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時,中國還是美國的最大投資者,海量的美元從中國投向美國各個領域,“買買買”的中國老板風光無限、備受歡迎;而到了2023年,這個角色已經換成了韓國,韓國把大筆的美元投向美國指定的各個重點產業領域,韓企甚至在美國創造了數量可觀的同領域最高薪酬崗位。
十年時間,角色變換,在投資美國這一賽道上,韓國終于超過中國,甚至做到了更好。“美國最大的綠地投資來源國”——韓國很自豪于自己的這一舉動及成果,并表示將繼續加大對美國的投資。韓國也不擔心中國會奪回這個位置,2023年,中國對美投資已經降至第8位,同比下跌幅度超過3成,目前來看還有繼續下探的空間。
與中國企業對美投資有所區別,中國企業既熱衷于投資美國的高科技領域,也會在可以獲利的各個產業領域重點投資,甚至有中國投資者買下了不少的美國土地。而韓國的對美投資,雖然多聚焦于芯片、電動汽車、光伏等高科技領域,但這都是美國所指定的,準確地說,是為了美國制造業回流服務,主導權在美國手中,主打一個“美國差什么,韓國就投什么”,資金、技術、產線,統統向美國本土滾滾而來,在哪布局建廠、投資多少、產能如何,看似韓國是金主,其實都被美國所拿捏。
韓國企業的投資為美國帶來了什么?既為美國日漸空心化的先進制造業好好地補強了力量,也創造了多達47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大部分是寶貴的制造業崗位。
韓國企業為什么甘于投資美國?必須承認,美國的補貼承諾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這是韓國企業甘愿向美國獻上屢創紀錄的投資金額的重要原因。2023年,韓企對美投資項目的承諾資金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如愿超過此前位居首位的中國臺灣地區。電動汽車電池、芯片、光伏……三星、現代、LG、SK海力士,韓國知名企業和財閥視豪投美國為鞏固地位的關鍵,美國部分州甚至不再滿足資金和技術的注入,希望能從韓國帶來的項目里獲得足夠的可轉籍的優秀產業工人。
不僅是受制于人的韓國企業界加大投資美國,韓國個人投資者也在加注美國。韓國高達60%的繼承稅讓韓國富豪加速了往美國移民的腳步。2023年,美國駐韓領事館發放了超過去年一倍的投資移民簽證,平均每天就有1名韓國富豪帶資移民美國。不過韓國富豪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美國投資移民申請國排在韓國之前的是中國、越南、印度和中國臺灣地區,在潤向美國方面,因為體量的原因,韓國超越中、印難度太大,但趕超窮人乍富的越南和體量更小的中國臺灣地區還是可以的。此外,有超過700萬韓國個人投資者持有美股,總量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只是,韓國企業的在美投資并不是都能如期獲得收益,投資項目的建設滯后、規劃改變,甚至被取消(前期投入化為烏有)的情況都已經出現,美國國內可是一直都有加強貿易保護措施的呼聲,且越演越烈,韓國企業難堪地發現,它們并未獲得比曾經的中國企業更好的待遇,距離“召之即來、呼之即去”也就一線之隔。
美國確實在2023年年末與韓國正式通過了在半導體、量子、生物、電池和清潔能源等關鍵新興技術領域開展全面合作的計劃,合作方式包括投資、制定標準和人才引育等,但韓國已經發現了這個龐大計劃的實施前提——“一切以美國優先”,而此時,韓國企業已經將數以億萬計的美元投入到了美國各地的廠房建設中,至于接下來在美韓國企業可能的資金不足與產能失控,并不在美國方面的考慮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