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毫無疑問是BBA當中的老大哥。
只是,如今BBA已不再占據著絕對的豪華身份。
反之當下更受輿論場認可的豪華品牌,可能是理想和鴻蒙智行。
理想的銷量,已持續逼近BBA三強。
至于鴻蒙智行,也開始將價格帶伸進了百萬元陣地。
奔馳,總該站出來去捍衛點什么了吧。
在年初的時候,奔馳已經對今年表現不報以太多期望。
它預計,全年集團營業額和乘用車銷量將與2023年持平。
同時,奔馳還主動為2024年設定了“0增長”的財務目標。
這樣保守的態度,已然說明了業內對今年挑戰重重的預判。
而到了當下年底這個時間點以后,我們看到結果亦的確如奔馳所料。
據統計,奔馳前三季度全球銷量為176.32萬輛,同比下降約2.6%。
這也導致同期奔馳的總收入同比下降4.7%,凈利潤減少了31.4%。
其中,奔馳Q3在華銷量為17.07萬輛,同比下滑12.9%,至于前三季度累計數據為51.22萬輛,同比下滑幅度達10.2%。
單看Q3情況,中國已成為奔馳單一市場中銷量跌幅最大的部分,且跌幅還在呈現出擴大趨勢。
但相對值得慶賀的是,從銷量到財務狀況,奔馳還是BBA當中表現最好的一個。
至于寶馬和奧迪,它們的經營現狀可以說一個比一個慘。
顯然,奔馳的護城河依舊是傳統豪華車企里最為堅固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價格戰打得激烈的時候,寶馬還一度煞有其事地宣布退出價格戰。
而在寶馬的主張下,不少品牌也紛紛跟進了起來,通過回撤一定的終端優惠來表示支持。
但后來大家都看到,整個價格戰沒有因此而停下來,寶馬的堅持亦沒有支撐多久,后續它也不得不重新開始加碼優惠政策。
對于這樣的情況,奔馳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其銷售總裁段建軍指出——
「面對競爭,我們要做的是在硝煙最濃烈的陣地呼喚炮火,因為我們沒有退路,唯有繼續前進。」
「但同時,我們不會一味追求短期數字,而是更看重聚焦品牌和產品的長期價值,以更加均衡的業務節奏和結構,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尋求業務穩健發展?!?/strong>
可以看出,盡量保持穩健,這已是在場玩家們的最大心愿了。
就在10月初的時候,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公開說到——
「恢復中國消費者的信心,是奔馳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之一?!?/strong>
為此,過去5年已在華投入的研發資金達105億元的奔馳宣布,再追加140億元的投資,以進一步豐富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的本土化產品陣容。
此外,奔馳還宣布自2025年起,將陸續投產中國專屬的全新純電長軸距CLA、長軸距GLE SUV,以及基于VAN.EA平臺的全新豪華純電MPV。
這樣看來,奔馳并沒有因為這幾年的市場變化,因而產生想打退堂鼓的意思。
奔馳,大概已經準備好反擊的架勢了。
不久前,奔馳以超200萬元的售價推出了純電動大G。
其中,此前曾有報道指,“奔馳將放棄EQ品牌”,但該消息被段建軍親自作出了否認。
不過他也說到,奔馳將進一步強化傳統品牌序列的梳理,將所有純電車型歸入到母品牌奔馳當中。
而從純電大G沒再使用“EQG”的命名來看,奔馳的純電攻勢已經在出現變化。
與之做法相似的是,奧迪將經典車型名稱都留給了純電動產品,反之燃油系列的命名序號則往上加一。
可以看到,同在純電賽道上表現落伍的奔馳和奧迪,都在積極拿出應對措施了。
作為奔馳純電攻勢的反擊利器,純電CLA應該說被斯圖加特人寄予了極大厚望。
在去年CLA級概念車亮相的時候,奔馳高層直指——
「CLA級概念車是我們新MMA平臺的首款產品,將于2024年底推出量產版本。」
「這是梅賽德斯歷史上的里程碑,因為我們首次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MB.OS,掌握車輛整個架構的核心領域。」
