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中學語文課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嗎?原文開頭如下:
格魯吉亞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郊外有一個小院子。一九〇三年,斯大林和他的同志們創設的地下印刷所,就在這個小院子里頭。
第比利斯是斯大林的發跡之地,如今它又是什么樣子呢?我懷揣著好奇,來到這里。對我來說,觀察一個城市。無非就兩個方面:建筑和人物。
建筑
遠眺:第比利斯依山而建,市內綠樹繁茂,金頂大教堂氣勢恢宏。如果沒有那幾座突兀的筒子樓,這就是一座典型的歐洲城市:一座大教堂+眾多小房子。
近觀:略顯雜亂,天際線毫無章法,大致就是一個第三世界的小城鎮。
細看:整個首都,除了少數幾條大街還算整潔,幾乎所有小巷子都破敗不堪,簡直就是貧民窟。但破敗中依稀殘留當年的精致,比如建筑局部細巧的羅馬柱,和繁雜的鐵藝。看得出來,這個城市曾經輝煌過,但已是昨日黃花。
我來到格魯吉亞的第一天,是一個深秋的陰雨天,我入住一家風格獨特的民宿,它的前身是一座前蘇聯時期建造的三層小樓房,外立面色調灰暗,四四方方,猶如一個巨型火柴盒。
半夜三更,秋雨敲打著窗戶玻璃,隔著樓板,我聽到樓下有窸窸窣窣的聲音,于是起床,輕手輕腳地走到二樓客廳。當我看到民宿管家的那一刻,一股駭人的寒流向我襲來,瞬間,我后背冰涼,手腳開始顫抖……白天那個斯文帥氣的烏克蘭管家,居然正在客廳的餐桌上,肢解一個怪物,他瞟了我一眼,露出詭異的微笑。桌子上污血橫流,內臟凌亂,怪物的眼睛里血絲密布,直勾勾地盯著我,仿佛在伸冤,死不瞑目……
各位沒猜錯,以上都是我的幻覺。如果你沒有住過這民宿,看了我拍的這組照片,也許你也會產生類似的幻覺。
我在國內外,住過上百家民宿,雖然風格各異,但無外乎是,溫馨、復古、簡潔、現代……很少有民宿敢把裝修弄成這種前衛的風格。白天人氣旺盛,這種風格給人的感覺是頹廢中流露著藝術氣質。而到了晚上,客人紛紛回房入睡,夜深人靜,白天隱藏在角落里的陰森氣氛就如同死灰復燃,籠罩著整個民宿。
屋內的色調陰沉,夜晚,在在幽暗的橘黃色白熾燈的照射下,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陰森。這種陰森不是 “在門楣上掛骷髏,角落里躺著僵尸” 的故弄玄虛,而是所有的一切都看似很正常,但就是能營造出一種道不清說不明的陰森氣氛。
茶幾上放著一個實驗室里用的大玻璃罐,管家說,里面的水可以喝,但看到那泛黃的標簽,燈光下呈暗黃色的水,你敢喝嗎?
在這個交通不便的邊陲小國,舉國上下也只有三百多萬人口,主人居然能收集到這么多風格離奇的家具,并協調得組合在一起。這樣的設計品位實在與眾不同。
我向來認為,民宿的設計風格可以有個性,但不能嚇人。原因很簡單,開民宿要接待各種客人,如果把客人嚇到了,口碑惡化后,生意也就沒了。
但奇怪的是,這家民宿不但口碑很好——高達9.4分,價格甚至比同城的五星酒店都高!并且很難預訂。
后來我想想,應該也合理,就如同有人花錢去看恐怖片,一邊用手捂著雙眼,一邊又在指縫間看著銀屏,一邊怕得發抖,一邊欲罷不休。也許現代人平淡的生活太需要刺激、驚喜和意外,民宿主人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結合他自己的獨特品味,精準地找到了這塊市場。
從另一個方面說,這個看似落后破敗的小國,民間的藝術底蘊卻有獨到之處,他們對自己的審美能力非常自信。如果你仔細看過第比利斯上百家民宿的介紹,就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國家的平均審美,遠超過它的經濟發展水平。
第比利斯的人均GDP不到5千美元,而美國休斯頓的人均GDP超過7萬美元,是第比利斯的至少10倍。相比之下,整個休斯頓的民宿,幾乎都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毫無個性可言。
第比利斯民宿的設計水平,可以和巴黎看齊,甩休斯頓十條街。
人物
那幾天正逢格魯吉亞的節日(Day of Svetitskhoveli),真不知道怎么翻譯,懂的朋友請留言。節日期間,整個第比利斯的市民都出門壓馬路。
一對情侶模樣的男女在街邊彈唱,女的酥胸半露,曲調高亢,她端起高腳杯,抿了一口酒,在微醺的狀態下,繼續吟唱。他們在鋼琴上放了一個罐子,我投了錢,她報以淡淡的微笑,雖然是在賣藝,卻賣得很驕傲。
男人談著鋼琴在一邊符合,樣子非常陶醉。
