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世界是一個變化的世界,但所有偉大往往源于一個勇敢的開始。
啟曜的人生關鍵詞就是先上車,再買票。
他離開了干了將近10年的傳統互聯網,在AI風頭最猛的時候裸辭。
“剛開始的時候也迷茫,不知道做什么,看到什么干什么。”
三月到現在,從to B端的企業定制化服務到智能體數字員工,啟曜干了很多事,最終把目光聚焦于智能硬件和AI出海。
在生意路上屢屢碰壁的他總結出一條黃金定律:賣服務不如賣產品,做高端不如接地氣,搞技術不如搞市場。
AI致富的秘訣在于抓住用戶痛點,看到那些潛伏在日常生活角落里從未被滿足的需求。
靠著這樣的邏輯,啟曜研發的兩款產品——AI手機殼和智能鼠標都實現了量產,上線一月便拿到了遠銷印度和南非的采購商訂單。
▋ 手機殼里的商機
“我就是一個臭賣手機殼的。”
啟曜自我打趣道。
他做了一款AI手機殼,靈感來自于2018年的雙屏手機,售價五千多塊。只可惜,這款手機生不逢時,銷量慘淡,還沒有多少人了解就停產了。
但啟曜買了,并記住了,在原有產品上加碼AI,讓手機殼更輕、工作流更快。
一個外國客戶說,這太方便了,可以在手機殼背后設置成二維碼、也可以放上和家人的合照。
他的思路很簡單,國外做B端,國內做C端。手機外殼可以實現定制化圖像,可以放自己的二維碼、和家人的合照。更重要的是,這解決了普通人頻繁換殼的需求,這也是所謂的剛性需求。
這樣一個手機殼在北美,終端零售50-80美元,一個月出口約50000份,月營收預計百萬,具有極強的市場潛力。
這是藏在手機殼里的商機,也是AI出海的秘密。
“很多外國人沒見過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覺得很新鮮。”
啟曜說,廣交會上的外國客戶看了都覺得新奇,都要帶一個回去給自己的老板看,還要把老婆放在手機殼背面。
智能墨水瓶的手機殼支持個性化DIY手機副屏,一鍵上傳自己的圖片,365天不重樣。AI定制的手機圖像可以是二維碼、個人名片和信息備忘錄,也可以是二次元動漫、自己的家人、鬼畜大頭圖。
手機殼遠銷大洋彼岸的背后是看準商機、守正出奇、后發先制。
沒有早些年的雙屏手機,啟曜不會有做AI副屏的靈感。而沒有AI,這些構想也不過紙上談兵。
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實事,在現有的產品上搞創新。
啟曜也是在不斷實踐中明白了,從零到一很難,但是從一發散便簡便許多。
從一個本來的產品上去找到并滿足用戶的發散需求,是初創企業在AI時代存活的關鍵。
▋ 做高端不如接地氣
剛上AI這條船的時候,找方向的感覺就像大海撈針。
他最初做的并不是AI硬件,而是to B端的AI工作流和數字人員工,想通過提供定制化的企業級智能服務開拓市場。他在四月份的廣交會上一一推銷,想著總能找到一兩個客戶,但一天下來,口干舌燥的啟曜連一個機會都沒碰著。
不僅如此,甚至有人看著他就說,“走走走,這玩意兒沒用。”
啟曜很痛苦,三千家企業里,沒有一家愿意買單。大部分人的眼神都略帶鄙夷,認為AI智能體就是沒用的玩意兒。
廣交會后,啟曜一度陷入了自我懷疑,是自己銷售能力不行嗎?
痛定思痛,他覺得AI還是太抽象了,那些做實體的企業大部分都還不懂智能化轉型,便轉身去做起了具體可感的“AI+硬件”出海。
他的思維是在現有產品上做微創新,加入AI元素。比如在鼠標里合成AI搜索、一鍵PPT、語音輸入的能力。也就是說,使用這款鼠標,僅靠語音命令交互就可以完成90%的任務。
央視記者就在今年第三期廣交會介紹過這款產品。
用戶可直接命令“給我做一份PPT”,也可以實時輸入語音轉文字。大模型自然語言識別處理能力遠高于現在的社交媒體語音輸入法,幾乎能夠做到零延時的實時轉寫傳輸,甚至有“語音輸入方便快捷,快到對方認為我是AI。”這樣的反饋。
不要給AI太多華麗的噱頭,這樣別人反而不知道是干嘛的。
“我們追求的是無感交互,讓用戶覺得連說明書都是多余的,拿起來就能用。”
啟曜盯住的是下沉市場和那些一直存在但未被滿足的剛需。
“比如我去推銷一款產品,我肯定不會跟他們解釋什么是Transformer、怎么搭建工作流。”
“你得讓用戶直觀體驗到,你能用這個東西做什么。”
比如啟曜在朋友圈里發布的一款“充電器手表”概念產品,就有老外心動了。這也是在成熟產品上做的微創新,將充電器設計成手表的形式,能夠展示時間和剩余電池壽命,讓隨時隨地充電玩手機成為可能。
這其實就是啟曜口里的“做高端不如接地氣,搞技術不如搞市場”。
他在傳統互聯網行業干了將近十年,創業后竟有一種居于廟堂之高的感覺。
“你敢信嗎?珠三角那里賣東西居然需要一張一張拍照發微信,再用圖像編輯器處理。”
啟曜覺得震驚,這些只需要搭建一個電商小程序把價格和數量打包就好了。
他發現自己一直生活在一種都市文化編織的信息繭房里,以至于他忽略了,處于江湖之遠的三四線地區很可能連AI是什么都不知道。
傳統行業里很多公司一年營收高達千萬,但內部連個系統都沒有,甚至很多員工連表格都不會用。整個公司最智能的數字化產品就是微信。跟客戶溝通報價,搞來搞去都是手繪手寫。
深入基層的啟曜明白了,與其費勁口舌講數字化、大模型、agent,不如直接說,“你就跟這個鼠標對話,不需要自己找圖、編輯文字,半個小時就能做出一份PPT。”
啟曜并不是無頭腦的all in,實際上他的每一次下注都會經歷“邏輯、數據、循環”三重驗證。
“企業很難為沒有被市場驗證過的產品買單。”
不管是AI鼠標還是手機殼,他的產品主打三個特征:全民化、無感交互、輕量。
