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946年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發動了內戰,此時的國民黨軍共計430萬人,擁有86個軍。
但早已失去民心的國民黨最終敗退臺灣,此時的國民黨只剩下20個軍。
那么這20個軍的軍長是誰?結局怎樣呢?
一、薛家四兄弟
提起國民黨的將領,就不得不提薛家四個參軍的兄弟,他們分別是薛岳、薛仲述、薛書達和薛季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薛岳。
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中,同樣能找到薛岳的身影,受到他的影響,薛仲述、薛書達和薛季良也都參軍。
薛岳升任師長時,薛仲述正在黃埔軍校讀書。
出于戰爭的考慮,薛岳幫助弟弟薛仲述前往法國學習航空知識。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薛仲述沒能成為空軍,最終去往薛岳的部隊任職。
不久后,薛仲述繼續進入陸軍大學學習,成為精通陸軍和空軍的專業人才,為抗戰作出不小的貢獻。
薛叔達同樣在黃埔軍校讀過書,也憑借大哥的身份節節高升。不過薛書達一再拒絕哥哥的保護,多次請求上陣殺敵,參加了增援衡陽的戰役。
最小的弟弟薛季良的軍旅生涯則相對“太平”,而且一直沒能獲得前線殺敵的機會,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中學習。
蔣介石發動內戰之后,薛岳因戰斗不利被貶,薛仲述的第四軍在渡江戰役中全軍覆沒,只能投靠剛剛復出的薛岳。
野心不死的蔣介石為了阻止解放軍解放海南,讓薛岳在全島設立三道防線薛仲述也被任命為新的第四軍軍長,其他兩個兄弟也在薛岳部下任職。
最終解放軍成功解放海南島,薛岳等人乘飛機逃往臺灣。薛岳、薛叔達和薛季良就此閑賦,薛仲述依舊在軍中任職。
薛岳、薛仲述在臺灣逝世,薛叔達則移居加拿大,薛季良也選擇在舊金山度過最后的時光。
二、我軍曾經的敵人
除了這四位還有出生在湖南的唐守治。
為了改變國家命運,他投身黃埔軍校學習,隨著大部隊參加了北伐戰爭,積累不少經驗。
抗日戰爭爆發后,唐守治奉命在蘇北碭山處設防,配合淞滬會戰主戰場作戰,最終堅守20多個日夜,將日軍牢牢擋在防線之外,本人也身負重傷。
1941年,唐守治出任新編第38師副師長,率領隊伍加入遠征軍,前往印度接受訓練,并在緬甸與日軍作戰。
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唐守治毫不畏懼,在戰場上大敗日軍,成為有名的抗日將領。
只可惜這位抗日名將,最終將傷口對準自己的同胞。
1949年初唐守治升任第80軍軍長,甚至還在金門等地與解放軍負隅抵抗,之后隨著蔣介石等人潰逃臺灣,最終在臺灣病逝。
與唐守治一樣,容有略也是抗日戰場上的名將,而且同樣畢業于黃埔軍校,參加過征討陳炯明、孫傳芳等戰爭,受到蔣介石的重視。
日軍全面侵華后,容有略等率部隊支援常德戰場抵抗日軍,也參加過著名的衡陽保衛戰,在極度惡劣的情況下抵抗日軍47天,從此一戰成名。
內戰爆發后,容有略升任為六十四軍軍長,在蘇北地區與我軍多次交手,敗退臺灣后,還多次制定對解放軍的進攻計劃,但都以失敗告終。
1982年,容有略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而闕漢騫作為54軍軍長,在抗日戰爭中參加過淞滬會戰、昆侖大捷、騰沖戰役等知名戰役。
很多戰役中,闕漢騫都會在彈藥消耗殆盡的情況下下令肉搏,獲得了多次勝利,被人稱之為抗日戰場上的猛將。
