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場最可怕的就是退潮的到來,高標提前一天就開始下殺,而這個殺還沒有結束,所以未來的風險性還在上升,預期會持續到周五才會是不錯的冰點時間,而這個時間才值得大家進一步的關注。但冰點時間之后,就要思考下一個核心主線在哪里?誰才是那個中軍!而現在是12月份了,所以我短視頻講了12月大家最關心的兩件事:
第一、六一路下一個進攻方向。
第二、跨年妖將會在這個方向誕生。
但是我們今日文章核心想講的是就不是這個了,而是未來機器人誰更有確定性,或是說下一個像:低空經濟里的中軍:萬豐奧威!無人駕駛里的中軍:大眾交通!這個才是核心的點。要知道當下的機器人,明顯成為了最強的面積,而且是提前爆發了,我們之前判斷是25年下半年才會大爆發,但是當下全球因為華為的加入都開始急了!
一、驅動因子:
1、華為進展:華為據報最快2025年或將開始量產人形機器人,調研資料顯示,從今年初至今,華為內部的人形機器人已經歷兩次測試版本的迭代,未來將很快鎖定方案,并盡快在2025年發布并實現一定規模的量產。
2、特斯拉進展:預計2025年特斯拉將擁有超過1000個,甚至數千個Optimus機器人在特斯拉工作。2024年6月,特斯拉宣布有兩臺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進入特斯拉工廠進行電池分揀的相關任務,有消息稱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三季度或四季度正式開啟預售,并在2026年三季度大規模量產,年產量預計達到15萬臺?
3、中國市場: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約27.6億元;到2029年達到750億元,將占世界總量的32.7%,占比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
4、全球情況:特斯拉CEO馬斯克將5月5日發布的視頻重新播放了一遍,并表示,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工業主力,數量有望超越人類,預計達到100億臺至200億臺。特斯拉目標年產10億臺人形機器人,占據市場10%以上份額,其成本控制在1萬美元左右,售價預計2萬美元,這將為特斯拉帶來25萬億美元至30萬億美元的市場。
從上面可以實際你可以找到關鍵的時間變量因子,計劃好未來的布局思考!
二、全球機器人格局:
1、2024年人形機器人領域主要參與者及其產品進展概況
2、2024年1-9月中國人形機器人億元及以上投融事件
3、2023-2035E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億美元)
三、為什么機器2025年必大爆發?
1、行業技術不斷進步:AI大模型技術在人形機器人“大腦”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近2年來AI大模型快速迭代,其自主決策、多模態感知、泛化/涌現等能力持續進步,提升了人形機器人理解人類語言、行為和環境的能力,使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交互能力進一步提升;
2、成本下降:據高盛測算,人形機器人的單位制造成本不斷下滑,目前已從2022年的5萬-25萬美元下降至3萬-15萬美元,下降幅度約40%,這有助于降低人形機器人量產的成本壓力;(15萬美元也就是100萬,如果是你能買一個24小時不休息可以給你干所有家庭雜事,我也喜歡的,這個就是我說的經濟價值以非常明顯的了,如果25萬就更低點了。比買車更實用。)
3、政策利好:人形機器人是重要的新興產業,受到各國政府重視。例如,2023年中國出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首次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提出系統性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目標與時間點,即到2025年實現批量生產以及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2023年美國出臺《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計劃》,提出要開發功能更強大、更可靠的機器人;(中國更是如此,現在各地方要求就是兩個,人形機器人是重中之重!)
4、市場需求增加:全球多個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已處于較高水平。現階段日本、德國、法國、美國、中國等多個國家均已步入老齡社會,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背景下,用機器人代替人逐步成為新的趨勢。
從我現在看到的來講,人形機器人最后能做成功的:大概率是:特斯拉、華為、小米、宇樹!是最后能成功,而不是當下。小米是能炒作業,而另外幾個是會創新+有錢+成熟的生產工廠!而宇樹也得到了英偉達最大的認可,我很欣賞創始人:王興興的創新+務實!
四、繞不開思考:
從上面可以看到,未來能成功的就四家的概率非常大,而真正最大概率能成功的就是特斯拉+華為!而A股現沒有一家真的做機器人很牛的,很牛多沒有上市,所以只能從配件供應上下手,而這一點就像當時英偉達里供應配置里找到繞不開的:CPO!
