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連續幾年并持續至今的經濟不景氣,確實相當程度上豐富了人生閱歷,如果要是概括來說的話,就是對金錢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錢什么時候最金貴?當進少出多的時候。
金貴的醫療保險費
對于習慣去醫院“打卡”的外地人來說,在北京上班,就可以享受到北京豐富的醫療資源福利了,如果工作單位再給上一份補充醫療保險的話,就可以低成本求醫問診了。因為這個原因,過去幾年里的就醫經歷,讓我自認為能對北京不少全國有名的大醫院的門診科室略微評頭論足。但是,自從時間進入第四季度,由于沒能領到過一次工資,當第二次因為動用老本兒來還當月信用卡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消費習慣要調整了,尤其有事沒事跑趟醫院的習慣也要適時改變了。
雖然求醫問診路暫告段落,但毋庸置疑的是,醫保和補充醫療的存在,還是能夠提供莫大的安全感,至少不用太過擔心,萬一哪天突發意外情況,要在保命和保財之間抉擇煎熬。說到醫保,進入第四季度以來,合作醫療繳費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對于有人認為合作醫療一年400多的費用太高而拒絕繳費的決定,我從個人經驗角度出發確實有些難以理解。直到老母親給了一個答案,也是某位街坊親身經歷后的以身說法,說是上了合作醫療的話,醫院會給使用價格昂貴的藥物治療,最后報銷完了,跟不上合作醫療的整體花費差不多,還得白白搭一筆合作醫療費用。
這種說法,如果要展開來說說的話,其中可以討論的點,就很多了,從醫德到醫院管理再到醫保制度。但是,合作醫療確確實實給農村人帶來了福利,大幅減緩罹患大病時的就醫壓力,避免了因病返貧。不過,當下的就醫經歷確確實實有點像開盲盒,可能滿意也可能不滿意,只因認為一次就醫費用沒能省下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合作醫療形成嚴重偏見而放棄續費,就有些舍本逐末了。只一次覺得醫沒能省錢就認為虧大了,卻沒看到在潛在可能里,合作醫療的作用堪比定海神針,能夠在個人遭遇重疾時給個體生命和家庭經濟狀況托底,屬實不應該。但是,如果經濟的不景氣再持續下去,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會認為,合作醫療400多塊的費用也太過高昂。
被迫卷入低價競爭的電商平臺們
再說回今年的網購行情,上半年某低價平臺風頭無兩,相當程度上佐證了,當下“消費降級”的趨勢。因此,幾大電商平臺開始了“百億補貼”的價格大戰,同時還有些殺雞取卵味道地搞起了“僅退款不退貨”。然而,以低價爭奪客源的直接結果,就是各大平臺上的商家苦不堪言。到了最近,運費險被商家大規模取消的新聞上了熱搜,商家們不愿意再承擔高昂的運費險了。這樣的情況很尷尬,消費者沒錢賺了的時候,電商平臺還能壓縮下電商們的利潤空間,來以價換量促進消費。但是,當電商們也沒錢了,電商們的套路就不太玩得轉了,大概自此以后,電商平臺也大概要過緊日子了。
最近幾年的經歷,讓不少人都知道了,社會經濟未必是一直高歌猛進的,收入未必是一直都有穩定進項的,工作未必是一直想找都能夠找到的。當然,還有錢,在出多進少的時候,最金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