教。
在封神大戰之前,闡教與截教的矛盾已經難以化解了,三教共治的格局受到巨大的挑戰。
此時,鴻鈞老祖出來調停,最終產生了一個新的機制,在三教之上成立一個組織,安排一尊神來協調三教的矛盾。
這尊神沒有實際上的權力,但是有足夠的權威。
三教中太上老君的勢力最小,于是鴻鈞老祖安排老君培養一位大神,將其放在這個位置上,名義上高于三教,實際上又不管三教的具體工作,類似于君主立憲。
一個叫玉帝的大神就這樣被創造了出來。
當然,玉帝最輝煌時期的全稱非常長,在這里就不重點展示了。總之,給他的榮譽非常高。
太上老君用真氣化成一個胎盤,讓玄都大法師進入劫數中,不斷磨煉玉帝,讓他在不同的時空中經歷生老病死,經歷權力與修行,總共用了兩億多年,終于培養出來一位在道德上符合三教的標準,同時有足夠的權威可以統領三教的大神。
玄都大法師之所以連續兩次度化玉帝,就是因為培養玉帝是太上老君給他的硬指標。玉帝的出現,讓三教的矛盾緩和了太多。
太上老君通過控制玉帝,獲得了最高權威,而闡教與截教通過壯大勢力,平分三界的地盤。
元始天尊闡教系最終選擇西昆侖作為大本營,而通天教主的截教將東蓬萊當作道場,所有弟子都生活在蓬萊周邊的仙島上。
太上老君則在天庭,輔佐玉帝,協調三界,名義上治理三界。
經過一些劫數之后,三界有共主的事情已經被廣泛傳播,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共主來仲裁與協調,所以玉帝的聲望在增長。
這就勢必需要為玉帝建設基本的行政體系與軍事體系,以便于處理民事與軍事的各種瑣碎事情。
對截教與闡教來說,他們都是修仙的,都自由自在,沒有人愿意協助玉帝去處理那些雜事。于是,三教共治的模式面臨巨大的危機。
做仙,自由自在;做神,飽受拘束。如何讓仙去做神呢?
三教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太上老君替玉帝尋求鴻鈞老祖幫助。鴻鈞老祖再度出面,要求三教擬一個封神榜,通過封神來解決天庭沒有人干活的問題。
二
從最終的封神榜單可以看出,上面并沒有太上老君的人。有意思的是,太上老君一直在封神大戰中非常積極。
破解截教的幾次重大陣法中,太上老君的身影一直都在。很多人不理解,太上老君為何如此積極。其實,這背后是玉帝的安排與訴求。
三教擬封神榜的時候,通天教主甚至都沒有看名單。在他看來,有幾個弟子上榜也無所謂。畢竟,他旗下弟子眾多。
再說了,只要弟子們好好修行,在關鍵的幾年不下山,基本上不會出問題。
也有人認為,通天教主是看了名單的,知道自己的弟子很多都上了封神榜。
根據筆者對原著的分析,封神榜應該被篡改過。三教首領簽署封神榜后,該榜由元始天尊掌管,而負責封神工作的是姜子牙。
為何說這次封神榜被篡改過呢?其實,封神的最后,截教與闡教兩敗俱傷,闡教獲得了勝利,多數弟子沒有上榜,但是元始天尊最得意的弟子,失去了千年修行,全部要重修。
截教弟子基本都上榜,失去了修仙的機會。所以說,封神榜的安排,直接平衡了截教與闡教的勢力。
那些沒有上榜也沒有失去法力的闡教弟子,最終倒向了西方教。封神的最終結果是,截教、闡教覆滅,西方教崛起,天庭崛起。
誰得利,肯定背后有誰在動手腳。不僅老君,連西方教的兩個教主也不干凈。
對封神榜動了手腳的,多半是太上老君,而要求太上老君動手腳的必然是玉帝。元始天尊本該是封神之后的老大,可惜的是,他失去了勢力,最終退出了三界的領袖地位。
最終形成的格局是,太上老君為顧問,元始天尊血親掌控天庭行政,玉帝名義上執掌三界的局面。
有人會說,封神大戰最大的贏家是太上老君,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如果結合《西游記》來看,最大的贏家只能是玉帝。
太上老君逐步失去對天庭的掌控,最終淪為名義上的顧問,而玉帝成為三界真正的大BOSS。
在《西游記》中,老君和玉帝的關系非常微妙。一方面,玉帝對老君特別尊重,老君來凌霄殿的時候,玉帝會親自下臺階去歡迎。
另一方面,老君對目前的局面并不滿意,處處想給玉帝整一些麻煩。同時,老君暗地里也在勾結西方教,希望平衡玉帝對三界的權力。
在孫悟空上天的時候,老君已經淪為給玉帝煉丹和造軍火的人了。玉帝為了籠絡天庭道教的弟子,每年召開一次丹元大會。
這個大會是天庭道教的年度總結大會,大會用來表彰神仙的物質就是仙丹。老君為玉帝煉丹,本身就說明,原本可以統領三界的老君,已經被矮化到成了玉帝的仆人。
另外,天庭最厲害的兵器,如意金箍棒、九齒釘耙等,都是老君親手打造出來的。可見,老君也淪為了天庭軍火制造人,位置矮化了。
在《西游記》中,孫悟空偷吃了仙丹后,老君面見玉帝,用詞非常謙卑,說自己煉丹是為了“伺候”陛下開丹元大會。
種種跡象表明,老君地位被矮化,從而對玉帝非常不滿,故意開丹房,讓孫悟空偷丹。他就不想伺候玉帝開會。
為何這么說呢?
