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枳為橙 · 主播:吉米
來源:讀書369(ID:dushu369com)
好的生活,不在于上天安排,關(guān)鍵在于自我成全;好的心態(tài),不在于他人救贖,而在于自己撐傘。
昨天下午,一則令人悲痛的消息刷爆全網(wǎng):
12月4日13時22分許,著名作家瓊瑤被發(fā)現(xiàn)在家中輕生,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終年86歲。
她曾創(chuàng)作的小說《煙雨濛濛》《在水一方》等,包括編劇并參與制作的電視劇《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多部經(jīng)典,在數(shù)十年時間里,給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沒過多久,她留下的遺書也隨之公開,字里行間是她對人生諸事的看法,以及對于生命的理解和態(tài)度。
遺書中有段話,道盡了人到晚年的處境:
“當人老了,都要經(jīng)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y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于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
瓊瑤坦言稱,自己不想聽天由命,所以選擇自己為這件最后的大事做主。
于是她在下定決心后,就這樣翩然的離開了。
不少網(wǎng)友感慨,從前似乎沒考慮過太多殘年暮景相關(guān)的事,看到這些話才猛然發(fā)覺:人老了,走不動了,真相可能比想象中更殘忍。
然而也正如瓊瑤所說,在有生之年,擁有過生命的美好,就不算辜負此生。
人這一生,最高級的活法,其實就是趁早做好這3件事,給自己修好屋檐,為晚年鋪好路。
01
高配心態(tài):
內(nèi)心強大的人,允許一切發(fā)生
提倡醫(yī)學第一人日野原重明講到過一個觀點:
生而為人,想要活出最真實的自己,必須牢記以下法則——
“第一,不在乎身外之物;第二,不被他人評價所左右;第三,順其自然,不要勉強。”
不過度在意身外之物,就不會被名利所困,也不會因境遇的改變煩憂太多,就容易活得順心。
不停留在別人的眼里,就不會輕易因旁人的一句話干擾,也不會為了他人的評價小心翼翼,便能順從自己心意而活。
凡事能夠看開點,難事學會看淡點,允許一切發(fā)生,自會看到更多美好的風景。
究其根本,就是練就一個好心態(tài),活出一個自在的人生。
瓊瑤留下的遺言中也寫到: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 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在她曾走過的那些歲月里,也一直在踐行這樣的人生觀。
有人曾批評她寫的作品沒有深度、只有兒女情長,她也不會反駁太多。
在她看來,書中的人物類型也屬于這世間的一部分,可以讓讀者通過閱讀她創(chuàng)作的故事,感受到悲歡喜樂,就是價值所在。
對于生死,她保持淡然的心境;對于生活的變化,她始終坦然面對。
真正內(nèi)心強大的人,早已學會高配心態(tài),放下無謂的消耗,把生活調(diào)成快樂模式。
不禁想起作家畢淑敏之前分享過的感悟,讓我啟發(fā)很深。
她的父親年邁時,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憑借著樂觀的心態(tài),走過了生命里的很多年。
父親告訴她:“我這一生,非常幸福,因為有了我的事業(yè),有了你的母親,有了你們。”
因為這段對話,畢淑敏明白了,一個人的生命,即使面對死亡的威脅,即使面對重大的變故,也仍然可以去人間的幸福和溫暖。
世事無常,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只要守住一個好心態(tài),終會感知到生活中的小歡喜。
心里的陰霾堆得太多,陽光就難以照亮生命。
來人世走一程,最可怕的不是經(jīng)歷起起落落,而是在那些抱怨和悔恨中耗盡自己的能量。
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好的生活,不在于上天安排,關(guān)鍵在于自我成全;好的心態(tài),不在于他人救贖,而在于自己撐傘。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像靈隱寺中對聯(lián)講的那樣:萬事只求半稱心。
02
低耗精神:
關(guān)好身后門,讓往事清零
第37屆金像獎頒獎禮上,導演楚原獲得“終身成就獎”。
縱觀他的一生,曾有過打破票房紀錄的風光時刻,也經(jīng)歷了六部作品連續(xù)票房慘淡的至暗歲月。
面對外界的贊譽,他不驕不躁;面對他人的嘲諷,他一笑而過。
