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當單身媽媽JK羅琳在咖啡館的紙片上寫下關于哈利波特與魔法世界的第一行文字時,或許她自己也想不到這個黑發的、大難不死的男孩,不僅讓她實現了財務自由,再也不用為了錢和食物而苦惱,也深刻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直到現在,《哈利波特》誕生了整整27年后,這座IP富礦還在滋養著創作者們,比如IP版權方華納集團牽頭制作的美食綜藝《哈利·波特:烘焙奇才》,以美食真人秀的方式把觀眾帶回魔法世界。
其實今年全球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亮眼的廚藝真人秀節目,冷眼前不久討論過的韓綜《黑白廚師》。這部韓綜的真人秀部分很精彩,甚至影射了韓國的社會階級問題,讓人覺得辛辣過癮的同時,冷眼也有點擔心——這樣的節目顯然對制作團隊要求更高,而且需要廚師本人有一定的故事,也要有表達欲。但不是所有大廚都具備這種能力的。
《哈利·波特:烘焙奇才》則讓冷眼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不靠真人秀的廚藝節目,也能很好看。
誰能捧起學院杯
《哈利波特》系列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名場面是什么?三強爭霸賽肯定榜上有名。在三強爭霸賽期間,霍格沃茨的學生代表們要和來自海外其他兩所魔法學校的學生競爭,經過多輪比賽后,優勝者將捧起學院杯。
《烘焙奇才》就是把三強爭霸賽搬到了廚房,來自不同地區的九組選手將通過不同主題賽爭奪晉級名額,最后一組獲勝者將如同原著所說的那樣,獲得象征榮譽與實力的學院杯。
還記得《哈利波特》里小巫師們是通過什么方式獲得自己將成為魔法世界的一員嗎?貓頭鷹信使送來的入學郵件。在《烘焙奇才》中也是如此,選手們或是在超市采買、或是在公園散步,突然一封神秘郵件出現在他們面前,打開信件便是來自魔法世界的邀約。
詹姆斯和奧利弗·菲爾普斯即《哈利波特》系列中雙胞胎喬治和弗雷德的扮演者,在《烘焙奇才》中擔任主持人。與韓綜中主持人往往占比較重,不僅要控場、要打分甚至還承擔著不少煽情的戲份不同,他們更像是傳統美食節目的主持人,只負責介紹每場的賽制與規則。
第一期節目,選手們作為魔法界的新丁,首先要拿到通往霍格沃茲的車票。九組選手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份甜品展品。
它的高度不能低于61厘米(2英尺),要包含至少一個魔法元素,以及有兩處嘗味元素(即可食用部分),甜品整體需要展示創作者心中對魔法世界最摯愛的部分。從設計到制作,一共只有六小時,而且兩位選手一組,嘗味元素需要每個人各制作一種。
這些被組隊的選手在比賽前并不認識彼此,他們有些人是蛋糕烘焙師出身、有些人是翻糖藝術家、還有人是分子料理師。這六小時考驗的不止是他們的技術,還有配合與輔助能力。
像第一組出場的兩位麗莎與米茨,雖然都是哈迷,但顯然麗莎對整個HP系列的熟悉程度要遠遠高于米茨。所以她把設計主導權交給了米茨,讓她選擇自己心中對魔法世界印象最深刻的元素,于是兩個人迅速決定以拉文克勞學院的“瘋姑娘”盧娜作為靈感核心進行創作。
第一場比賽的晉級名額并沒有限制,選手們在廚房制作好作品后,前往九又四分之三站臺進行組裝,在噴著蒸汽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車旁邊,評委將會品嘗他們的作品并且立刻給出結果——是不是能拿到登上列車的資格。
包括米茨和麗莎在內的六組選手,成功登上了特快列車。列車帶著他們從國王車站前往古靈閣,這里是妖精們的地盤,有著龐大的地下金庫、隧道和洞穴,選手們被要求在六小時內完成一份高達90cm(三英尺),含有兩個嘗味元素以及一個魔法元素的作品,而靈感來源則與古靈閣不同的區域有關。
六組選手被到三個不同的古靈閣區域,他們要在主題區域尋找制作靈感并進行1V1對決,勝者安全,余下三組失敗者中,將有一組被淘汰。
同樣的,這六小時包括找靈感、設計和烘焙、制作等全部環節。
冷眼印象很深的是這期比賽中,被分到大廳主題組的選手喬丹,他手作了500顆玻璃糖珠,并且用融化的糖漿塑型,還原古靈閣大廳中的吊燈。成品出現那一刻,冷眼腦子里只有三個字:太牛了。
當然書中的雙胞胎之所以讓人喜歡,因為他們總是有各種奇妙的鬼點子,在《烘焙奇才》中也是如此。第二場比賽進行到2小時,所有人都一副人仰馬翻與時間賽跑的模樣,雙胞胎突然整活兒,要加入新的魔法元素——以現形咒為靈感,即作品中要至少隱藏一種組成部件,這就是在考驗廚師們的隨機應變能力了。