然而這位猛將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后就將槍口轉向了同胞,在遼沈戰役、上海解放戰爭中,闕漢騫都給解放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上海失守后,闕漢騫飛往臺灣,不久后因病出任閑職,1972年在臺灣去世。
與闕漢騫同樣在上海戰役中戰敗的,還有52軍軍長劉玉章。
劉玉章同樣是黃埔畢業生,第52軍也成為蔣介石派到東北的十幾個軍中唯一一個逃出來的軍。
敗退臺灣后,劉玉章還獲得前往美國深造的機會,回到臺灣后升任上將,于1981年去世。
除了以上抗日名將外,23軍軍長劉仲荻并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大都是在辦公室中工作。
劉仲荻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他對戰爭專業性的研究,而且是針對山地戰爭的研究,且當過黃埔軍校的主任,學生充斥著整個國民黨機關。
1960年,劉仲荻在臺灣病逝。
除了這些軍長外,一些比較狼狽甚至失去部隊建制的軍長,同樣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三、狼狽的軍長
國民黨39軍是一個充滿傳奇的軍隊,先后組建過四次,但大都很快就被成建制殲滅。
第四次組建39軍時,是由整編第八師改編而成,由王伯勛任軍長,程鵬擔任副軍長,隨后便被調到淮海戰場之上。
不久后,程鵬成為39軍軍長。
不過此時的39軍已經沒有太大戰斗力,部隊減員也比較嚴重,沒有什么出色的表現,淮海戰役失敗后,隨即前往廣東駐防。
1949年,39軍在廣東被解放軍殲滅,程鵬在部下的掩護下,狼狽地坐上飛機逃到臺灣。
但因為受到這次失敗的影響,加上已經沒有了軍隊,最后只獲得一個閑職病逝在臺灣。
與程鵬一樣狼狽的軍長,還有19軍軍長劉云瀚,以及5軍軍長高吉人。
劉云瀚畢業于黃埔軍校,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及中國遠征軍,在1945年時就出任了86軍軍長,是國民黨隊伍中有名的抗日將領。
1948年劉云瀚被派往天津駐扎,隨著天津的順利解放,劉云瀚便帶著部隊向南逃竄。
最終劉云瀚與徐蚌會戰的逃兵重新組建成19軍,劉云瀚本人出任19軍軍長,帶著這支部隊逃往臺灣,最終在臺灣去世。
第6軍軍長戴樸,與劉云瀚有著同樣的經歷。
第6軍是國民黨老牌部隊,由湘軍擴編而成,參加過北伐戰爭。到因為種種原因,第6軍先后5次重建,軍長也換了一批又一批。
1948年,第6軍在遼沈戰役中被殲滅,但很快又恢復了重建,由戴樸擔任軍長。
只不過重建的第6軍依舊毫無戰斗力,只能隨著蔣介石撤退到臺灣,戴樸這個軍長自然也沒什么太大的話語權。
不過戴樸心態不錯,1991年去世。
相比于以上被團滅的軍長來講,高吉人還當過俘虜。
高吉人從小便立志報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中國底層百姓的現狀。1926年,高吉人進入黃埔軍校讀書,畢業后成為杜聿明的下屬。
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昆侖關戰役、中國遠征軍等重大戰役中,高吉人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
淮海戰役中,高吉人被我軍俘虜,解放軍將其送到醫院中搶救才活了下來。
然而高吉人逐漸好轉后,卻與部下一同逃跑到臺灣,被任命為新組建的第五軍軍長,1979年,78歲的高吉人病逝在臺灣。
相比于這些狼狽的軍長,還有一直得不到重用的幾位軍長。
四、被排擠的軍長
朱致一是黃埔軍校出身,曾擔任過75軍和87軍軍長,本人相對比較有能力,按理說應該受到重用才對。
但國民黨可不是以能力論高低,朱致一既不會溜須拍馬玩弄權術,親戚中還有一些是共產黨員,自然被蔣介石排除在心腹之外。
