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舞臺上的一場政治“鬧劇”,成功將焦點投射到了亞太這片并不平靜的海域。若問是誰在導演這出戲,那非美國與臺地方“獨”派頭子賴清德莫屬。
賴清德近期又有點不安分了,動著鬼心思想去自己所謂的“邦交國”串串門。但這看似出訪幾座太平洋小島,實則暗藏玄機,意在訪美,而這也將本已緊張的臺海局勢再次推向風口浪尖。
我們從這次竄訪目的地來看,不難發現地緣政治背后的謀局。賴清德選擇了馬紹爾群島、圖瓦盧和帕勞這三個國家,正是因為它們與美國關系密切。別看這些國家不大,它們的政治地位可不低:曾經美國的“托管區”,至今還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障。
帕勞的現任總統甚至是出生在美國本土:在這種深厚的背景下,賴清德的行程安排毫不意外。而這些島國會對其敞開懷抱,恐怕沒有美國在背后推動是難以想象的。
然而,賴清德的真正目標可并不是這幾個小國,他醉翁之意在于美國。借著所謂“過境”的名義,賴清德計劃溜達到夏威夷和關島,與美國一些幕后的“代言人”會面,這才是真正的“重頭戲”。美國對臺的戰略借勢可見一斑,就是為了給賴清德的這次“表演”造勢,為臺島上的“獨”派撐腰打氣。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過境之際,為了表明態度,美國竟然動員了四艘航空母艦,再次顯露其在亞太地區攪局的野心。原來部署于中東的林肯號和在日本的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迅速向亞太集結,加上卡爾文森號和“小航母”美國號,這一“豪華”陣容勢在必得。這種軍事肌肉的展示,無疑是美國對亞太政策強硬表態的體現,但這樣的冒險行為真能達成其目標嗎?
事實上,美國此舉不僅加劇了地區緊張,還可能招致中方更為嚴厲的反制措施。即便美國擁有現代化的軍事裝備和龐大的航母艦隊,也無法改變現實格局:中國不會坐視不理,更不會任由外部勢力在自己家門口胡作非為。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美國內部對華戰略卻透露出一種矛盾心態。拜登政府在過渡期內,一方面允許賴清德竄訪,一方面卻又小心翼翼地避免與中國進一步激化矛盾。或許,這是為了不給繼任者特朗普留下把柄,同時也顯示出其對所謂“臺獨”運動的謹慎。
盡管美國向來強調其“以臺制華”戰略,從最近批準的對臺軍售案來看,他們并未對臺獨分裂勢力松懈。然而,中方對此并非坐視不管。解放軍已經迅速展開了針對性的軍事演習,以“三面圍臺”的姿態進行高強度訓練,對臺當局和美方發出明確警示。
同時,中國外交部和國臺辦接連發出三次嚴正警告,要求美國停止對臺獨勢力的不負責任支持。其中兩次都和賴清德“過境”美國有關,另一次則是對美臺軍售的不滿。
這三次警告不僅直指賴清德的“過境”行徑,更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關鍵,絕不容許任何外部力量挑戰中國的底線。在臺海局勢已逼近臨界點的背景下,中方的立場堅定而明確:和平穩定始終是第一要務,絕不屈從于任何挑釁與試探。
而更關鍵的是,中方不會任由美臺勾連,目前有消息稱大陸方面已經在準備開展聯合利劍-2024C打擊臺獨分子囂張氣焰。
那么,美國如此投入地攪動亞太,究竟是為了什么呢?或許,是拜登政府希望在其即將卸任之際,不斷延續其亞太政策,給未來的特朗普政府制造政策障礙。但不論如何,這種摻雜個人政治遺產的抉擇最終很可能事與愿違。
展望未來,臺海及亞太局勢的發展仍需審時度勢,畢竟任何大國的崛起與博弈都無法忽視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利益和關切。中國致力于和平發展的道路上,必將合理掌控局勢,在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同時,積極維護區域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臺海已非1996年,更非1840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美國的航母威懾在這里不再是凌駕一切的籌碼。
對于外部挑釁,中國的立場一直清晰堅決: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有人妄圖踩踏紅線,必將面對強有力的反擊。這不僅是一份承諾,更是對和平發展光明前景的堅定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