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主要是走訪了柴橋集鎮及附近幾個村,不過我搞不清楚所拍的老宅屬于哪個街區或村,因此,只能按路(弄)名來介紹。今天主要介紹老街南路以西區域。
老街南路,南起環鎮南路,北迄蘆江南路柴橋頭。 1988年由原上街、中街、勞服路合并改建而成。原為柴橋主街,因處南首,故名。
柴橋老街上的老診所--鑲牙
馬家弄,東起老街南路,西迄弄底。弄內世居馬姓,故名。1957年弄底開設中國人民銀行柴橋支行,曾稱銀行弄。
曹莘耕故居,建于民國,北侖區級文物保護點。
曹莘耕故居,坐西北朝東南,由前后兩院組成。現存前院正房、右明軒、左廂房及后院正房、左右廂房。
曹莘耕故居,前院正房面闊五間兩弄。
曹莘耕(1889~1976),今北侖區柴橋街道四合村魁斗橋人,近代“寧波幫”企業家,新華薄荷廠創辦人。
后院正房和廂房
曹莘耕故居西面還有一座“馬鞍埠頭”。
曹莘耕故居
沿河民居,左側為“柴橋”。
前祖堂
寧遠堂,清代中期,坐北朝南,略偏東,正屋均為三開間,硬山頂平屋。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寧波市歷史建筑。
寧遠堂,現存建筑由前后兩進和東西廂房及偏院組成。
寧遠堂
茶亭弄,東起老街南路,西迄能房弄,舊時弄口建有茶亭,故名。
老街南路與樟漕路交界口
樟漕路,東起老街南路柵欄門口,西迄老曾路中段,折北至樟漕橋后洋田路。路側有河漕,稱"樟漕頭",因以名路。
樟漕路古民居
沈氏民居
樟漕路53號古民居,坐西北朝東南,由前后兩進、廂房和后面的輔房組成,正門朝東北。
樟漕路53號古民居
前后房之間的連廊
后進大門
胡氏支祠,位于田洋村樟漕頭自然村,清代建筑,北侖區級文物保護點。
胡氏支祠,坐西北朝東南,由門廳、正殿和廂房組成。
智房古民居
智房古民居
花屋古民居,坐西北朝東南,由門前照墻、門樓、正房和廂房組成。
花屋古民居門樓
花屋古民居正房
花屋古民居
花屋古民居
后洋田路,北起美豐弄口,南迄樟漕路。據傳,北宋以前該地尚屬海洋,遂有后洋之稱,王安石知鄞時修水利造穿山碶攔海成河,后洋田河,路因是名。
老屋
老屋古民居
老屋古民居
能房古民居
參考資料:《寧波市北侖區地名志》、《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