孫悟空之所以有機會偷丹,是因為燃燈來訪,老君安排所有丹房的工作人員都去聽講了。然而,這里有一個巨大的bug,那就是青牛精。
牛精無需聽講,一直給老君看門。有青牛在,孫悟空是不可能偷得了仙丹的。
不僅如此,孫悟空大戰十萬天兵的時候,老君明明有機會用金剛琢收了金箍棒,可是他就是不這么干。
即便是不得不出手,也僅僅是拿金剛琢擊中了孫悟空的頭部而已。還有就是八卦爐,老君清楚里面有巽位,孫悟空不可能死,還裝模作樣地煉他。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孫悟空出了八卦爐后,老君被孫悟空帶了一下,來了個倒栽蔥。在封神大戰中如此厲害的太上老君,竟然像個弱不禁風的老人。
這顯然不合理。更不合理的是,孫悟空鬧到凌霄殿的時候,青牛精也沒有出手。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君與玉皇大帝的關系,已經從封神大戰時的親密無間,變成了如今的主仆關系。
從側面也可以得出很殘酷的結論,封神大戰后,玉帝迅速崛起,取代了老君的位置。原本三教共治到老君一統的格局,變成了玉帝一統三界,老君被邊緣化。
所以說,玉帝才是封神大戰最大的BOSS,也是最終的贏家。
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玉帝在老君鼻子下,是如何實現三界一統的。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分析封神大戰后的三界格局,以及具體是如何一步一步統領三界的。
其實,聊這些需要搞清楚,所謂的三界,到底是怎么構成的。
所謂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是根據修行的程度而定的。
如果仔細分析這三界,會比較麻煩。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邏輯,我們就把世界分成三個維度,一個是天庭,一個是人間,還有一個是陰間。
圍繞人間的權力運作最為精彩,也最殘酷。
三
封神大戰之后,西昆侖基本上成了廢墟。原本闡教的大本營,很快就凋落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闡教里比較厲害的一批仙在封神大戰中徹底失去了修行,要重修。
另外一批有想法的仙,在燃燈的帶領下,去了靈山,參與創立西方教,所以西昆侖很快就失去了優勢地位。
早在闡教占據西昆侖之前,昆侖就有神仙存在,這位統領一切的女仙就是西王母。闡教勢力比較雄厚的時候,西王母享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沒有太多實際的地盤。
她的地盤僅限于被弱水和炎火攔住的西昆侖主峰。她在主峰上一心培養蟠桃,并沒有參與闡教的任何事務。
闡教分裂進而覆滅后,西王母又重新收拾山河,獲得了西方各界修行者的一致追捧。她是西方尤其是西昆侖周邊唯一有統治權的仙。
與西王母相對,以蓬萊為中心的東方洞天福地,也因為截教的覆滅出現了新的統治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東王公。
事實上,在截教發展起來之前,東王公一直是東方的統治者,掌控的是實際上的世俗權力。西王母也是一樣,很早就掌控了西方的世俗權力。
當截教與闡教如日中天的時候,東王公與西王母的權力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封神大戰奠定了天庭的諸神體系,所謂神就是有一定職位的仙。西王母、東王公實際上享有神權,但沒有神職,只能歸為仙的行列。
封神大戰之后,玉帝做的第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將西王母與東王公化為神,也就是將人間東西方的勢力名正言順地納入到天庭的版圖里。
具體的過程我們會有專門的文章去講,不過在這里可以簡單提一下其中的邏輯。天庭的體系奠定后,老君忽視了對三界的平衡,只顧著平衡天庭,忘記了玉帝是有修為的帝王。
玉帝的能力結合了老君與玄都大法師,同時又有他做玉帝的經驗。所以,玉帝的能力很快就超出了老君所能掌控的范圍。