那年獲獎后,已然83歲的他,站在臺上談起過往的種種,笑著說道:
“任何人,無論你昨天多風光,也無論你昨天多失意,明天天亮的時候,你照樣要起來做一個人。 到老的時候,無論外面發(fā)生什么事,管他喜怒哀樂,管他恩怨情仇,全部都當他是菩提明鏡,笑笑便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不少人還在為眼前的得失輾轉(zhuǎn)反側(cè)時,這位擁有大智慧的老人,早已將往事清零,不再為了過往自我消耗。
瓊瑤在書中也寫過:“對你沒有得到的東西,你也根本談不上失去。”
已然發(fā)生的事,無需糾結(jié)成敗;已經(jīng)翻篇的過去,不必為了對錯耿耿于懷。
不管人生走到了什么階段,往前看,別回頭,關(guān)好身后的門,生活才會有更多可能。
有些事,想的太多,只會陷入內(nèi)耗;那些不甘,握得太緊,只會傷及精神。
戴建業(yè)教授在訪談時,曾感慨到自己心境的變化:
五十歲以后,基本上就不怎么痛苦了,現(xiàn)在真的每天都過得很幸福,因為什么都能想明白,也能看透。
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漸漸懂得一個道理,人最終都會化作塵埃,沒什么是放不下的。
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后半輩子若是遇到一件事沒做好,也不會再糾結(jié),這次沒做好,下次再好好做就行,沒必要為之痛苦。
以前他總覺得一件事沒辦到或者沒做成,會難受很多天,現(xiàn)在也不會了。
很多時候,難邁過的不是爛事本身,而是自己的處理方式。
人生走到最后,所有的煩惱、欲望、功名,終會化作塵埃,隨風散去。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保持及時“清零”的能量。
對于世事變遷,放下過深執(zhí)念;對于漫漫歲月,永遠從容不迫。
與其胡思亂想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以平常心應(yīng)對無常事,笑著走完人生的每段旅程。
03
修煉靈魂:
在變老的路上,做自己的擺渡人
楊絳在《走到人生邊上》寫了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深以為然。人生的活法,重點就在于自己如何選擇和自我用心磨煉。
你讀了什么樣的書,就能擁有什么樣的思想,塑造什么樣的認知。
你如何養(yǎng)護自己的身心,就能用什么樣的狀態(tài)應(yīng)對生活,過上什么樣的日子。
你怎樣修煉自己,就會收獲什么樣的生命力,走上什么樣的路。
天津的一家養(yǎng)老院里,一群“90”后老人的日常生活吸引了很多人。
在養(yǎng)老院院長陳卓的帶領(lǐng)下,由陳卓負責拍攝視頻,老人們扮演各類人物,一起暢談人生哲學。
在此期間,老人們在演繹角色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新的愛好,活出了暮年時光里的精彩紛呈。
而在此之前,有的老人還時常深受疾病困擾,平日里總是悲觀消極。
但在表演的樂趣中,他們解開了心結(jié),找到了晚年生活的別樣風景。
瓊瑤最后的文字中,也給年輕人留下忠告:
“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煉,希望你們經(jīng)得起磨煉。 親愛的你們,要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 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別錯過那些屬于你的精彩。”
一個強大的靈魂,不會懼怕生活的風雨,也總能在黑暗之中等來曙光。
真正聰明的人,在變老的路上,都活成了自己的擺渡人。
無論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境遇,都能清醒地應(yīng)對,自己遮風擋雨,自己走出困境,自己找到情緒的出口。
請相信:你跨過的每一道山河,收獲的每一個教訓,都會為你帶來新的出路,讓你活成自己的光。
04
很認同賈平凹的一個觀點:
“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業(yè)罷。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泉不能沒有月輝。”
當你老了,回望走過的路,愿你也能對自己說一句:這一生值得,我不曾辜負。
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fā)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讀書369。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