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兵團是四野的主力兵團,從東北一直征戰到廣西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多次重大戰役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其實這也是四野比較早成立的兵團之一,在解放戰爭早期,中央為了加強東野的力量,將晉察冀軍區所屬的冀察熱遼軍區(二級軍區)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建制。
在東野領導下,曾被稱為東北野戰軍前方第2指揮所以及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并且參加了遼沈戰役以及平津戰役。
隨著中央統一編制的命令,才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仍屬東北野戰軍(后改稱第四野戰軍)建制。
從歸東野指揮開始,司令員就一直是程子華,而政委先后有過三位。這三位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將領,尤其是在政治工作上,頗有建樹。
那么,他們都是誰,軍銜都是什么?
黃克誠
黃克誠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并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
紅軍時期,黃克誠也擔任過團長,但此后,他先后擔任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梢哉f,他的側重點在政治工作,而非軍事主官。
抗戰開始后,他也是擔任344旅的政委,和徐海東并肩作戰。1940年2月起,他又任八路軍第2縱隊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盡管如此,他也擔任過整編的八路軍第5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并且,在皖南事變后,擔任第三師的師長兼政委。
雖然他主要做的是政治工作,但軍事主官也并非不可,可說是文武雙全。
尤其是在抗戰勝利后,他更是率領3師支援東北任西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此后又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后勤司令員、政治委員。
1948年,他又擔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領導當地軍民全力支援主力部隊決戰遼沈。
建國前夕,他就被任命為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主政湖南。1952年,他調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治委員,主持建立全軍后勤工作的正規制度。1954年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
1955年,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
肖華
肖華素有“娃娃司令”的美譽。他參加過興國暴動,14歲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16歲就已經擔任了少共國際師政委。
全面抗日戰爭開始時,肖華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后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出征齊魯大地,后擔任新成立的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
在東北,他曾任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以及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等職。四野南下途中,擔任13兵團政委。
建國后,肖華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可以說他是解放軍優秀領導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1955年,肖華被授予上將軍銜。
莫文驊
他畢業于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第六期(比照黃埔軍校第九期)。1929年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開始了輝煌的革命生涯。紅軍期間他擔任過師政治部主任,級別也不算低。
抗日戰爭爆發后,莫文驊擔任過抗大政治部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不過是在后方,缺乏表現的機會。
而解放戰爭時期,莫文驊就相當耀眼了,他在東野擔任縱隊政委以及軍政委。
此后,他更是先后擔任過13兵團政委、14兵團政委。這在整個四野當中,僅莫文驊一人能夠做到。建國后,他擔任了廣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南寧市市長。然而沒多久,他又回了東北,擔任了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
1955授銜的時候,他被授予中將軍銜。
授銜結束之后,莫文驊對自己的軍銜不太滿意,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他每次在簽名時都會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中將”二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