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多地迎來寒潮天氣,航空業的傳統淡季也來了。
一到淡季,對航司來說最直接的“搶人”方式就是打價格戰。“機票跳水”“白菜價”等關鍵詞經常充斥淡季的新聞熱搜。難道,冬天就沒有飛行和旅行的理由了嗎?
當然不是。
近日,東航電商基于生態圈數據(11月7-14日),發布了一份《2024冰雪季出游簡報》,從中可以看出不少今年冬季的旅游消費趨勢。
數據顯示,今年冰雪季期間,天數固定,機票、酒店可靈活組合的“機+酒”自由行產品受到游客青睞,東航自有渠道訂單數較去年同期上漲70%,較“冰雪季”前一周也環比上升40%。
從目的地看,游客首選出行目的地為首都北京和省會城市,同時云南西雙版納、廣東汕頭也因氣候相對溫暖,成為理想的避寒游目的地。
從酒店來看,今年11月初恰逢進博會周期,上海的住店需求占據榜首,其次是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在其他城市中,西雙版納、麗江等南方地區以及西安、南京等泡溫泉目的地也備受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超過3天2晚的長期住店需求,是2晚及以下短期住宿的2倍,凸顯游客對慢節奏、休閑游的追求。
這樣的數據結果,也與東航電商11月初在APP、小程序等渠道上線“冰雪奇遇季”活動不無關系。
打開東航APP,“滑雪”“避寒”“溫泉”等主題線路及相應目的地的機票、酒店等出行產品,已被放在了顯著位置進行推薦。
同時,東航電商還加大了對“機+酒”自由行產品的資源開發力度,并結合臨近年底是航空常旅客積分消費高峰期,推出優惠的“出行好物積分兌”。積分兌換整體訂單數較前一周上漲26%,較去年同期也有3%的小幅增長。
以前,這些積分大多只能兌換機票或者一些簡單產品,但通過越來越多的跨界合作,在今天的東航商城,你的積分可以買戶外裝備,充話費,還能兌換數碼/美妝產品,甚至逛超市,付油費,買保險,積分不夠還可以用現金補。
上述產品推出的背后,是東航電商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的出行全流程,思考旅客出行過程中每一個節點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潛在需求,整合出行產業鏈而提出的解決方案。
過去幾年,航司一直希望通過加強直銷,將以前拱手讓給機票代理和平臺的客戶資源拉回。而爭奪客戶的關鍵,則是誰能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和更全面的集成產品。
早在十年前,東航就開始為此努力了。2014年成立的全球首家具備航空產業背景的電商公司——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整合東航內外部線上、線下產品及服務資源,挖掘一張機票以外出行產業鏈的延伸價值,開發符合用戶“吃、住、行、游、購、娛、商、學、醫、險”各類出行需求的集成產品,為旅客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出行解決方案。
十年來的努力用四個詞總結就是“搭平臺、找伙伴、搞集成、活積分”,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從“傳統航空承運人”向“現代航空服務集成商”轉型。
如今打開東航APP,購買機票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訂酒店,訂高鐵,接送機,自由行,買保險等等這些在OTA平臺上看到的集合服務,在東航APP上也已俱全,大部分產品訂購時可使用積分抵扣。
早年前,幾位民航業內人士在航旅圈的沙龍上就曾討論過這樣一個觀點:全服務航空公司要有保持價格定力和提供高品質服務的底氣,盡量不要響應低成本公司的價格戰,一是很難打贏,二是“降價一時爽”,卻不利于營銷和服務水平的切實提高,更不利于培養世界一流的競爭力。
與其通過大賣“便宜”機票的方式來“野蠻搶人”,不如提高營銷針對性,挖掘目標客源的潛在需求,從提高服務水平、服務種類、提升服務精準度以及一站式服務等方面尋求突破,精準投放產品。
從這一角度來看,東航電商整合出行產業鏈,結合冰雪季到來的節點推出的多款出行產品,可以說是踐行上述理念的有效實踐。而從簡報中披露的目的地排行、訂單數漲幅來看,這些產品的投放也正契合了部分旅客所需。
據了解,“冰雪奇遇季”活動即將迭代升級,更多驚喜值得期待。而對于航司從單單賣一張機票,到為旅客提供出行前、出行中和日常生活全場景服務的轉型,未來還可以有哪些期待和建議?歡迎文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