不靠真人秀靠什么
和當下流行,特別是我們更熟悉的以韓國為首的美食競技綜藝相比,《烘焙奇才》在真人秀部分的把控克制到有點“吝嗇”。每組選手后采+個人小片的部分加在一起,平均到不了三分鐘,節目把絕大部分篇幅都留給了比賽本身。
美食綜藝真人秀部分變多,是因為創作者擔心純廚藝展示會“趕客”,需要用“人的故事”去留住觀眾。但《烘焙奇才》卻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首先,節目的節奏很快。不像有些同質節目,特寫來回切、BGM懸疑感拉滿,最后來個“下期揭曉最終結果”,《烘焙奇才》第一場9組選手,100分鐘決出結果,很干脆利落。
節奏快,意味著九組不同創意的出色作品輪番轟炸,而且會看這檔節目的人,或者是對烘焙甜品感興趣、或者是HP系列的粉絲,大家都在忙著去看作品的細節、找其中與HP有關的元素,選手的個人故事也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
冷眼自己在第一期看完后,其實壓根沒記住每組選手的名字以及他們的擅長是什么,但卻記住了“盧娜的旅行箱”、“魔法環繞的獨角獸”“會旋轉的魔法噴泉”等所有作品。
其次,《烘焙奇才》的很大一部分受眾,是HP系列粉絲,節目在細節給了HP粉絲很多驚喜。
魔法世界里,飛路粉和壁爐是最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烘焙奇才》中、主持人、嘉賓和選手登場,都是從壁爐中穿過綠色的霧氣現身,完全還原了原作的名場面。
選手們比賽的那間大廚房里,懸掛著胖夫人畫像、光輪2000飛天掃帚等一系列在劇中有深刻意義的道具,像麗莎這樣的資深哈迷,會脫口而出飛天掃帚的型號,這也會無形中加深觀眾對選手們的好感,“她們不是單純來比賽的,而是真的喜歡HP系列,想用自己的技藝致敬魔法世界。”
以及前面提到的,在賽制上節目也注意到了與原作的結合。相信他們在第二場比賽時早就想好了要突擊加新內容,但是藉由原作中以鬼點子多著稱的雙胞胎兄弟之口說出來,就有種打破次元壁的感覺。
還有個小細節,讓冷眼有點在意。
第二期開始,節目似乎在逐步增加選手個人故事的分量,一些故事線展開了,比如有人棄醫從藝,追求夢想;也有人因為奶奶,而愛上烘焙。如果是有意為之,那節目組確實有點東西——第一期一上來就大談人生夢想與得失,觀眾很容易一臉問號“對不起你是誰,為什么要聽你說這些。”
經過第一期節目的作品展示,以及他們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對HP系列的愛,觀眾特別是在哈迷看來,大家已經是“同好”了,那個人故事線展開就沒有那么突兀和讓人逆反了。
除了主持人雙胞胎兄弟和兩位專業評委以外,每期主題比賽都會有與該主題相關度較高的驚喜嘉賓登場,第二場在古靈閣展開的比賽,驚喜嘉賓就是在HP系列中飾演了包括弗利維教授、古靈閣出納員、妖精拉環三個角色的英國演員沃維克·戴維斯。
驚喜嘉賓的出場只是為了給節目增添幾分情懷,而不是喧賓奪主。沃維克·戴維斯在節目中主要有兩項工作,與雙胞胎兄弟一起,在廚房看選手們爭分奪秒制作作品,適時地向他們詢問作品的靈感和制作細節;與專家評委一起品嘗作品,并給出意見,為評分提供更多不同視角。
下一站選手們將從古靈閣前往對角巷,冷眼也會持續關注誰能最終贏得學院杯。
當然更重要的是,與《黑白廚師》這種既要技術又要故事的美食真人秀相比,《烘焙奇才》或許更具有本土化的可能。
它不需要廚師本人有多豐富多彩的過往經歷,專業技術足夠突出就行,這對于國內那些會做不會說的廚藝大師來說是件好事。
它的輕真人秀是建立在IP本身家喻戶曉的基礎之上,而這對于國內而言也不是什么難事。往遠了說,有僅原作中就包含大量令人垂涎欲滴的精致菜肴的名著《紅樓夢》;往近了說,快被觀眾看出包漿的《甄嬛傳》里,也有不少對皇家宮廷菜的描寫。
而且囿于菜系,《烘焙奇才》對HP系列的挖掘只能在烘焙這一條賽道上下功夫,而國內如果做同類型節目就不一樣了,從湯羹菜肴到果品小食,都有可延展空間。還可以把劇中演員找來做飛行嘉賓,結合來一把情懷殺。
說真的真人秀就像佳釀,聞著醇香喝著醉人,而且人的故事越品越有味道。可是佳釀喝多了人總會覺得膩,也不是什么材料都適合釀造,換個路子,依托IP本身的勢能,把觀眾的影響力轉移到作品本身,或許比一味講人的故事,甚至狂搞煽情要更合適。
美食競技節目,是時候回歸美食的故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