玉帝做的第一件事是提高西王母的地位,將其變成了王母娘娘。在《封神演義》中,她叫瑤池王母,依然是西王母。封神大戰過后,她就升為王母娘娘了。
這個位置相當于掌管一切陰性神的實際執行者。在當時,這顯得很虛,但是隨著天庭勢力的擴張,這個職位的重要性越來越強,王母娘娘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玉帝與王母的關系有多種說法,有人說是夫妻,有人說是兄妹,有人說是母子。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也會有專門的文章論述,在這里不重點講了。
玉帝的另一個動作是將蟠桃會天庭化。原本只在西昆侖舉辦的蟠桃會,升格到了天庭,變成了給天庭神職人員延續壽命的重要大會。
蟠桃也就成了天神度過每個天劫最重要的物質。西王母從仙變成神,意味著玉帝對西昆侖有了重要的掌控。
玉帝掌控西昆侖,而不是在老君的領導下掌控西昆侖,所以西昆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玉帝可以驅使的勢力。而王母娘娘也將自己的人安排到了天庭,如,沙悟凈、玉兔精等。
沙悟凈做了玉帝的卷簾大將,玉兔精做了月宮里的重要主管,輔佐王母娘娘治理天庭陰性神。玉帝提升西昆侖地位,將西昆侖納入他的管轄范疇,并沒有引起老君的注意。
在老君看來,西昆侖的闡教已經廢了,將西昆侖納入天庭也不會有什么氣候。
然而,玉帝接下來的動作是將東蓬萊也納入到了天庭的范疇內。
具體的做法是,玉帝將東王公升格為東華帝君,將東華帝君煉的九轉金丹當作與蟠桃有同樣效果的重要仙界物質,來獎懲諸神。
東華帝君從東方仙,變成了東方神,進而上到天庭,在天庭有了一席之地。
玉帝在東王公與西王母之間,設計了一些有爭議的職權,讓他們一直在斗,然后玉帝做他們的仲裁,于是玉帝就牢牢把控了西昆侖與東蓬萊。
當然,東王公與西王母的關系也有多種版本,我們以后會專門提到。
玉帝將東華帝君的女兒們,編給了西王母管轄。所謂的七仙女下界,織女嫁給牛郎等,這些女仙都是東華帝君的女兒。也有版本認為她們是玉帝的女兒,在這里不多解釋了。
西王母與東王公的關系也很復雜,我們在未來也會有專門的專題來講。
盡管玉帝無法撼動天庭截教弟子構成的諸神體系,也無法動搖元始天尊家族掌控的天庭行政與軍事體系,同時無法撼動老君在教權方面的權力,可是他另辟蹊徑,開拓了一塊屬于他的地盤,而其他任何勢力都無法干涉到。
這才是玉帝崛起的核心密碼。其實,這個局面在封神大戰開始前玉帝就已經布局好了,只是三教的領袖沒有看清楚罷了。
擁有了對人間東西方的掌控,并不意味著玉帝就可以在天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要想徹底掌控天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他的下一步就是與佛教聯盟。這個佛教是燃燈帶領闡教弟子與西方教兩位教主聯合創立的。
玉帝與西方教的聯盟直接導致了兩個結果,一個是他在天庭有了可以支配的軍事力量,同時他的勢力進入幽冥界,掌控了陰間。
四
姜子牙封神的時候,將黃飛虎封為東岳大帝,全稱是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是五岳大帝之首,而五岳大帝手里有一項權力是管轄陰間的。
所以,陰曹地府的位置就設在泰山下,而黃泉路也在泰山周邊。然而,東岳大帝這個職位有一個巨大的bug,那就是沒有一個特別完整的陰間體系。
東岳大帝要管人間禍福,還要管地獄的事兒,但是地獄又沒有一套說得過去的班子可以用。這項權力在他那里是浪費了,也形成了一個不小的真空。
看到這個問題的神仙不多,玉帝非常精明地看到了這個問題,于是著手布局。
玉帝在以東岳大帝為首的五岳大帝下面設立一個酆都大帝,專門管理陰間。酆都大帝實際上是陰間的最高神。
在酆都大帝下面,玉帝根據方位設計了五位鬼帝,來協助酆都大帝管理陰間,同時五個鬼帝下面,又設計了十殿閻王,來做執行工作。
以東岳大帝為首的五岳大帝很快就被酆都大帝架空了。
上文我們提到過,玉帝在安排東西方與陰間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與佛教開始聯盟了。