雖然沒有開除朱致一,卻也只能在一個閑職上蹉跎人生,還要忍受同僚的排擠,即便朱致一在抗戰中作出極大貢獻,也沒能改變他的處境。
敗退臺灣后,朱致一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最終在臺灣安享晚年。
而96軍軍長周兆龍則因為不是黃埔出身,無法成為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直到解放戰爭時,國民黨才想起周兆龍。
但周兆龍還是以戰敗收場,到了臺灣后也沒有被重用,只獲得一個養老的閑職。
63軍軍長莫福如同樣備受排擠,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無法帶兵打仗。
莫福如經歷過北伐戰爭,也在黃埔軍校學習過專業知識。抗戰時期,莫福如參加了淞滬會戰等,給日軍帶來沉重傷害。
但因為不會溜須拍馬,莫福如一度調離前線,直到1949年才接任63軍軍長,替蔣介石駐守海南島。
戰敗后逃到臺灣,同樣沒有受到重視,最終心灰意冷前往美國定居。
相對于不受重視的將領來說,那些下場凄慘的將領也不在少數。
五、悲慘的軍長
出生于黃埔軍校的劉廉一,是陳誠的堅定支持者,也被稱之為土木系將領。但一直很少參加前線戰斗,直到1941年才參加遠征軍,立下人生第一份軍功。
內戰爆發后,劉廉一曾率部進攻蘇北解放區,配合張靈甫和邱清泉的兵團作戰,但很少獲得勝利,因此受到不少白眼。
帶領88軍參加淮海戰役時,劉廉一的表現也不亮眼,1949年的渡江戰役中,88軍更直接被我軍殲滅。
1950年逃到臺灣后,劉廉一受到嚴重排擠,前往美國暫避風頭,最終在美國去世。
從小立志報國的張光瓊,在國民黨的下場同樣十分凄慘。
因為屬于地方將領,張光瓊一直被國民黨中央軍歧視。抗戰爆發后,張光瓊就被明升暗降的架空。
此后一段時間里,國民黨需要張光瓊時就升官,不需要時就降職位,很少有直接參加抗戰的機會,大都是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時間一長,張光瓊就對國民黨越來越不滿。
1949年,62軍在天津被解放軍殲滅,國民黨重組62軍,由張光瓊擔任軍長。雖然有了實權,可這卻是國民黨內各派系斗爭的結果,張光瓊只是一個犧牲品。
張光瓊原本想起義,卻因走漏風聲遭到保密局的監視,最終在1950年春于香港通電起義,之后在巴西定居。
50軍軍長胡家驥雖然能一直在前線作戰,卻也難逃被排擠的命運。而且胡家驥打仗越勇猛,拉攏之人就越多,自然越容易得罪人。
正是因為擅長打仗,胡家驥成為有名的抗日將領,內戰時被調往50軍當軍長。
但因為50軍無法聽從自己的指揮,胡家驥也心灰意冷地選擇隱退,同張光瓊一樣前往香港,最終在香港度過余生。
相比以上3位軍長而言,18軍軍長高魁元的凄慘下場,完全是自作自受。
畢業于黃埔軍校,抗日戰場上屢建奇功,在很多人看來高魁元都在國民黨內深受重視。
1949年出任18軍軍長后,一直受到蔣介石、蔣經國等人的信任。即便逃到臺灣,也受到了重用。
但因為敲詐軍餉等行為,高魁元最終接受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高魁元是逃往臺灣的20個軍長中最長壽之人,2012年病逝于臺灣。
總結:
這20個軍長中,有人高升有人倉皇逃竄,也有人受到不公正對待就此消沉,但無一例外,這些人終生都沒能回到自己的故鄉。
不論從前做了多少貢獻,不論在戰場上殺過多少敵人。只要在國民黨中任職,功勞永遠不是最重要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們沒有追隨蔣介石,而是留在大陸建設新中國,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參考資料:
黃山日報 抗戰中的中國將領薛岳
抗日戰爭紀念網 朱致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