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本名陳喆)
1938-2024
驚聞到瓊瑤女士離世,甚感意外。看到她因為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選擇自我了斷的方式離世,令人唏噓。
但從她的遺書中,我們看不到她的悲觀,看不到她的無助,看不到她的彷徨。我們看到她安排好了一切,包括對身邊的人與年輕的朋友。她以生命最后的行動把自己整個人生寫成了一部瓊瑤式的著作。
《情深深雨濛濛》劇照
瓊瑤女士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她的作品是無數那個時代的人心中的那個浪漫的夢,她的作品,深入千家萬戶,影響了幾代人。她是中華文化圈近半個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我也是她的小說的讀者。她選擇離開,但特意叮囑年輕人要活出強大而勇敢的自我,去體驗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不要辜負來世界一遭,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快樂的來,快樂的去,這些話都讓我感動。
《還珠格格》劇照
我相信瓊瑤女士的離開是源自她內心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在年老病痛折磨之下,選擇有尊嚴的離開。她曾熱愛這個世界,正如她的每一部作品中所憧憬的那樣。她曾熱愛生命,正如她在第一部熱劇中傳遞的那樣,她熱愛每一個人,正如她離開時對每位讀者與觀眾所說的那樣。她用“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雅的擺脫了讓她無比痛苦的身體。我們尊重瓊瑤女士的選擇,并為她欣然目送,這是她所期待的她的讀者的告別。
積極心理學并不是不讓人面對痛苦,而是告訴人們在面對痛苦時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與行動。無論是平凡人還是英雄,能在整個生命無論任何時候都能做出積極的適應與改變,并且能積極的關照社會與他人,關照文化的豐滿,是積極心理學家們一直所倡導與珍視的人類情懷。瓊瑤女士的離開,當然讓人心痛。但她離開時的表白,卻再一次激勵了更多人更有責任,更加勇敢,更加瀟灑,更加珍惜的面對得來不易的生命。
瓊瑤手稿
從她留給世間最后的語言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殷切的叮囑,瀟灑的態度。多情自古傷離別,但是能在離別時,相視而笑,焚袖留香,則需要更大的決心與人生智慧。微笑的離開深愛的世界,是一種讓人心痛的告別。
紀念瓊瑤女士,以及她象征的那種羅曼蒂克的消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