此時,李靖已經從西方到了天庭,從燃燈的弟子變成了托塔李天王。玉帝對佛教勢力的利用,在陰間也表現得極為明顯。
如果玉帝僅僅自己安排了陰間的所有事情,恐怕無法給老君交代。
于是,他創意性地在陰間的體系中設計了一個“教權”,將這個教權的統領者給了佛教,而不是人教、闡教、截教的后人。
玉帝的這個操作意味著,老君對陰間的任何改變,都會動佛教的利益,也就意味著會動燃燈的利益,而燃燈與老君曾經是親密戰友,也是私交很好的朋友。
這位被安排進地獄獲得教權的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本來是可以做佛祖的繼承人的,就是因為佛祖給他安排了掌控地獄的這個職位,所以地藏王放棄了成佛。
地藏王當上了幽冥界負責思想和意識形態的一把手,又名幽冥教主。
行政方面,一切歸酆都大帝管,而思想方面,對靈魂的改造方面,對靈魂的度化方面,全部歸幽冥教主管。
幽冥教主是個終身職位,而地藏王曾經公開表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然而,佛與菩薩的區別是,菩薩有權力,佛沒有權力,只有榮譽。地藏王放棄成佛,意味著佛教掌控地獄意識形態將是永久性的工作。
是否退休重要嗎?當然重要。
玉帝安排的酆都大帝是有任期的,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說,酆都大帝的任期是三千年,任期一到即改任。
從封神大戰到現還差二十多年才滿三千年。這也就意味著,第一任的酆都大帝尚未退休,但也快了。
然而,地藏王菩薩可沒有任何退休的意思。可見,玉帝為了掌控地獄,對佛教讓渡了不少權力。
也有人表示,地藏王菩薩只是一個小菩薩,怎么可能獲得佛祖的繼承權。
其實,這是大家不了解佛教故事所做出的判斷。在講佛祖在靈山崛起的部分時,我們會重點講其中的門道。
佛祖滅度后,經歷五十六億萬年,彌勒佛會繼承佛祖的位置。
那么這個空檔如此長,該怎么辦呢?佛祖安排了一位攝政王來統領佛教,這位攝政王也就是代理佛祖地藏王菩薩。
從這個安排可以看出,地藏王菩薩的地位是如此特殊,權力是如此顯赫。
玉帝掌控了東方與西方之后,又掌控了地獄,也與佛教達成了密切的合作協議。他唯一沒有徹底拿在自己手里的,是天庭截教弟子組成的諸神體系。
這個體系基本上控制在元始天尊家族手里。玉帝接下來的所有工作都是與元始天尊家族的嫡系斗來斗去,同時平衡截教弟子諸神的利益。
可以說,玉帝已經從虛位君王,變成了擁有一定權力的實際領導者。
在《西游記》中,地藏王菩薩無需直接向玉帝匯報,但是需要間接匯報。他的匯報要讓閻羅王帶到天庭。
這也給了玉帝統管陰間的合法性,同時也抬高了玉帝的地位。閻羅王上天匯報這件事,本身就說明,玉帝對陰間的行政已經徹底擁有了管轄權。
盡管地藏王牢牢把控地獄的思想發展,可是隨著玉帝權力不斷擴大,地藏王的權限也受到了很多限制。
在孫悟空鬧天宮的時候,玉帝對陰間的掌控早已超過了地藏王。所以說,掃平陰間是玉帝崛起的重要標志。
就連地藏王給玉帝寫的信,也不得不規規矩矩,以臣子的口吻來寫。當然,這個時候的玉帝已經一定程度上馴服了元始天尊的血親們,對天庭的截教諸神也有了不少話語權。
結語
在《封神演義》中,很少出現玉帝的影子,可是他的影響力與布局無處不在。三教的領袖,一個比一個聰明,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讓玉帝在夾縫中崛起,最終統御了三界。封神大戰之后,老君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場大戰,最終的結局是自己慢慢出局。
更難過的恐怕是元始天尊,他完全想不到,自己的體系也不堪一擊,打贏了封神戰,也徹底沒有了戰斗力。除了為兒子們爭取了一些權力外,他成了徹底的輸家。
同樣感嘆的還有通天教主。他可能會后悔,覺得自己不該出手參與封神大戰。然而,已經晚了,截教的輝煌不再,通天教主也沒有了三教的話語權。
算來算去會發現,玉帝才是封神大戰的助推者,他才是攪動封神的最大力量,也是謀篇布局的大BOS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