這對男女堪稱一對璧人,我也算一個見過世面的人,這應該算世界級的街頭表演,如果放在巴黎,就顯得很協調,而在第比利斯,此時此刻,巷子的另外一頭,環境如同貧民窟,老房子搖搖欲墜,墻體斑駁,一個年邁的老婦人正弓著腰,拄著拐杖,步履蹣跚。
第比利斯生活節奏很慢,雖然經濟衰退,但當地人該吃吃、該喝喝,到處可見人們在樹陰地下,慢悠悠地聊天喝咖啡。
在一個酒吧門口,正在舉行踩葡萄活動,這位帶白色假發的女子,伴隨著音樂,手舞足蹈。
看過《本能》的朋友,應該對莎朗斯通印象深刻,看著這個格魯吉亞女孩,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認為,哪怕莎朗斯通再年輕回20歲,顏值也遠不如她。
我去過兩個高加索國家: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個人覺得,無論男女老幼,格魯吉亞人都比亞美尼亞人漂亮。原因只有一個,亞美尼亞人的鼻子太大了,而格魯吉亞人五官立體,又不過于夸張,既有白種人的高挑挺拔,又有黃種人的細膩柔美,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要求。
白種人雖然身材比例比黃種人好,五官也立體,但是,皮膚衰老程度之快,身材走樣之嚴重,實在慘不忍睹。他們(尤其是她們)太經不起歲月的摧殘。
格魯吉亞的教士,衣著都很體面,看起來社會地位不錯。當年,慈父被家里人送到第比利斯的神學院讀書,家里人的初衷應該是讓他當個教士,沒想到,他在莫斯科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如果你好奇,看上去如此落后的國家,民間的審美情趣是哪兒來的?那么,我建議你去看看第比利斯的地鐵,1966年1月11日,第比利斯地鐵建成通車。而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971年才正式開通運營。換句話說,這個不起眼的高加索小城市,比北京早5年擁有地鐵!人家可是曾經發達過,只不過現在家道中落,經濟雖然落后了,但民間的審美境界一直不低。
四個字形容第比利斯地鐵:深不見底!
地鐵里的警察,很可愛。
地鐵里的通勤族,在任何國家都一樣,一臉疲憊。
小孩子,非常可愛,他們的笑容無敵。
接下來,我在第比利斯街拍的女主角就要出場了。
她是我在第比利斯公園遇到的一個女孩。
她注意到我,我用手指指了指相機,用肢體語言問她,能否拍她 ?
她先是笑了笑,然后露出舌頭,做了一個鬼臉,看得出來,她喜歡被拍。
接下來,她居然擺出一個專業而又撩人的pose,她雙手抱頭,撩起頭發,露出小蠻腰。那一刻,我意識到,每個中年大叔的靈魂深處,都潛伏著一個蘿莉控。
我回想起在第比利斯遇到的其它少年,他們和眼前這個小姑娘很不一樣:
首先,她的同齡人,英語都很好,而她只勉強說出零星幾個單詞,發音還很不準確,這說明,她的教育水平一般,或者根本就沒在上學。
其次,她的同齡人,要么牙齒整齊潔白,要么帶著牙套。歐美人從小就非常重視牙齒保養,格魯吉亞人也不例外,但她的牙齒就像年久失修的籬笆。泛黃的牙齒上,好像覆蓋著一層煙漬。
再次,她身上有一種很重的江湖味道。
我大膽揣測,她家境不好,從小叛逆,十有八九是一個輟學的太妹。雖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她對肢體語言的理解卻很有天賦,換句話說,她天生就是一個模特。
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經濟物質上,遠不如歐美。如今,俄羅斯一個國家的GDP甚至不如廣東一個省,格魯吉亞,遠不如中國一個三線城市。但他們在很多涉及肢體語言的藝術領域,比如芭蕾、花樣游泳、藝術體操、花樣滑冰,卻異常強大!也許,這是上天對他們的補償吧。
最后,總結一下我眼中的第比利斯,有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作為超級大國蘇聯的一部分,曾經發達過,雖然如今家道中落,但往日的輝煌的印記,依然殘留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
第二,人民的修養、素質、審美水平,都是世界級的。
第三,百姓們生命力頑強,不放過任何享受小確幸的機會,在他們的眼中,你可以看到瞬間的快樂,但看不到對未來的憧憬。
第四,第比利斯不是一個完美的城市,卻是一個完美的旅行目的地,要去,趁早!
第五,信口開河有五點,寫到最后才發現,只能憋出四點,湊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