哪那沒有這樣一個公司同時有供應他們兩個呢?而且整體估值還是不錯的呢?而我們持續找資料之后還真有一家!而當下機器7個一字板,加12家晉級的情況下,如果不挖一個機器人,就不是我們的風格了,而這家公司我們之前就講了,也發過資料,而今日再講一下! 他當下算是唯一同時供應的公司:
1、華為唯一有訂單:有本體總成訂單的公司。上周參與合作儀式,簽了合作協議(偏供應鏈端),細節不清楚。
2、投資了挪威知名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1X,并且是1X的零部件供應商。公司通過投資1X公司,與軟銀、OpenAI等國際機構共同參與其發展。海外人工智能機器人1X Holding AS公司。全資子公司成立機器人落戶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
1X是OpenAI參與投資的挪威機器人公司。1X先后推出輪式EVE和雙足NEO,其中NEO面向家庭。關節技術路線為電機+傳感器+齒輪箱+鍵繩,功能性要求較低,安全性要求高,技術路線基本確定。目前成本5萬美金,未來希望降到2萬美金。
3、唯一供應特斯拉:且靈巧手獨立于總成,對標當時鳴志里的T,兆威機電。
4、NEO量產規劃:24年底-25年Q1,50-100臺進入普通歐美家庭試用;25年底初步量產1000臺,目標場景 toC;27年10萬臺,28年100萬臺。
5、公司為1X提供執行器總成,為組裝廠商的角色,首批訂單10臺,價值量占比10%,未來能覆蓋的價值量可達到60-70%(除了腦和手)。
6、三個子公司布局:1)高氪做無人割草機器人;2)智氪完成1X投資并推動產業合作;3)堅米做四足機器人。
除此之外,我認為國內賽力斯未來的價值可能會在華為機器賦能的情況下,未來2年可能到達6000億左右。所以有一些價值一定要提前思考,但是也要考慮它的波動性。而且游資已開始布局機器人了,可能會打造出新的核心中軍思考,陳小群與章盟主還有方新俠等3.1億進攻這個方向,看不到的可能還有更多!而因為這家公司以持續上漲過了,所以現在的思考不是建議去追,而是未來如果有調整合理估值之后,才能更好的選擇。更多學習思考:點贊+轉折+留言:我想了解華為機器人繞不開的思考和價值!
以上只是個人交易復盤總結思考,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一切要結合盤面而動,文章內容屬于個人思考與記錄,作為記錄本人對市場的理解,僅作個人分享記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供參考,據此買賣,盈虧自負!
(挖掘與整理資料不易,你的:點贊+轉發+留言,是我們努力的動力,謝謝!)
總盤情況:今日大盤整體出現了調整,而這個調整也是如預期之內的事,昨日就說了預期有震蕩反彈,而如果明日進一步的下破3917的支撐,整體就是看空到6號,而本周核心重點還是看6號轉折之后看到13號。而今日高標進一步的退潮,引發了更大的波動性,所以風險性開始加大,而整體預期到周五才是冰點時間,才是最好的上車點,而這個時候可能更大膽的去處理這個思考。而今日整體兩市1.66萬億,但是4130家下跌,上漲只有932家,昨日提醒的風險性已得到了證明,所以交易還是要把握好節奏是核心重點,不行就要及時的撤退是關鍵。(今日AI量化倉位7%)
情緒面:今日高標如預期大幅退潮,而12板被殺已成為了明確性。預期明日還有一次退潮,9板也難支撐,明日核心重點可能會到7板 。而兩市96家漲停,跌停19家,封板率62%,而連板總數30家,高度9板。而明日兩天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分歧。
板塊上:當下的核心主線整體來看只有:機器人+大消費,而最強勢板塊:機器人+大消費+芯片!當下整體機器人是是第一,而之后就是大消費,而之后再考慮芯片,而且芯片出現了大量的沖高回落,這個就是難有持續性的風險。而主攻:新能源汽車+地產+AMC+金融科技。
機器人:今日龍頭山東礦機6板,而龍二是泰爾股份5天5板,而當下還有7個一字,更說明了他的強勢性,如果沒有機器人概念,整體就更難摔倒動性了。
大消費:今日龍頭是桂發祥9板,換手龍二是一鳴食品,雖然有松動,但是整體的推動性還是很強,但明日也可能能分岐,但分岐之后并不是壞事,反而可能是好事。而中軍就是永輝的推動性。
芯片:整體龍頭變成了皇庭國際3板,而龍頭是宏昌電子,看是否加速推動了。今日走成這樣,真不敢確定啊。
成功沒有捷徑,唯有自律和堅持!祝一直在拼搏路上的你,越努力越幸運!
今日看點:
1、富時中國A50指數納入北方華創,刪除華能水電,備選股名單包括寒武紀-U、中信建投、上汽集團、賽力斯、金龍魚。,富時羅素宣布對富時中國50指數、富時中國A50指數、富時中國A150指數、富時中國A200指數、富時中國A400指數的季度審核變更,該變更將于12月20日星期五收盤后生效。(資金越來越多了。)
2、信托監管醞釀1+N制度體系 推動多項法規修改完善
跟蹤商品題材:
一、生豬16.36(-0.66%,豬成本16。)
二、電池碳酸鋰7.7萬(-0.65%,下破20萬,但是整體并不樂觀。)
先贊后看,月入百萬!謝謝大家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