全民化就是打破AI與普通人之間的技術壁壘,讓用戶能實際通過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讓人用上AI、愛上AI、離不開AI;無感交互著重于人機交互的流暢度,不要增加用戶的負擔,這個負擔一個是腦力、一個是體力。
從腦力來說,使用流程不要太復雜,比如AI鼠標,就是一個AI加持的語音輸入、搜索、PPT制作多功能合一的產品,用戶只需要命令,不需要了解技術細節。從體力層面講,便是輕量化,啟曜制作的手機殼只有46g,鼠標也很輕便,甚至為了用戶的手感,打磨了五六個版本才上線量產。
在未來,他還想做一款AI充電寶,在本身就能提供電力的充電寶上加上會議記錄和AI agent智能總結助手。
“如果你是總裁助理,你在開會的場景直接把掏出來,一鍵開啟會議錄音,自動的總結內容發到你手機,還能分辨角色。”
充電寶本身能供電,沒有負擔,隨身攜帶這個產品絕對能賣爆。
啟曜很有信心,不過除了創意,他更突出的特點是執行力。
擼起袖子就是干才是生意人的實用哲學。
▋追不上的AI
“AI是追不上的。”
啟曜剛辭職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會做出海,也不知道會做硬件。AI的風一陣又一陣,技術迭代日新月異。他也做了許多無用功。
他曾想過做AI授課,因為這是變現最快最穩定的方式。但花了一個月時間辛辛苦苦錄完,準備上架的時候,ChatGPT界面就改版了。
“你能想象嗎?還沒開賣就過時了。”
這種速度讓啟曜意識到,AI是追不上的。
只有先上了AI的車,一點一點鉆研,成為領域內一個小小專家,各個生意模塊都做一點,才能逐漸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
就是要大膽,不要去設限,要去做一些認知之外的事。
“我不想在國家的照耀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公民。”
這是央視紀錄片《公司的力量》開篇里的一句詞,也是他的人生信條。
啟曜,自如等傳統行業to B業務負責人,合作企業5500家,茶葉、茶葉直播電商創業者。2023年裸辭開始AI創業,專注于AI硬件和AI出海,一個傳統互聯網堅決轉行AI且熱愛科技的AI生意人。
采訪實錄
啟曜,您好,我是碼客人生
幸會,我是啟曜。
碼客人生:傳統行業做了將近10年,為何決定轉型AI?
我屬于典型的科技愛好者。實際上我從小就收集這種科技產品,2008年iPhone發布,其實我2004年我就知道iPhone了。雖然一直在傳統行業工作,實際上早早的就謀劃著要出來。所謂的創業也好,做生意也好,其實就是等待一個契機。剛好AI出現了,天時地利人和。既然早晚要撤退,為什么不早點撤退,這叫內因,外因是因為AI的發展,那個時候的發展對我這種對科技敏感的人來講,我知道風來了,這就是天時人和。所以在這種機遇下覺得這個時候你不出來就會后悔,所以就果斷的在去年的大概4月份就離職了。
碼客人生:AI發展日新月異,您如何在這種變化中抓住商機?
在變化中尋求不變。由于變化太快,如果你一直想追趕AI的變化,其實是追不上的,我們得找一個就什么事是不變的,來保證我們能持續的相對簡單的生存。小微從業者實際上不講那么多更大的理想,我們講的首先是生存,你先讓你的公司活下來,先讓你自己有收入,你才能有機會在所謂的AI的浪潮中有其他的這種嶄露頭角的機會。
碼客人生:為什么想到去做AI手機殼?
我決定做手機殼是因為我看到了市場里的一個機會。盡管有很多看起來很酷的高科技產品,但它們并不是普通消費者會購買的東西。實際上,市場上有很多未被滿足的需求。在廣交會上的受挫讓我意識到,與其追求高端市場,不如開發一些接地氣、能滿足大眾需求的產品。通過將AI技術集成到日常用品,比如手機殼中,可以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讓普通消費者也能享受到AI的便利。通過微創新,我們可以在現有的成熟產品上添加新的技術,從而創造出新的市場機會。這種策略不僅能保證銷量,還能避免追求全新項目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碼客人生:您在開發AI硬件產品時,如何確保產品接地氣并滿足大眾需求?
作為頂尖用戶,我們的需求并不能代表大眾。所以,我決定從高端市場轉向更接地氣的市場,從技術導向轉向市場導向。我堅信,與其追求品類上的性感創新,不如在成熟的產品上進行微創新,這樣可以確保我們的產品有銷量,降低風險。我們的目標是滿足大眾的需求,而不是僅僅追求技術上的新穎。我們希望通過簡單的微創新,讓普通消費者也能享受到AI帶來的便利。
碼客人生:您如何看待競爭,并且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競爭是永遠存在的,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總是有充分的競爭。但關鍵不在于競爭有多大,而在于你能否在這么大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生態位。我的觀點是,不要過于擔心競爭,而應該專注于執行。即使面對大廠的競爭,只要我們的產品有足夠的優勢,比如價格或者個性化服務,我們就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鼓勵大家在確認了自己的直覺、邏輯和數據后,就大膽去做,讓市場來驗證我們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