相對遺憾的是,CLA的量產計劃沒有如期進行,而是順延到了2025年。
但是,奔馳已經按捺不住想要登場的心情了。
日前,奔馳純電CLA原型車發起了一項挑戰——在24小時內跑了3717公里,平均車速達到154.9km/h。
其中,新車采用了自研的200kW后驅單電機配置,極速能到210km/h。
關于這套奔馳自研的電驅系統,其理念在于要兼得卓越性能和同級最優的能效水平。
為此,純電CLA匹配了兩擋變速箱,以在高速和續航方面取得更為兼容的表現。
同時,基于MMA平臺采用全域800伏高壓平臺的優勢,新車百公里能耗將低至12 kWh,WLTP工況續航超過了750km。
而只要充電10分鐘,純電CLA就能增加300km續航。
顯然,奔馳開始在三電系統實力上亮劍了。
此外,奔馳明確純電CLA將進行加長軸距,以滿足中國用戶對乘坐空間的需要。
再者,被奔馳形容為里程碑式的突破,還在于CLA將應用奔馳自研MB.OS操作系統技術架構。
官方表示,MB.OS是奔馳從無到有、自主開發的全新架構,覆蓋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身舒適、行車與充電和通信模塊,可實現從車端到云端的軟硬件解耦。
在此基礎上,奔馳的中國研發團隊還主導開發了專門針對中國用戶的新一代MBUX車機系統。
對此,通過大語言模型的加入,未來MBUX的語音助手能力將升級為“MBUX虛擬助理”。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奔馳已陸續在改款車型上應用8295芯片座艙,明年面世的純電CLA也將采用同樣選材。
據悉,針對提供后排娛樂屏的車型,奔馳還會再增加一塊8295芯片來支持系統運算。
除此以外,純電CLA還將在高階智駕層面有所作為。
在此之前,由中國本土研發團隊主導開發的L2+高速領航功能,已經在奔馳E級(參數丨圖片)上完成落地。
籍此,奔馳成為了首個量產領航輔助駕駛的豪華品牌。
奔馳高層透露,「我們從搭建團隊、項目啟動到產品落地,僅僅用了12個月。」
到了純電CLA身上,奔馳還進一步選擇和Momenta合作,以落地城市領航輔助功能。
在英偉達Orin X+激光雷達+端到端的組合下,CLA將實現“車位到車位”的高階智駕功能。
照此來看,從明年開始,奔馳要在智能化方面給自己完成正名了。
可以看到,明年奔馳在發起新一輪純電攻勢之際,從一出手就是行業頂級實力的水平。
無論是新一代電驅系統,還是AI座艙,抑或是城市智駕的落地,奔馳CLA都將跟上業內第一梯隊的競爭力。
與之表現類似的,還包括了日產N7、豐田鉑智3X等其它合資品牌的新產品。
可以預測,明年中外陣營的產品實力或將實現大幅度的拉齊。
在此背后,這離不開外資跟中方團隊以及中國企業的深度融合。
叫人思考的是,當外資品牌的產品實力追了上來,甚至呈現出同質化以后,這時市場角逐的又會是什么呢?
至于作為奔馳里程碑式的作品,純電CLA真能在20萬級別上挑戰小米SU7的熱銷位置嗎?
而在補足產品力短板以后,重塑純電系列價格線,會是各大外資品牌繼續下決心實現的一環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大概已指明了明年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方向。
在今年初的時候,外界曾議論過“奔馳放棄全面電動化”的表態。
康林松對此回應,這是一個明顯的誤解。
他解釋,在2030年之前,奔馳將為所有產品提供純電選擇。
到了2030年后,奔馳仍將為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做好準備,無論純電還是電動化燃油車型。
按照MMA平臺的設計理念,奔馳將實行“電動優先,兼容汽油”的做法。
其中,奔馳CLA在推出純電版之余,也將提供48伏的混動車版本。
奔馳還說了,將推出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并供應全球的插混電池包。
如此看來,奔馳已經做好了不同應對方案,隨著產品釋放期的到來,考驗奔馳的時刻也該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