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騎行博主“猛蛇過江”又一次登上熱搜,這次并非又發(fā)現了尸體,而是因其先前非法穿越鰲太線,可能會面臨相應處罰。對于這份隨時可能靴子落地處罰正確與否,輿論分為了立場分明的兩派,不過表態(tài)“一碼歸一碼”支持處罰的人,顯然要多一些。確實,一碼歸一碼,“猛蛇過江”理應受到處罰。
“猛蛇過江”是個帶有幾分傳奇色彩的博主,他名聲大噪,始自今年9月獨自穿越鰲太線時,意外發(fā)現遇難者馬某并報警的經歷。更令人十分意想不到的是,在相隔不久的10月份,“猛蛇過江”在崛圍山又發(fā)現了一具尸體。接連兩次發(fā)現尸體的離奇經歷,讓其收獲了不小的流量。同時,其讓遇難者重見天日的仗義之舉,也為其本人加持了一層道德光環(huán)。引發(fā)這次輿論分化的原因,也是其這層道德光環(huán)。
這次事情的起因,是12月3日,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在官方公眾號發(fā)布了一條新聞,標題是乍看平平無奇的“健全聯防管理機制 合力整治非法穿越——太白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與太白縣檢察院召開‘禁止非法穿越太白山’座談會”。點進文章之后,每段都有的關鍵詞卻是“猛蛇過江”。概括來說,是11月26日,該局與太白縣檢察院雙方領導專門開了一次座談會,重點探討了如何懲處“鰲太”非法穿越的問題。從這篇公眾號的內容,不難看出太白山管理局領導們的尷尬處境——不得不處罰“猛蛇過江”的非法穿越行為,但是尺度的拿捏相當具有挑戰(zhàn)性。
公眾號發(fā)布之后,很快就有人發(fā)現了這篇文章自帶流量屬性。然后,很快就有媒體就此事聯系到了“猛蛇過江”?!懊蜕哌^江”對這一消息首先表示感到震驚,同時又表示愿意接受罰款處罰,還發(fā)布了視頻提醒網友穿越鰲太線為非法行為。不過,雖然博主本人都認打認罰了,可不少網友們卻依舊在為博主打抱不平,認為其發(fā)現遇難者并報警的行為足以抵消懲罰,或者處罰的同時,也應該對其義舉進行獎勵。當然,再說回正題,更多人是直接寫下“一碼歸一碼”,支持對其非法穿越進行不打折的處罰。
其實,對于爭議,我們就應該回顧下,這份潛在處罰的依據來由。早在2018年10月16日,陜西眉縣、太白縣就聯合發(fā)布公告,全面禁止了“鰲太穿越”活動。原因也很簡單,這條路線實在險象環(huán)生,極容易出現人命事故,就比如被“猛蛇過江”發(fā)現的馬某圓,就是大家知道的最新一位遇難者。據中國登山協會與陜西省登山協會聯合2017年發(fā)布的《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鰲太線穿越事故頻發(fā),從2012年至2017年夏季,已累計失蹤、死亡驢友多達46人,且事故發(fā)生率呈上升態(tài)勢。顯然,禁令的發(fā)布,絕非為難任何驢友,而是為了盡可能保護驢友們的生命健康。
只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我們自古以來一貫存在的社會現象,“屢禁不止”同樣發(fā)生在了“鰲太穿越”。在9月份“猛蛇過江”發(fā)布的穿越鰲太線幾條視頻里,大家都能清楚看到,“鰲太線”上真的不缺徒步者。不難想象,有禁令的存在尚且如此,如若官方不禁止“鰲太穿越”,恐怕這條線路上要人滿為患,每年的遇難者也大概要上升一個數量級。
對于“猛蛇過江”非法穿越做出處罰,其實理由還是挺充分的,因為“猛蛇過江”的視頻走紅,給“鰲太穿越”帶來了一波熱度,同時“猛蛇過江”也成為了非法穿越“鰲太穿越”的標桿性人物,沒能連他都沒因此受到處罰,那么“鰲太穿越”的禁令大概就名存實亡了。不難想象,若果真如此,將引發(fā)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死亡案例必然會大幅增加。另外還有一點,便是“猛蛇過江”能夠2次發(fā)現遇難者尸體,證明其所走路線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偏僻,二是危險。真心希望這次的處罰,能夠給“猛蛇過江”提個警醒,不要時常以身犯險,畢竟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至于是否應該表彰“猛蛇過江”,那是另外部門的另外一件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