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因電影《八角籠中》而再度陷入輿論風波。一段爆料視頻在網上流傳,小演員的家屬聲稱,簽約時被王寶強的公司誤導,簽訂了一份內容不公的長期合同,被質疑為“賣身契”。該事件迅速成為熱點,引發網友對娛樂行業合同規范及藝人道德操守的熱議。
視頻中,一位自稱是《八角籠中》小演員母親的女性,控訴與王寶強公司簽訂的合同存在不合理條款。她表示,當時簽約是在成都進行的,由于合同全為中文版,而家屬不會流利閱讀漢語,因此對內容并未完全理解。她指出,簽約時,王寶強公司并未逐條解釋合同條款,而是直接要求簽字并拿走了文件。
根據小演員母親的描述,合同分為15年基礎期限和自動續約10年的條款,總計長達25年。她強調,家人當時同意15年合約,但明確反對自動續約10年的部分。其理由是,兒子到25歲時已經有能力做出獨立選擇,不應再被公司捆綁。
事實上,這并非王寶強和其公司首次被卷入合同糾紛。早在11月,恩波格斗俱樂部就曾公開指控王寶強及其團隊在電影《八角籠中》的合作中存在欺詐行為。恩波方面稱,王寶強利用“空頭支票”方式取得信任,隨后在票房分成等問題上食言。他們最終選擇報警,但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區分局在11月25日的通報中表示,這些問題屬于民事糾紛,不在公安機關的管轄范圍內。
對于這些指控,王寶強的工作室曾在11月21日發布聲明稱,“無愧于心,也絕不負信任,靜待法律結果。”這一回應表明,王寶強及其公司對合同的履行充滿信心,但公眾的疑慮并未因此消除。
事件發酵后,法律界人士對此展開了分析。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表示,如果簽約方因自身疏忽未能仔細審閱合同內容,而對合同內容提出異議,這種情況下,合同通常被視為有效。
不過,如果簽約方能夠證明合同內容存在重大誤解,或能提供證據顯示對方在簽訂合同時存在欺詐行為,例如故意隱瞞事實或提供虛假信息,則可以主張合同無效或撤銷。在此案中,小演員家屬需提供明確證據,證明其對自動續約條款的不同意是因為受到誤導或被隱瞞相關信息,否則很難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面對指控,王寶強的律師迅速做出回應,表示“王寶強不會欺詐他人。”王寶強方面還強調,其團隊在合同簽訂和履行上均遵守法律規定,質疑這些爆料的真實性和背后的動機。
律師張起淮曾代理過多起涉及王寶強的知名案件,包括其與前妻馬蓉的離婚案,以及與蘇享茂相關的案件。他表示,合同簽署是雙方協商的結果,任何爭議都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而不應輕易將民事問題上升到道德或刑事高度。
事件發生后,網友意見呈現兩極化。一部分網友認為,既然存在爭議,小演員家屬應通過法律手段解決,而不是訴諸輿論。一位網友評論道:“如果真有問題,就拿出證據去告王寶強,為什么總是在網上爆料?”
也有網友對王寶強接連被指控表示疑惑:“為什么最近總有人找王寶強的麻煩?背后是不是有人在操縱?”這種觀點引發了對娛樂圈復雜人際關系的聯想,甚至有人猜測,王寶強正在經歷一場有計劃的“抹黑行動”。
合同糾紛在娛樂圈并不少見,尤其是涉及長時間合約和利益分配的復雜問題時,更容易引發爭議。藝人或公司利用簽約方對法律知識的缺乏或語言障礙,獲得對自身有利的合同條款,這種現象并非首次被曝光。這也讓公眾對明星及其團隊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從恩波格斗俱樂部的指控到小演員家屬的爆料,王寶強頻頻被卷入負面事件,或許不僅僅是巧合。這些問題是否存在背后推手,仍需進一步調查和分析。
目前,這場風波尚無明確結果。王寶強方表示對自身行為問心無愧,并愿意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小演員家屬如果希望通過法律維權,需提供更加確鑿的證據來證明簽約過程中確實存在欺詐或誤導行為。
無論結果如何,這一事件提醒公眾和娛樂從業者,簽訂合同前需謹慎審閱條款,避免因疏忽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同時,明星的個人行為及團隊管理能力,也將在輿論的聚光燈下接受更嚴苛的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