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位叫戚小光的吉林電視臺記者,用鏡頭記錄了一群苦命的女性。
家暴、離婚、子女不孝的悲劇上演在她們身上。
她們無家可歸,抱團取暖擠在不足10平米、住一晚只要2元的宿舍里,每天干著最苦最累的活,卻連吃飽都是奢侈。
這一拍,就是5年。
因為太過現實,紀錄片最終沒有過審,無法上映。
盡管如此,那段僅2分鐘的預告片,被觀眾打出了9.5的高分。
沒有人看過完整的影片,可“女子宿舍”、“一天兩元”的關鍵詞還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斷斷續續的影片,讓人們拼湊出了這群飽受磨難的底層女性形象。
她們的悲慘遭遇,讓無數人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當網友得知這些人的現狀后,同情卻是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熱諷。
甚至被指責活該。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網友為何態度大轉變?
東北吉林,有一間小旅館被稱為“女子宿舍”。
這間宿舍非常特別,住宿一晚僅需2元錢。
不過環境也差得驚人。
不足10平米的小屋,擺滿了搖晃不穩的上下鋪。
床上鋪著的被褥散發著霉味,看不出原本顏色。
一低頭,蟑螂臭蟲遍地爬。
然而就是這么一間小屋,竟擠了二十多個女性。
她們年齡不同,大多來自吉林周邊的農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
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沒有家。
這里和我們認識的世界截然不同。
她們是歌舞升平的盛世下, 卑微活著的女人,她們的生活,黑暗到連一束光都沒有。
女子宿舍的老板娘叫孫世清,被租客稱為“孫二娘”。
她的嚴苛出了名:
晚上8點準時熄燈,用水要節約,充電另收費,如同守財奴一般。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苛刻的人,卻在宿舍里備著各種常用藥品。
租客中誰出現頭昏腦熱的癥狀,她都會把藥發給對方。
如果有人看病拿不出錢,她也會大方地借錢給對方看病。
除此之外,她還會帶著這群老姐妹上街找工作。
要么發傳單,要么干一些苦力活。
盡量讓她們有求生之本。
有人覺得她很矛盾,明明很善良,卻不知為何要對租客那么嚴苛。
其實,嚴苛的背后,隱藏著她的無奈。
30歲那年,因丈夫出軌,她選擇了離婚,獨自帶著兒子闖生活。
為生計,她擺過地攤,也干過清潔工。
在擺地攤這6年間,她目睹了許多同病相憐無家可歸的女性。
動了惻隱之心后,她拿出積蓄開了這間只招待女性的宿舍,價格定在每晚2元。
轉眼間,宿舍便住滿了同命人。
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勤儉節約。
如果不是這樣,這最后的棲息之地可能早就消失了。
有一個租客叫方淑珍,她已經60多歲了。
因為是女孩,不受家人重視,18歲就被父母賣給了同村的一個大她13歲的光棍。
婚后,丈夫不務正業,整日喝酒賭錢,還出軌家暴。
從小生活的環境,讓方淑珍養成了逆來順受的性格。
她以為隱忍就能安穩地活下去,卻沒想到丈夫出軌后直接把她趕了出去。
而此時的方淑珍,已經48歲了。
她無家可歸,只能住在2元宿舍里,每天干著最苦最累的活。
她在養老院,每天照顧二十多個老人,為她們洗臉擦身,端屎端尿。
如此辛苦,一個月卻只能拿到1000元。
更凄慘的是,兩個兒子不但不替她分擔壓力,還處處要她接濟。
大兒子游手好閑,小兒子身患重病,為小兒子看病,前前后后欠下10萬多的債務。
為了存錢,方淑珍每天只吃一個花卷,外加一小碟咸菜。
就這樣,在2元宿舍住了幾年后,有一天,大兒子來了。
她以為大兒子是接她回家的,臉上是難以抑制的喜悅。
但令人心碎的是,大兒子不是來接她回家的,而是問她要錢的。
聽到這話,方淑珍就像是被潑了盆冷水。
盡管傷心,她還是把自己僅剩的100多塊給了大兒子。
大兒子拿著錢,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還有一次小兒子生病,她辭工回家照顧。
可不到一個月,就被兒媳趕了出去...
有人勸她再找一個,但被她拒絕了。
一次失敗的婚姻,讓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就在她萬念俱灰的時候,一個陌生小伙給了她兩個包子。
這份善意,讓方淑珍擦干了眼淚。
“不管再苦再難,都要好好活下去。”
張燕妙也是苦命人。
45歲喪夫,家產被占,只好帶著女兒小芳來到2元宿舍。
初來時,小芳才三歲。
母女倆擠一張床上,她每天忙著找活,艱難支撐生活。
7歲那年,她把女兒送到了鄉下的妹妹家讀書。
小芳只讀到了小學二年級上學期,就因為交不起學費被迫退學了。
從那以后,小芳又跟著母親回到了2元宿舍。
長到13歲時,小芳便開始打零工養活自己。
青春期的女孩,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每天和二十多個人睡在一間房里,壓抑可想而知。
她總是和媽媽吵架,一副厭惡這里的樣子。
“這里的人都為下頓飯活著,她們眼里只有錢錢錢!”
17歲時,她下定決心要離開。
但因為學歷太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兜兜轉轉,她只能在2元宿舍附近打工,每天晚上回來睡覺。
現實如此沉重,重到她們無力反抗,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
戚小光花了5年時間,記錄下了她們的生活。
過了幾年,老板娘孫二娘終于熬出了頭。
她的兒子長大了,也娶上了媳婦。
孫二娘又在女子宿舍旁邊租房子,開了家“男子宿舍”,4元一天。
女子宿舍的價格,則提到每天3元。
轉眼,十年過去了。
如今,女子宿舍的收費標準從2元漲到了5元。
當年住在宿舍里的很多人已經離世,剩下的人也有了各自的新生活,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當年那個說什么都不肯再嫁的方淑珍,選擇了再婚。
問及原因,孫二娘說:
“她太老了,再不找一個老伴就活不了了。”
還有那個3歲就跟著母親在這里生活,每天都渴望著逃離的小芳,也選擇了嫁人。
而她的母親,因為無處可去繼續住在宿舍里。
這十多年,還有很多女人憑借打工攢下來的積蓄,給兒子買了房子。
她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卻有著相似的命運。
至于為什么當初兒子都不要她們,辛辛苦苦賺的錢,還是要給兒子買房…
這個問題,我不想問。
她們這一生,都在為別人活著。
前段時間,在媒體的鏡頭下,《女子宿舍》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
當觀眾得知多數人最后的選擇時,最初的同情都變成了斥責:
“都這么苦了還心甘情愿被剝削,活該!”
但我想說,不是這樣的。
她們曾經用自己的雙手去奮斗,即使在底層邊緣掙扎,也努力地想要改變現狀。
但人就是這樣,往往不可能跳出認知之外做選擇。
為了活著,她們已經做出了在自己認知范圍內的最好選擇。
她們苦了一輩子,犧牲了一輩子,我們不該站在上帝視角,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她們進行批判。
她們是人,不是神話。
世人皆苦,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嘲笑人在絕境中掙扎著活下去的狼狽。
或許她們沒有那么崇高的理想,但她們也在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努力活得更加體面。
任何事情都比不過活著。
只有活著,才會有希望。
只有活著,一切才會皆有可能。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傷。
我們這一輩子,也許不會那么順遂如愿,但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勇敢堅強地活著。
在明媚的陽光下,感受世界的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