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光芒
照亮生命
校園公開課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蚌埠醫院重癥醫學科為一例先天性胸廓發育畸形且伴有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成功實施了重癥患者床旁康復活動,不僅為患者的康復之路點亮了希望之光,也進一步彰顯了醫院在重癥醫學領域的專業素養與創新精神。
該這位患者因先天性胸廓發育畸形,長期飽受呼吸困難之苦。此次重癥肺部感染更是讓她的生命陷入了危機。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重癥醫學科團隊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制定了詳細的治療與康復計劃,不僅要治療疾病,更是要讓患者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在科室主任的帶領下,醫護人員們精心照料患者,不僅給予了她最先進的治療手段,還根據她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了床旁康復活動方案。為了盡快的恢復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科室工作人員在進行呼吸機脫機訓練的基礎上,結合床旁被動肢體鍛煉,自主嗆咳訓練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通氣效果。據床位醫生張雅莉大夫介紹,為了提升患者自主通氣潮氣量,我們經過充分評估和干預后,對患者進行了床旁輪椅坐立訓練,使患者膈肌下移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氣效果。同時,讓患者面對呼吸機監測數據,進行自主呼吸鍛煉,更能直觀的了解自己的潮氣量及訓練方法。促進患者積極參與到自己的治療中。
“下肢床旁主被動鍛煉是患者日后站立和行走所必要的康復運動”康復治療師翁沁怡醫生介紹說,在重癥監護室的日日夜夜里,康復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不僅如此,康復團隊還積極應用傳統醫學手段,為患者進行了穴位針灸治療和手法推拿,通過專業的關節活動訓練,幫助患者恢復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減少因長期臥床而引發的關節僵硬和功能障礙。
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患者的病情逐漸穩定,身體狀況也日漸好轉。為了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患者親手寫了一封感謝信。這封感謝信不僅是對醫護人員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他們專業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深深敬意。在信中,患者深情地描述了醫護人員如何耐心地指導她進行呼吸訓練,如何在每一次康復活動中給予她鼓勵和支持,讓她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與希望。這封感謝信不僅是對醫護人員工作的認可,更是對重癥患者早期康復理念的一次生動詮釋。在重癥醫學領域,早期康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通過床旁康復活動,患者能夠在治療的同時,逐步恢復身體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康復效率。這對于提高重癥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成功實施床旁康復活動,不僅為患者帶來了生命的轉機,也為重癥醫學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該科室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精益求精”的服務理念,不斷探索創新,為更多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與光明。
審核 | 周 飛
文章 | 單文明
編輯 | 張 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