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北地區最具綜合實力的博物館、全國十大博物館之一,遼寧省博物館經常會舉辦一些高質量的臨時展覽,最近比較熱鬧的當屬年度大展“山河與共一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其中宋徽宗的《瑞鶴圖》一定會吸引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小伙伴一睹大珍芳容。此展也成了我最近要去沈陽重要行程之一。
一些小伙伴兒捷足先登,拍了不少精美的展覽圖片,對于沒去之前的我們也可以先大飽眼福,順便簡單做一下功課。在大家看展的拍圖中看到了一件鎏金面具,策展方定為金代,十分詫異。
此件文物標記為吉林高麗城出土,旅順博物館藏品。從這件文物的館藏地來看,應該是日本占領東北時期的文物掠奪搜集品。吉林高麗城很可能位于現在吉林市的帽兒山地區,這里是夫余文化的核心區。這件鎏金面具是很典型的夫余時期文物。其實往北去遼寧省不遠的東北兄弟館吉林省博物院,就藏有類似的一些面具形象。
吉林省博物館展陳的類似面具形象
吉林集安高句麗墓出土的類似面具形象,高句麗源于夫余。
另外就在遼寧省內著名朝陽喇嘛洞三燕墓葬群也出土了類似的銅面具。喇嘛洞三燕墓葬群墓主人被認為是屬于三燕時期的夫余人。
故這件展陳于“山河與共遼金歷史文化文物展”中的鎏金面具其并不屬于遼金文化,更不是金代遺物,而是屬于夫余文化,并展示了典型夫余人面貌特征的銅鎏金面具。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